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民日报记者笔下的杨善洲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570451
  • 作      者:
    编者:任仲文|责编:袁兆英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从1973年2月18日刊发时任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副书记杨善洲的个人署名文章《学习革命理论 破除经验主义》开始,特别是2011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报道通知》下发后,截至目前,《人民日报》直接宣传报道、评论体会杨善洲的文章100余篇,间接引用、拓展深入的报道、评论460多篇。本书用“报纸图片+重点内容”的形式,再现《人民日报》记者笔下的“杨善洲”。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辑录《人民日报》1973年至2020年刊登的宣传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文章96篇,重温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让杨善洲精神代代相传。
展开
精彩书摘
学习革命理论破除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东西,它轻视革命理论的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满足于自己的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把树木当作森林,把局部当作全局,把片面的东西当作绝对真理。思想上有经验主义,就不可能很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点教训和体会。
过去,我在农村搞了二十多年工作,又是当地的干部,自认为胸中有一张“活地图”,心里有一本“四季谱”,总觉得农村工作嘛,反正是“春季积肥开荒,夏季犁田栽秧,秋季催粮人仓,冬季砍柴盖房”。多年来没有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著作,只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结果,用老一套办法对待新事物,就往往碰钉子。
我曾经在施甸县坝区推广过良种和种过试验田,对那里的气候、土壤、施肥和秧龄、密度等增产因素做过一些调查研究,在试验田上取得了水稻亩产千斤的成绩,积累了一些栽培良种的经验。一九六六年以后,我们在保山坝子的一万多亩稻田上推广了“西南一七五”等水稻良种,在昌宁县的湾甸、柯街公社推广了“白壳矮”等水稻良种。试种时这些良种都比当地的老品种增产一成至二成,我们便认为在全区推广这些品种,就蛮有把握增产了。于是,一九六九年就要求在全地区百分之七十的稻田上种植这些水稻良种。结果,一部分山区,由于气温低,造成新品种谷穗不低头;瑞丽、陇川、盈江等亚热带坝区,又由于耕作技术不适应,施肥量少,不能满足水稻良种耐肥、早熟的要求,造成了减产。还有的地区,虽然气候、土壤条件较好,但由于没有经过试验就大面积推广,良种没有相应的耕作方法作保证,也影响了收成。群众反映说:“不调查,不试验,一搞就种一大片。真是盲人骑瞎马,太危险了。”
“好经验”为什么推广不开?好品种为什么不丰收?这件事引起我的深思。
列宁指出:“在‘经验’这个字眼下,无疑地可以隐藏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毛主席又说:“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从推广良种的教训中,我认识到,尽管自己的经验是来源于实践的,也符合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但是,由于现实情况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又是不断变化着的,自己没有进行调查研究,机械地把一个地方的经验当作到处可以使用的教条,生搬硬套,不去分析研究不同的情况,就会陷入唯心主义泥坑,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验是在三大革命运动的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一切有益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把这些经验,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科学的总结,不断地拿到新的实践中去检验、补充,并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些经验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不懂得“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真理,有了一点经验就轻视学习革命的理论,不继续到实际中做调查,把狭隘的、局部的经验当作可以对付一辈子的“资本”,就必然会在斗争中受到挫折和失败。
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我认识到:即使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不能摆老资格,更不能靠老经验办事,而必须“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总结经验,使它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去到各县,调查了不同海拔的山区、坝区和亚热带地区,同当地干部、老农一道座谈,到不同肥力、品种、密度的稻田上去作实际考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认真总结了在推广良种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经过试验获得大面积水稻丰收的先进单位的经验,以及不用良法培育良种造成减产的教训。这样,对指导全区的良种推广工作就起了较好的作用。
推广良种的过程使我认识到,在经验问题上存在着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路线,不断改进领导作风。
(杨善洲)
——本文刊登于《人民日报》1973年2月18日第2版(本文略有删节)
他带头不搞特殊化
——记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今年5月,在云南省昌宁县城到翁堵公社的公路上,有几位石工正在修一座涵洞。突然,一辆北京吉普停下来,一位50开外的中年人下车后走到石工中间,和大家一起抬石头,砌涵洞。他见一块石头打得不平整,就从工人手中接过工具,叮叮当当地打起来,不一会儿,一块带有好看的芝麻型花纹的石头打成了,石工们禁不住啧啧称赞。
这个打石头的人,就是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无论是看派头,还是看衣着,杨善洲都不像一个“官”,倒像一个农民。到了农村,他和社员一起劳动,犁田耙地,样样在行,而且还是一个嫁接果树的好手。他随身带着一把嫁接刀。全地区不少社队都有他嫁接的果树。今年夏天,他到保山县大官寺大队,恰好碰上他前几年给大队果园嫁接的水蜜桃正在收摘。管果园的社员听说他来了,就从他嫁接的桃树上摘了一些桃子,请他尝鲜。杨善洲说:“要摘就多摘一
