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力作家、十月文学奖得主陈鹏新作《群马》:两位坐在废墟上老人的讲述,展开五十余年厚重历史。恶棍、美人和质朴的底层劳动者迎面而来,马甸人的悲欢离合、爱恨生死轮番上演。以一种口述史的话语方式讲述一部地方秘史。
2、后现代都市主义代表作家赵小赵新作《谋杀夏天》:类型文学与严肃文学的紧密拥抱之作。呈现一段少年的成长故事,一座城市的瓦砾遗迹,一场善恶的对峙角逐,全程融合细密推理,带来一场阅读盛宴。
3、PageOne文学奖首奖、山花文学奖新人奖、“香港青年文学奖”、 “台湾罗叶文学奖”得主周婉京最新长篇《半玉抄》:描摹女人在“历史的窄边”投下的重重明与暗的身影。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穿插叙事,凄美又深沉。余华盛赞周婉京“预示着年轻一代作家有一种新的写作开始”。
4、《收获》是原创文坛举足轻重的杂志,其长篇小说专号出版多年,发表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引发读者关注。包括《繁花》《应物兄》等备受赞誉的中国当代重要长篇小说,最初都是在《收获长篇小说专号》中展露风采。
5、著名海报设计黄海担纲封面设计(《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代宗师》《黄金时代》《龙猫》等经典海报的设计师)。内页独家收入著名艺术家张晓刚画作,全彩印刷呈现。80克高品质内文纸印刷。文学与艺术的双重审美享受。
遗迹、罗生门与荒废之歌
——赵小赵《谋杀夏天》阅读札记
贺嘉钰
1979年,耶胡达·阿米亥写下组诗《时间》。八十首短诗如八十朵幽魅而天真的花,永恒地微微摇荡在夏夜荒园。我喜欢这组漫长的抒情,记住了其中一些句子,比如,“在最后一晚我看见隔街/对面阳台的地板上/一个小而清晰的四方形光斑/为无限的伟大情感/作着见证”、“而关于我曾经爱过的一位少女的记忆/今夜在山谷里急驰,像公共汽车——/许多灯火通明的窗户掠过,许多她的脸庞”。有时只是句子,有时是秘密的起点,有时它们是忽然大雨落下。
这个夏天读到一部小说时,诗中片段雨滴掉落,在文本情节、人物面容与故事气息上,洇出某种奇异的审美上的对位。在我,却还有一层情感上的真切。多巧,童年我正好在与小说构造一样的具体空间里长大,那是如今荡然无存的“造纸厂”。当“制浆车间”、“水塔”、“子弟学校”这些词语在小说里渐次出现,不仅展开一帧帧拟造场景,它们唤起情感记忆。仿佛看见时间对岸一个小孩透过锁孔向未知探看,她好奇且不安,目睹暴戾、离奇、伤心与温柔在明暗之间交错。
是赵小赵的长篇悬疑推理小说《谋杀夏天》。复述推理小说的故事脉络是一件费力、无力又伤害作品的事,我会避开,就谈一点故事之外叙事之内我所体会与理解的。
对悬疑小说本来有些偏见:当高密度的意外巧合榫卯相接,海浪般层层荡来试图左右你摇摆你,那过于精细的设计似乎在淹没文学本身应遵循的某种生活美德。许多事原本是无序、无端、无理而难以被因果链条从两端规定的,但悬疑小说偏要用自洽的推演使一切严丝合缝,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呢?因而,读这类小说时常忍不住与作者较劲,带着挑剔,寻找破绽。这样的时刻大约是忘了,小说即便遵从生活的“真实意志”,它与真实本身从来就是两套逻辑。
而读《谋杀夏天》,我一开始就忘记了与作者角力,首先是语言的气息与蛊惑,它让我想起读《动物凶猛》《英格力士》《在细雨中呼喊》时那种隐约浮游的情绪,人在少年,生活的真相既被放大又未曾展开,一切蓬勃,充满未知与意外。是的,语言、葳蕤的细节以及流转其间的少年滋味让这部作品散发“成长小说”的气息。而“成长”并不独属青春少年,人要从旧我中娩出一个新自己,是持续操练,一生功课。这个主题,也将成为小说后来从善恶两边开掘的进路。
《谋杀夏天》大于类型文学的框定。在细密推理之间,赵小赵写下一群闲散少年如何在一夜之间长大并苍老,一片城市空间如何渐成瓦砾与遗迹,一段往事所包含的善恶如何在漫长时间里堆叠沉积又在一瞬间对峙角力。
旷野里燃烧的一堆篝火
由于痛苦而盲目地
重复着太阳在日间的工作。
童年遥远。
战争临近。阿门。
——耶胡达·阿米亥《时间·5》(1979)
写《谋杀夏天》时,作者大概不仅关心如何将彼此叠套的故事安排得周密完满,他着意完成的,还有小说的气息与质地。
在审美上,要回到“少年的夏天”,即便叙事之时主人公们早已人到中年满身倦怠,但小说本身应如少年的夏天般混杂着汗与梦的气味,明亮悠长略带哀伤。在现实观照上,要回到千禧年前后那段洋溢希望又无序混乱的人们身边与具体生活里,这关于叙事观念与文学理想——以故事为起点,“未竟的往昔”是否有可能被复活和抵达?被“恶”更改的命运是否有可能被“善”重新修改?
