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海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1322782
  • 作      者:
    作者:杨福喜|责编:靳嫦
  • 出 版 社 :
    太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人海》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所选小说大多是当今乡村题材,作者杨福喜用准确生动的文笔给读者展现出广西桂北乡村别样的风情与民俗画卷。小说里众多的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故事极富感染力,妙趣横生之余又令人唏噓啼泪。
展开
作者简介
杨福喜,广西桂林市平乐县人,现居中山市小榄镇。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铁路文艺》《黄河文学》《作品》《广西文学》《南方文学》《羊城晚报》《宝安文学》《解放军报》等全国数十种报刊发表作品。出版小说《终点站》《榄都义侠》(与张鸣琦合著)。2013年获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称号。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广西卫视、《南方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多次专访、报道其打工之余读书写作的经历。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精选以当今乡村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若干篇,这些小说以恒村为背景,描写不同人物的生活面貌及命运走向,浓缩每个人物的遭遇与生存状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对未来生活迷茫与期待的特殊情绪。书中描绘出的别样乡村风俗与传统文化的时兴与消逝,更是让人陷入深深的缅怀和忧伤之中,却又不沉沦下去,而是将时代的阵痛转化成催人向上的力量,继而使人振奋起来。
展开
精彩书摘
坳上的小屋

“我们走到前面山坳上的那座小屋,等到天亮再走,明天早上九点钟就能到家了。”从高速公路出口出来后,我对豪弟说。豪弟同意了,我们便背着行囊朝山路走去。
我和豪弟是从广东坐长途客车走高速公路回到桂北的,下车后,还要走大约二十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老家恒村。我们那时根本没有想到,我们会在坳上的小屋遇到令我们心惊胆战的事。
那是傍晚时分,西岭上空即将收尽最后一抹绚烂的彩霞,远远的山腰上缭绕着一道淡淡的雾岚,薄暮姗姗来临。四周山野,莽莽苍苍,这条羊肠小路,是从古到今过往的行人走出来的,曾经是村民去清和镇赶圩的必经之路,以前每天都会有零零散散的行人经过。自从县级公路修建到清和镇后,这条山路就很少有人走了,往往两三天也见不到一个行人。但令人奇怪的是,山坳上那座小屋和主人十万大山还在,每到暮色降临,小屋窗口就会亮起橙黄色的灯光,远远看去,如同星星在遥远的夜空闪烁。这微弱的灯光,给正在山路上行走的人以希望、欣慰和温暖。这孤独的灯光一直亮到天亮。
在我刚懂事的时候,我就知道山坳上有座小屋。
小屋里住着一个孤独的老人,从小屋门前过往的行人以及附近村里的人都叫他十万大山。十万大山到底是老人的真名还是外号,恐怕无人知道。十万大山给我的印象是,头发斑白,满脸虬髯,面色紫黑,秋夏季节穿件白短衣、一条大短裤,冬春季节穿件粗布唐装或者旧棉袄;性情温和敦厚,对待过往的行人热情好客。小屋里面每天都泡有一大坛的石崖茶,过路的人可以尽情喝个够。石崖茶是桂北特产,是十万大山亲自到山壑里采回来的。这茶我曾在十万大山的小屋里喝过好几次,茶水金黄,入口清香,解渴又提神。走山路的行人经过小屋,都迫不及待地连喝上两三碗。十万大山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一边抽着烟斗,一边对喝茶的行人说:“还有粥、大头菜,再吃两碗粥吧。”行人喝了茶,吃过粥,抹抹嘴唇,坐下来与十万大山说闲话,十五分钟或者二十多分钟后再继续上路。行人离开时,十万大山似乎还舍不得,依依不舍地送到门外,直看到行人的背影消失在远远的山腰那一边,才返回屋里。
十万大山是什么时候来到坳上居住的,几乎无人知晓。十万大山的小屋早已是方圆几十公里的一个地标,清明时节,上山拜祖坟的人出发前会说“到了十万大山小屋往右转,再走一会儿就见到我们家的祖坟了”;几个村民结伴进山采摘金竹笋,出发前会说“十万大山屋脊后有条山冲,那里的金竹笋少人去找”;到清和镇赶圩的人也会说“走到十万大山那里喝碗茶,休息一会儿再走”。
几十年来,在小屋里休息喝过茶的路人数不清,恐怕连十万大山自己都无法记得住有过多少人。赶圩的、走亲戚的、走江湖的、进山砍柴的,包括那些找金竹笋的、拜祖坟的,都会到十万大山的小屋坐一坐,喝喝茶、聊聊天,然后再继续赶路。十万大山的小屋成了过往行人的补给站,免费提供茶水,肚子饿的人还会有简单的粥饭享用。
十万大山还懂一些“郎中”之术,常年在小屋备有一些草药,那是十万大山在山上采回来的,晒干后,放在床头下的一只小木箱里备用。大约在我十一岁那年,我喝过一次十万大山亲自给我煲的药汤。那天父亲与村里四五个人挑李子去清和镇卖,我也跟了去。那李子是生产队的,摘下来后,按人口分下来。清和镇是邻县的一个镇,与我们恒河镇交界,我们平常只赶我们恒河镇的圩日,很少赶清河镇的。因为路远,走的又是崎岖山路,天刚亮就出发,要到天黑才能回到家。那天的李子难卖,幸好清和镇收购站收购鲜李子,虽然价钱比市场便宜一些,但大家总算不用再艰难困苦、翻山越岭地挑回去了。卖了李子,大家一起进了当地的一家国营饭店,各吃了一碟猪肉炒米粉,然后原路往回走。半路上我感到头晕,不知是由于天气还是疲累或者其他原因引起,实在走不动,父亲只好把空箩筐叫别人帮忙挑,把我背着走山路,好不容易走到十万大山的小屋。十万大山听到脚步声,早早在门口候着了。父亲把我放在十万大山的木板床上,十万大山就过来用手试探了一下我的额头,又向父亲了解几句我的情况……
P1-3
展开
目录
坳上的小屋
人海
神秘的刀疤人
红房子
电影狂人
恒村的女人
殊途同归
清明枝
无主坟
一个人的战斗
是谁在午夜敲响我的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