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悟集(行医八十载活过九十九)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5221649
  • 作      者:
    作者:李新吾|责编:李炎|整理:杨威//陈陆泉//舒凝
  • 出 版 社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新吾,1922年出生于湖南,15岁从医,行医80载。我国著名耳鼻咽喉科专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咽喉科疑难病症,研创磺胺冰片膏、鼻炎1号等院内制剂,创立“新吾针刺蝶腭神经节法”,治愈超过20万例鼻炎患者。2011年获“北京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突出贡献奖”。2018年被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授予“世界针联中医针灸传承导师”。曾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及顾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兼耳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委员及耳科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卫生技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市卫生技术干部科研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心悟集》一书是李新吾先生行医八十年的自传体回忆录,向读者展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不懈努力、奋斗一生的经历与情怀。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讲述自己八十年行医生涯中亲身经历过的医者与疾病、生命与健康的故事,融故事性、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其中,既有作者求学、成长、成才、成功之路上的曲折坎坷,支援农村工作期间的艰苦锤炼和首创“新吾针刺蝶腭神经节法”治疗鼻炎等重要经历,又有作者治疗疑难急重病例场景的再现,也有作者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大事小情。有生死攸关,命悬一线;有惊心动魄,有惊无险;有抽丝剥茧,解疑释惑;有人生百味,苦辣酸甜,久久令人回味。
展开
精彩书摘
  《心悟集-行医八十载,活过九十九》:
  虽然我们家是一个旧式大家庭,但是人口不多,留在老家的六口人:祖父祖母、二祖父二祖母、母亲和我。我四岁时就从家乡古港搬到了浏阳县城居住;六岁进入豫章小学,走向学习启蒙的道路;八岁时父亲从外地回来,家又搬到了长沙。好在长沙家的附近也有一所豫章小学,因此到了长沙学习得以继续,并无间断。而且这时父亲尚在世,学业并没有延误。不过在长沙的小学都要学习拳术,记得学的是岳家拳,一招一式我都练得很认真,到现在某些招式还都记得,也很实用。小时候打下的拳术基础,确实还有一定的实用性,如果遇到危险,歹徒不一定能近我身。但我从不与别人打架,只将其作为防身之术,所以后来的同学、朋友们,没有一人知道我懂一点拳术。现在的我已经96岁了,手脚不便,走路都会东倒西歪,说不定一不小心不用推就自己倒了。
  转学到长沙以后,每周有几堂“孟子”的课程,这就是国文课。学生要依次站起来背课文,背书的好习惯就是在那时养成的。到了读初中的时候,老师给选读的活页文选,也会自己去主动学习、背诵,这确实是一种从小就增强记忆的好方法。只有课文在脑子里多转几圈,才能牢记。所以到现在我已经96岁了,还能记住并说出来某些片段,这是小学老师的功劳。
