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折叠的时空(精)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0316762
  • 作      者:
    作者:赵树义|责编:陈旭伟
  • 出 版 社 :
    山西教育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折叠的时空》一书以作者的实地考察为基础,以纪实笔法呈现沁源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譬如小康社会建设、乡村振兴和民宿、药茶、有机旱作、有机养殖、锂电池开发等;以散文笔法呈现太岳红色文化、三线建设文化、神农文化、佛教文化及河流、森林、植物、动物、矿物等。以红绿为主色调,以一种生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经济社会模型为主题,以普通民众为书写对象,红和绿、古和今、自然和社会多条线交叉进行,融文学性、哲学性、专业性于一体,体现出地理志、植物志、风物志等特质,刻画好沁源品格。
展开
作者简介
赵树义,1965年生,山西长子人,现居太原。中国作协会员,供职人民代表报社。出版有《虫洞》《虫齿》《灰烬》《远远的漂泊里》《低于乡村的记忆》《且听风走》等。著有长篇小说《虫人》。《虫洞》获2012-2015年度赵树理文学奖散文奖,《失忆者》获第六届西部文学散文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折叠的时空》是在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沁源山水、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所写的一部纪实性散文集。该书以纪实笔法呈现沁源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散文笔法呈现沁源自然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以红绿为主色调,以一种生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经济社会模型为主题,全方位揭示沁源绿色转型的必然逻辑和科学路径。该书既兼顾文学性、专业性,同时还具备地理志、植物志、风物志特征。总体来说,本书是一部推广沁园经济转型、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的书。
展开
精彩书摘
毋庸置疑,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于我而言,河底也罢,池上也罢,终归都与沁河有关,而沁河又与神农氏有关。《魏书·地形志》曰:“羊头山下神农泉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禾处。”嘉禾即谷,谷为百谷之总名,所谓五谷,麻、黍、稷、麦、菽也。当然,谷也指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是道家生殖文化的重要符号。有嘉禾,有河谷,如此汉字显然是为沁源量身打造的,故而,沁源古名有称谷远的,有称谷近的,神农得嘉禾之谷关,也是绕不出沁源的。其实,远也罢,近也罢,终归是沁源水土好,气候好,种出的庄稼也好,最有名的便是小米和黑豆,而种黑豆最好的地方,便是河底和池上。遗感的是,小米传到沁县,成就了“沁州黄”之名,之后又贴上皇家贡品的标签,日渐成了气候。沁源黑豆也有名号,叫“黑珍珠”,却因“落入寻常百姓家”,便一直籍籍无名。但此一时彼一时,当今人把减肥当事业、把降“三高”当职业的时候,“黑珍珠”显然比“沁州黄”更受青睐。中医人日,黑豆味甘性平,清凉滋补,药食咸宜。果如此,属于“黑珍珠”的黄金时代是不是也不远了呢?
峡谷中行走,最适合胡思乱想,就像脚下是无边阴凉,抬头却是一片天光。一路走来,移步换景,阴凉落于左右,水声响在前后。望见“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刹那,空间陡然开阔起来,眼前出现一大片滩涂。我让宋勇去停车场等候,自己独往源头。宋勇知道我这个习惯,笑一笑,说声小心。
二郎神沟若是条大长腿,滩涂便是个葫芦形肚腹,天地间骤然明亮,花草也瞬间灿烂起来。滩涂之北,悬崖环抱而去,形似一条伸出去的臂膀。南面漫坡尽头,一崖突兀而起,仿佛要偎到对面的怀抱里去。南坡上有嘹望塔,可防火,可赏景,也可观鸟。北崖下有流水,只是草有些深,河道把山和草分割开来,看不到水的流向,听不到水的响声。崖上有树,有荆丛,有草披,或因光照的缘故吧,山上的色彩比河道里热烈许多。仔细端详,崖上还有晒干的苔藓,暗褐色中略带一丝微黄。低头看脚下,河岸的石头上覆着一层黄,淡而薄,也是苔藓晒干后的遗迹。河里的石头也铺着一层黄,绒绒的,似乎裹在石头上的胎衣,十分滑腻,却非苔藓。石头本是青石,却变成现在模样,或因生态的缘故吧。源头水温常年保持在四五摄氏度,这样的温度下苔藓是无法生长的。
更奇怪的是,河里居然看不到鱼。《汉书》说“水至清则无鱼”,那么,无鱼之水是不是至清之水呢?
