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一生只打算出版一部的小说,耗时三年,手写而成
我只写这一本书,我要写我心里的东西。——范雨素
素人作家笔下的前世今生,以精神世界的星空抵御现实生活的苦难与虚无
大桑树、天顺公、催生灵兽、西楚霸王、鬼吹灯、漂母、轮回井……她用文字构建出一个虚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
倾听来自劳动者的真实声音:“人生是颗菜籽命,落到肥处是棵菜,落到瘦处是根苔。”
她被大众贴上层层标签:农民工、底层、单身母亲、北漂……但她也是:文学爱好者、写作者、渴望成为中国的第欧根尼
不只是小说,范雨素个人作品精选,你所不知道的范雨素
全书=长文《我是范雨素》+长篇小说《久别重逢》+11首诗歌+7篇随笔+4篇采访,多方面呈现范雨素的人生态度
特别设计黑白插页,收录范雨素手写诗
手写诗黑白插页:范雨素当过乡村教师,作为一名素人写作者,她的文字,如同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可以如微尘般随意抹去,也可以黑白分明地写进心坎里
设计师手绘封面图:生命之树,祖先的河,绕树三匝的生灵,未知的凝视与轮回……
《久别重逢》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是作者范雨素表示一生只打算出版一部的独特作品。小说中,根据自身经历,范雨素塑造了女主角范菊人,讲述了范菊人在故乡成长与在北京漂泊的艰辛故事。幼时受到楚地鬼神文化的深刻影响,范菊人对院中的一棵老桑树产生了幻想,并为此踏上了一生的寻根寻魂之旅。
小说中,范雨素从一个打工女性的角度出发,将人间冷暖写得淋/漓/尽/致。她来自乡村,却没有了故乡,她没有学历,却视读书和写作如生命。她坚信自己的血液中流淌着帝王将相的骨气,因而不在乎自己今生的卑微。她对于老桑树、家族血脉等事物的奇幻想象为小说增添了一抹别具匠心的神秘色彩:项羽虞姬的身影与乡村小民的身影叠加,浪漫的楚地传说与北京皮村的红尘烟火交错。这注定是一部无法被定义的作品。
那时的我,住在过去的楚侯府上,正中的银安宝殿的范家人,那个叫张毛狗的母亲生下了五个娃子。母亲虽没上过一天学,但她十四岁时当上了村官,是个有权力的人,有权力就有命名权。父亲是懦弱无能的人,不能当官的人,说话不算话,没有命名权。
父亲说他的五个孩子,两个孩子是天上的,在云中飞。三女儿在陆地上,四女儿和小女儿是海里的。
三女儿应该叫平平,是平地,是陆地。四女儿和小女儿是海里的,应该叫范波和范浪。
父亲虽然说话不算话,但一语成谶!四娃子的腿瘸了,小娃子的一生都在逐浪而歌,在浪尖上跳舞。
代序我是范雨素————001
久别重逢————001
第一章一个梦003
第二章打伙店017
第三章大桑树爷爷029
第四章狗尾巴草047
第五章机故人071
第六章流浪的第欧根尼081
第七章跑马岗095
第八章北漂盗墓者109
第九章鬼神堡127
第十章金庸原141
第十一章甜魇菇153
第十二章家政女工167
第十三章流动的孩子179
第十四章文明恐惧症199
后记捞月亮217
附录一我写,我在————221
我写,我在223
蓬头稚女乱翻书227
一家农户的百年史233
1906年生的周顺英238
修身与齐家244
我是个低欲望的人252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256
附录二采访实录————265
母亲把我的外套脱了,蒙上了
我的眼睛/(《正午》问卷)267
我还是范雨素/(韩逸)272
2017,我采访了11个记者285
我采访的记者291
一个育儿嫂以自己的文字让我们看到:即便在飞机轰鸣而过的出租房里,也还能找到不同寻常的人、遇到不同寻常的事。她提供的与其说是文学,是真挚带来的感动,不如说是文学印于书本、行于网络之外的鲜活形态,是生命与社会仍然存在无限可能性的惊奇。可以说,这些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在以语言为武/器对抗存在的荒芜之时,也给予扁平化的时代以深度。——《人民日报》
范雨素火了,火得突然,却又实ZHI名归。网友们之所以围观范雨素和她的文章,首先是对这位奇女子的经历和才华充满好奇;其次是她的文字能打动人,未经历过苦难的人可以从中窥探苦难中人的个性和奋争,经历过苦难的人可以从中寻求到共鸣和支撑。——央/视网
书中是一个幻想的世界,但又包含了她所有的经历。写作时,范雨素觉得自己像个创世者,可以无/所/不/能地构建,“就像开发游戏的程序员,是这个游戏世界的上帝,可以安排每一个人的命运。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是相通的。这种自信能够转换给现实世界中的我,让我的自信增/加,变得更有力量”。——《三联生活周刊》
在如今社会大环境中,多数人茫然、无措、恐惧,被滚滚人潮和世俗观念无情向前推动,将自己包裹住,用物质堆积貌似安全的屏障,却仍觉得不够。我们穿了太多华而不实的衣服,并不能为我们遮风挡雨,依然觉得寒冷彻骨。而我们却从范雨素身上感受到了温暖,她丰实的精神世界枝繁叶茂,她小心翼翼的守护着那里,生活的重担并没有摧毁那一方净土。——知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