  从小学升中学,倒也不困难,只是我算术一直不行。一是因为回到家中无人指导,二是那时父母早已去世,受到祖母的溺爱。老人家旧式家庭出身,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从没接触过书本,所以我放学回来总是一句“累了快休息”。那时在长沙的家已经穷困潦倒,每月两块银元的生活费用,能让我继续升学,实在很不容易。二祖母从南京回来后,生活才有所改善。二祖母与我祖母一样,心地善良,都很疼爱我。家里只有一盏电灯,高高悬挂在房顶上,我估计不足30瓦,昏暗极了,所以我想自习,她们也会阻止,现在想想确实对人的眼睛不利。总之在初中学习的那两年算术成绩总是不佳,但在绘画和雕刻方面,我却是全班第一的,老师都给我高分,所以上美术课时许多同学总是找我帮他们修改作品,这也是一种乐趣。
  但没有想到初二那年来了个插班生,在来插班之前,他父亲先让他学了三年绘画,什么铅笔画、水彩画,特别是国画,还曾拿到当时湖南长沙的先锋厅去展览。这样有特殊才能的同学,我怎么能与之相比。更可悲的是,老师又把他安排在我的后座,我一回头就是他。我怎比得过他呢?所以后来的美术课,同学不再来找我修改,由于嫉妒心太强,从此我对绘画再也不感兴趣,几十年来从不主动提笔作画。
  但绘画对我后来学医却有非常大的助益,举个例子,医学解剖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特别是将来要做外科医生的人,对身体各部位的解剖要非常非常熟悉。当时没有电子板、幻灯片等仪器,老师讲解剖学要亲自在黑板上画图,并在图片上标记名词,这么一来我就有时间闭目思索,加以强记。
  大家也都知道解剖是医学的基础,在医学学习中有很重要地位,解剖老师要求非常严格,考试想的办法也多。例如在考试时,用寸长的小竹片分别写上某一块骨头相关的名词,再把这些竹片全都装进一个小布袋里。当然其中有难有易,其中名词最多最复杂的一块小骨头是颞骨,与这块颞骨有关的名词多达七十余个,是全身骨骼中最难记忆的一块了,没想到我后来做耳科医生竟与这块小骨头结缘二十余年。当时布袋中这么多块竹片,谁又能事先知道自己会摸到哪一块竹片呢?所以要在备考前全面温习,全面牢记,免得围着老师考试时,一问三不知,当众出丑。而我呢,在这方面占了不少便宜,凭着以往经常绘画的习惯,在老师讲课时闭目思考一下图像、距离、大小、走势及名词,头脑中就已有了一个印象轮廓,当时就强记住了,用不着再花时间反复去温习,就把复习的时间省到其他科目上了。
  我们的解剖老师叫张严,像他的名字一样,十分严格。除了前面所说的竹条考试,还有其他出题方式。比如在黑板上出完题就立刻转身,戴上一副黑眼镜,面对学生东指西指,“你”“你”“你”,因为黑眼镜遮住了眼球,大家不知他在指谁,更无人敢作弊。因此他老人家的课,谁都不会作弊,因为解剖太重要了,还因为他如此严格。不过,为人之师,就该对学生如此。
  张严老师平时对人十分和善,我非常尊敬他。在安顺时,张严老师生活艰苦,别的老师还在附属医院兼职,有所收入,而张严老师只能靠工资生活,他也别出心裁——将鸡蛋掏空,画上戏剧中的一些人物花脸头像,再装饰一些头盔,自有学生在街边为他叫卖,算是另有少许收入。抗日战争期间,教师是最艰苦的职业之一。
  回过头来再说我自己。初二那一年,抗日战争爆发,二祖父、叔叔、叔姑他们全家都从南京迁回湖南。不久后为免日机轰炸,全家又迁回老家浏阳,我也就从此失学了。
  家境如此,年纪也轻,没有父母为你做主,能不能上学,一切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完全不能自己做决定,也没有人为我考虑,就听天由命、随遇而安吧!
  ……
展开
目录
成长求学路
祖母情
我的求学道路曲折而艰辛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部疾病的研发、应用及操作方法

医者仁术
不打无准备的仗
坏事变成好事,不可能变成可能
日闯三关,抢救了三条小生命
假牙的故事
王付金与俎喜奎的故事
肖宝山与贾孔书的故事
第一次赴外地出诊——包头之行

气管切开术
第一次做气管切开术
第二次做气管切开术
有关气管切开的故事

下乡支农
初次下乡支农的收获与意义
参加支延医疗队

奇特的病例
从颅内异物来源不明谈起
气管切开遇到了血友病
为狂犬病患者做检查
一次极不平常的气管切开术
蛇头为何会钻进食道里

动物园奇遇
我为北京动物园的大猩猩做手术
动物园内见闻

警示后人
竟有这样的手术助手
可怕的过敏反应
抢救刎颈者的故事
一次惨痛难忘的经验教训
预后不同的两位鼻咽癌患者

几个小故事
癫狂梦醒汤的故事
生命线的由来
我与老专家发生了矛盾
学习矛盾论与实践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