展开
目录
《人民日报》与杨善洲
(代序)
学习革命理论破除经验主义
他带头不搞特殊化
——记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公仆的正气
——记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机会·主意·主义
退休之后不进城志在深山办林场杨善洲事迹在滇西南传为佳话
杨善洲——满目青山夕照明
一位老人与一片森林
杨善洲:献给家乡满山绿
一个共产党人的一辈子
——追记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一辈子的坚守
爱人者,人恒爱之
——从口碑看杨善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杨善洲先进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习近平会见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
留给人间一片绿
——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青山作证
父亲这棵树
公仆本色
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身份永不退休
——探寻杨善洲的人生观
追求真正的幸福
权利属于党和人民
——解读杨善洲的权力观
谨防权力观“错位”
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事业
——领悟杨善洲的事业观
在干事业中追求人生的意义
把党员身份看得无比重要
——学习杨善洲体会文章
在不在位都要为人民干事
——学习杨善洲体会文章
“盆景”与“雪松”
——学习杨善洲体会文章
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灵魂洗礼
——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感动干部群众”
创先争优的生动教科书
——中央组织部举办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沉甸甸的责任
——学习杨善洲体会文章
民谣见证民心
——学习杨善洲体会文章
留下精神财富
——学习杨善洲体会文章
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
——学习杨善洲 无私做奉献
算笔明白的“糊涂账”
——学习杨善洲 无私做奉献
为公先“齐家”
——学习杨善洲 无私做奉献
共产党员的楷模杨善洲
正确看待杨善洲的“穷”
——学习杨善洲 无私做奉献
人生的舞台没有大小
——学习杨善洲 无私做奉献
有感于杨善洲的“不”
——学习杨善洲 无私做奉献
丹青绘尽山河春
——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纪实
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李长春、习近平也作出指示
重要的是坚守一辈子
——一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发出通知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广泛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二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云南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学习活动
总政下发通知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
胡主席重要批示精神广泛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杨善洲:常算民心大账
——身边的感动·杨善洲的故事
内蒙古召开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座谈会
不让亲属沾一点光
——身边的感动·杨善洲的故事
擅长插秧的“粮书记”
——身边的感动·杨善洲的故事
工作就要沉到第一线
——身边的感动·杨善洲的故事
让农民在知识上翻身
——身边的感动·杨善洲的故事
“自讨苦吃”让砖房
——身边的感动·杨善洲的故事
杨善洲卖房
——身边的感动·杨善洲的故事
刘云山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强调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任人唯贤不唯亲
——身边的感动·杨善洲的故事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召开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杨善洲的坚守
谁也不能破例
——身边的感动·杨善洲的故事
人民网网友热议《杨善洲的坚守》执着见忠诚平凡见伟大
贫穷的“富翁”
——身边的感动·杨善洲的故事
仰望杨善洲
要坚守共产党干部的精神家园
他值得每个人学习
——杨善洲在京系列事迹报告会综述
撼人心魄催人奋进
——杨善洲事迹打动社会各界
全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学习活动
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三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学习杨善洲 为民谋幸福
党员受教育 群众交口赞
退休不退志 退休不褪色
“对标”杨善洲为民办实事
让杨善洲精神留在心底“一辈子”
在榜样的感召下
——各地党员、干部紧密联系实际学习杨善洲精神
杨善洲系列学习资料出版发行
林业系统深入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
云南杨善洲精神研究会成立
《杨善洲的故事》一书和《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全国
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宣传挂图出版
让老百姓真正愿意看
——《杨善洲的故事》及宣传挂图出版侧记
在杨善洲精神的感召下
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杨善洲》在京首映
李源潮会见杨善洲亲属和主创人员
学习杨善洲同志为政干事做人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
感人瞬间润物无声
—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有感
《杨善洲》:真诚之作暖人情怀
云南广种杨善洲纪念林
杨善洲,从真实到艺术
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前面
——记者采访笔记中的杨善洲
电影创作须有文化自觉
——《杨善洲》与《变形金刚3》观后感
“《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杨善洲》文献纪录片出版座谈会”强调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喜爱在真实 动人靠精神
共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