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国小康
0.00     定价 ¥ 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9022243
  • 作      者:
    作者:杨豪|责编:周乾隆//贾莉
  • 出 版 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历经了十年多时间,搜集和采访了大量翔实素材,以大视野, 多角度, 全方位记录了共和国所走过的扶贫历程,展开了各种因素的贫困状况,让读者产生感情共鸣;其新闻性、资料性、纪实性之强,堪称一部中国政府扶贫脱贫的大纪事;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 本书将以大量的篇幅抒写本届政府“精准扶贫”,造福于民,从根本上解决扶贫救困的务实作风,让人民感到社会主义的温暖;作品以宏大的叙事构架对扶贫脱贫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关照,写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全社会的扶贫行动,老百姓与贫困的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拼搏精神,还有理性的思考,真情的流露,让人深受感染;同时对致贫原因、难点也进行了反思。
展开
作者简介
杨豪,1962年生,湖北大悟县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报告文学百万余字。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关山经济航母》《中国农民大迁徙》《长江,忧患的母亲河》《中国农村鉴证——21世纪“三农”难题破解》《跨世纪忧患——农民问题新动向》《农村留守妇女生存报告》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精准扶贫不仅在中国,同样有着世界意义,具体表现为:一是为加快推进全球反贫困进程做出了重大的直接贡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意味着中国将率先实现联合国2030年的减贫目标,这对于推进全球减贫事业、改善全球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该书以大量的史实和真实鲜活的细节说明,中国的脱贫攻坚创造了世界脱贫史上的奇迹,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取得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 同时该书还对中国扶贫道路进行了回顾和肯定,对精准扶贫进行了深刻的论证和阐述,记录了共和国所走过的扶贫历程,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全面抒写中国扶贫脱贫的大手笔!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共和国的足迹
70年,我们这样走过
我国古代的政治家管子曾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明代的张居正说:“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治国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济困。”贫困问题,是个历史性和世界性的难题。自有史记载以来,贫困始终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千百年来一直无解。“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五谷丰登,物阜民康”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美好愿望。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不懈地向贫困宣战,经过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卓绝的反贫困实践,先后使数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创造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减贫奇迹。
面对如此巨大的脱贫成就,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就是70余年来共和国在减贫事业上如何一路走来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面对极其贫穷落后的社会发展状况,毛泽东指出:“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明确提出:“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在几年内“使现在还存在的农村中一小部分缺粮户不再缺粮,除了专门经营经济作物的某些农户以外,统统变为余粮户或者自给户,使农村中没有了贫农,使全体农民达到中农和中农以上的生活水平”。这些论述及其实践都是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随着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等系列政策的实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某种程度上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相应改善。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据有关资料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村仍有2.5亿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占当时农村总人口的30.7%。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人民群众对摆脱贫困、实现富裕有着极为迫切的愿望。邓小平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粮食产量明显上升,大多数农民能吃饱肚子了,农村的贫困现象得到了明显缓解。1982年,国务院成立“三西”(河西、定西、西海固)地区农业建设领导机构,这是第一个领导区域性扶贫开发工作的机构,目的是加快甘肃河西走廊商品粮基地建设,改变甘肃定西、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贫闲面貌。198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要求集中力量解决十几个连片贫困地区的问题。这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扶贫济困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民政部门和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村的贫困群体给予一定的救助,包括给钱、给物,主要保障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所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放开农产品市场和价格,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乃至全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大发展,这是我国扶贫事业迅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据统计,1978年一198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25亿。
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部分地区的农民仍然十分贫困。针对这一现象,1986年5月16日,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更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这是我国政府专门成立的管理扶贫_亡作的机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的成立拉开了由政府主导的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活动的序幕。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后,确定了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传统的给钱、给物的救济式扶贫进行改革,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确定扶贫开发方向,增强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机能。我国扶贫开发也迈人一个新的阶段。
国务院提出“七五”期间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目标是年人均纯收入500元(后来根据物价上涨调整为800元)、粮食占有量800斤。虽然20世纪90年代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但这一目标的标准起点低,不稳定、不平衡,地区差别比较大。全国有些地区仍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
1991年3月,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八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使贫困地区的多数农户有稳定的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二是发展多种经营,进行资源开发,建设区域性支柱产业,使贫困户有稳定的经济收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共和国的足迹
70年,我们这样走过
承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靶向药”
“中国模式”:缔造世界减贫奇迹
踏上新征程,共赴小康路
第二章 上下一心共赴小康
十八洞村与精准扶贫
中国扶贫的“宁德样本”
九任副县长科技扶贫二十年
情系山村济苍生
洒向老区都是情
第三章 春风春雨润民无声
土地整理:垦殖出希望的田野
易地搬迁:贫困户安居又乐业
产业扶贫:稻鸭香米香喷喷
生态扶贫: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医疗扶贫:让每一个农民都能看得起病
扶贫资金:助力乡村谋发展
电商扶贫:土昧山货要进城
扶贫+扶志:挖穷根更要挖脑根
念好“山”字经走富民特色路
鲜桃结出致富果
兰草花香苦寒来
第四章 扶贫济困凝心聚爱
统一战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民革中央:力助纳雍拔“穷根”
民企名企:大手笔彰显大气魄
新希望: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援疆干部:扎根天山以为家
社会力量:致富不忘报乡梓
红光村“红”起来了
第五章 “我们真心要脱贫”
致富路上你我携手同行
当代愚公脱贫忙
脱贫路上人穷志不短
“我不愿戴贫困户的帽子”
观念一变天地宽
双手筑起幸福生活
懒汉脱贫翻身记
“我们梦想着要脱贫!”
尾声
后记:文学应承担记录时代的社会责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