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之城阿克苏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有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这就是秦汉西域三十六国的姑墨、温宿两国属地,今天的阿克苏。
“阿克苏”系维吾尔语,是白水城的意思。清代旅行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中称天山的托木尔峰南坡地形陡峭,积雪融化沿坡而下,水流湍急,浪花翻滚,水显白色,这便是“白水城”的由来。
2015年8月底,我们第六批支教老师乘机飞往天山脚下的阿克苏。飞机降落在阿克苏的时候已是深夜,四周一片寂静,路上仅有的几个路灯非常暗,初来乍到的我们都以为来到了一个远古时代。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以为那是一个以毛驴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落后地方,所以大家都带了很多行李。有位老师带了餐巾纸、筷子、肥皂等生活用品,餐巾纸带得太多,以至于后来用了几个月都没用完,此事成了大家常常打趣的话柄。
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之水”。阿克苏地区总面积超过十三万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仅有二百九十三万,是典型的地广人稀之地。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阿克苏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它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汉朝公主嫁入乌孙,不仅成就一段佳话,还为中原与西域的安定团结立下汗马功劳;汉武帝把这儿纳入了中原版图;班超在这里一住三十年,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外文明交融的新时代……昔日的辉煌,一半随风飘散,一半存放在阿克苏博物馆、姑墨古城。我们先后几次到遗址、博物馆和古城参观,每次去都感到非常震撼,觉得我们以前学的历史实在太粗线条了。
我们支教的阿克苏教育学院位于老城区,周边房屋建筑、街道设施比较老旧,相当于浙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样子。到达阿克苏一周后的周末,我们被批准可以去街上走走,去超市购物。由于被告知不要单独行动,因此我们约了七八个人一起上街。大家带着几分忐忑、几分好奇走出校园。从校园到街上大约十几分钟。马路有些旧,却是水泥地,路两边有些低矮的店面房,行人或三三两两,或单独行走,自行车、电动车、汽车都很多,穿梭自如。一切都很正常啊!原来现实中的新疆是这样子的,比想象中好很多。
在老城的阿克苏教育学院支教,生活还是便利的,买生活用品可去金桥超市,买手套、袜子之类的可去地下街,学校后门右边邮苑小区里能买到维吾尔族老乡做的酸奶,收寄快递就去后门马路对面的小店里,修自行车可去学校附近的小巷子里,修车的老大爷总是跟几位老哥们聊天摸牌,看见我们去了,他总是摆摆手示意等一会儿……
从阿克苏教育学院大门出来一路往右走,穿过几条街,便从老城走到了新城。正在发展中的阿克苏到处都在搞建设,东边老城仍在,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安详地端坐着;两边新城渐起,如邻家少年初长成,英姿勃发。
穿梭在破旧的房屋与街道里,我强烈地感到这是一片被现代化遗忘的土地。可是一旦到了多浪河边的新城,现代化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高楼大厦鳞次节比,商店娱乐城比比皆是,多浪公园修建得十分美观,公园里有许多人在跳广场舞。沿着河岸漫步,除了擦肩而过的维吾尔族居民,真看不出这儿与内地有何区别。
阿克苏有多个超市、菜场和地下商场,以及天百、太百两大百货商店,维吾尔族酒店、汉族酒店餐馆都很多,可保证物质需求;三家电影院、两个新华书店、玉器书画古玩店等等,可满足精神需求。市区里有几个广场,人们一到傍晚便出来跳舞。还有两家规模不小的游泳池,我就是在那儿学会了游泳。说白了,阿克苏其实与内地小县城一般无二。
常有朋友问我:在阿克苏生活可好?能买到东西吗?我一听就笑,内地人对新疆的了解实在太少了!不过,没来之前的我们不是也这样吗?一想至此,我便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告诉朋友们:这儿生活很好,内地有的东西这儿基本都有,这里还有许多内地没有的好东西,我很喜欢这个地方。
对于阿克苏的好,我总忍不住多说几句:
阿克苏常年干旱少雨,日照时间很长,夏天常常到晚上十一点太阳才下山,冬天早上十点多天才亮。特殊的气候,造就了这里特殊的甜蜜与美好,使她成为著名的瓜果之乡。这里特产丰富,红枣、薄皮核桃、冰糖心苹果、杏、香梨、葡萄等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支教老师在这里虽然艰苦,但能品尝到新鲜可口的瓜果,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P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