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沁河源湿地生态步道。顾名思义,它是沁河源头的步道,是生态的步道。越出步道,回到石板路上,水声骤然响亮起来,源头到了。
这里是沁河主源,叫姊妹泉。泉水终年不减,长流不息,是沁河三源之一。
姊妹泉一南一北,平行相对,相距约7米。两泉相汇,自西而东蜿蜒而下,拐弯处空地上建一六角亭,亭中立一石碑,上刻“沁河源头”,黑底白字,为沁源县人民政府2008年10月所立。
这是我第三次走近源头,比之从前,她似乎多了几分灵性。
南山本是道漫坡,拐个弯却壁立干仞,绝壁上几无植物。绝壁下豁然一山洞,当地人叫“怪窟窿”。近洞口贴耳聆听,洞内虎啸龙吟,好像大山深处藏着万头猛兽。其实,这是一座石灰岩溶洞,出水口茶碗大小,洞口外露部分宽不足1米、高过半米。抽身蹲在岸边,轰鸣声遁去,水乐声响起,泉水喷涌而出,珠玉滚动,没有一丝杂质。洞前冲激出一泓水潭,状若梨瓶,潭中青石错落,上写“沁河源头”四个红字,流水中愈显清丽,仿佛白皙手臂上隐约的红色血管。第一次来时此处并无此石此字,显然是这二年的创意,虽是人为,却与流水浑然一体。泉水漫过路面凹槽,凹槽上平铺七八块木板。水量小时,木板浮在水上,好似漫桥。水量大时,木板被淹没,木板周边结满水藻,又湿又滑,人行其上,稍不留神便会摔落水中。第一次来是深秋,这次来是中秋,水量比上次丰盈,木板淹没泉水当中,流水顺木板而下,在道路一侧形成一帘水瀑,水声响亮。
北崖之泉与南崖不同,泉水并非出自岩洞或崖隙间,而是从地下一涌而起,浪花飞溅,激情四射。靠近悬崖处数个泉眼不断上冒,起始,仿若埋在地下的喷水龙头,汩汩然而出。旋即,又似一河碎裂的镜片,闪烁迷离,倒映水中的树影清晰如画,似在唱一出皮影戏。虽如此,我依然相信这些泉水来自对面崖壁,来自对面大山,只是在出水方式上耍了花招,掩入耳目罢了。姊妹二泉隔路相望,却一泉在山影下,一泉在阳光里;一泉绝山而出,一泉涌地而起;一泉冲激成潭,一泉潺谖若溪;一泉水声响亮,一泉近乎寂然。如此场景,恍若光影两世界。仔细品味,南崖下的泉水幽暗,若女子;北崖下的泉水明亮,似男子,不知为何,却被称作姊妹泉,莫非姊妹泉像姊妹花一样,名字动听?美好固然重要,贴切也不可忽略,若以我看,两泉一阴一阳,习性有别,称兄妹泉甚或夫妻泉也无不可;更何况,两泉刚出山便合二为一,相随相伴而下,此情此景,难道不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最美、最生动的呈现吗?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沁水出焉
第二章 花坡蔓上
第三章 赤石之桥
第四章 有凤来仪
第五章 羊头山下
第六章 水长城
第七章 自在川上
第八章 东钟楼
第九章 灵空之境
第十章 芊林背
第十一章 龙凤峡
第十二章 旱地码头
第十三章 逍遥绵上
第十四章 夜月寒泉
第十五章 沁水秋声
第十六章 归去来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