少年的夏天总是悠长,直到枪响。那一刻宿命的旁白这样默念:“童年遥远。战争临近。阿门。”自盛夏防空洞射出的子弹带走了一尘不染的孟海老师,终结了少年们无所事事的游荡与不羁,而这颗子弹将在暗处飞行,许多年都不落下,它要在正邪善恶之间寻找并完成自己的轨迹。
赵小赵选择“防空洞”作为叙事的起点。白日之下的平行世界有黑暗作掩护,在光无法照耀的地方,善恶较量并不遵循正义的逻辑。十三年后,枪声的回音再次落在防空洞黑暗的墙壁上,物是人非,当事人们重新回到这里,匆促又漫长的生命好像不过是为了穿过其中的暗长甬道。所有人都在摸索着前行,不断碰触生活的暗壁,遭遇或躲过袭击。“防空洞”作为悬疑小说的场景并不稀奇,但在《谋杀夏天》里,它还是一个隐喻。
防空洞曾是少年的伊甸园,他们在此歌唱、漫游、交换秘密,黑暗与潮湿送来抒情的颤栗,而今废弃,只有遗迹。“防空洞”深谙真相,一言不发,它瞬间失去了或从未真正实现过自己的功能、价值与意义,像那些在时代与社会高速发展中被甩出轨道的人与物,像那些在系统中失去了位置与作用的边缘者。在个体的加速度失控与社会的加速度运转之间,被抛出的弱者要如何站起来,活下去?
赵小赵从造纸厂的防空洞这一小小“遗迹”开始写,写因改制而飞黄腾达和失魂落魄者,写一种社会结构的断裂与集体的消逝,写资本与权力的逻辑对弱者施暴,写机会如何被剥夺命运如何被篡改,写一个人的生命被合谋而取消。而被剥夺生命,是最大的事。在整部小说的起点,作者几乎不动声色甚至略带戏谑地将这件最大的事推到我们面前,直至小说结尾我们才补全,那一个生命的消逝之中,包含着对以上所有“恶”的克服。
因而,《谋杀夏天》并非一个散发猎奇气味、仅仅提供推理愉悦的悬疑小说,它不意图制造惊悚与骇人,而是在现实的可能区间之内,拨动善恶之间的隐线。难能可贵的,还在作者的问题意识与理想主义,在他看见弱者凝视偏僻,在他要不断回到枪响之前,为子弹重新找到正义的轨迹。
我们犯的惟一错误
和做的惟一正确的事情
都给一个人的心境带来和平。
善与恶的平衡账簿
正被打开,缓缓地倾入
宁静的世界
——耶胡达·阿米亥《时间·79》(1979)
长篇小说
群马/陈鹏
评论:消逝的荣耀/耿占春
长篇小说
谋杀夏天/赵小赵
评论:遗迹、罗生门与荒废之歌/贺嘉钰
长篇小说
半玉抄/周婉京
评论:女人步上楼梯时/张屏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