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如是我闻(精)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218169
  • 作      者:
    作者:陈众议|责编:袁艺方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该小说是一部融合了悬疑、魔幻、荒诞等多种创作手法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作者陈众议是国内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同时,在文学翻译和文学批评领域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此次跨界创作的小说,蕴积十余载,抨击当代社会封建迷信蛊惑人心的积弊,用一种新颖的表达,营造出极强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于当代社会的独特认知和敏感。

 


展开
作者简介

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从事西语文学与文艺学研究,间或涉足文学创作,发表过长篇小说《风醉月迷》《玻璃之死》及中短篇小说若干;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第十二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除了我,已经没有人可以证明五十多年前那个山村姑娘的底细了。她如今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的如是大师,至少有十几个名讳,听说还有好几个替身,而且个个神出鬼没,根本无从知晓她们的所来所往,更无人得知哪个是她的真身。我的朋友石头他们早就成了她的信徒,而且一个个对她敬若神明,崇拜得五体投地。想想我们朋友几个的孩子无缘无故地销声匿迹了,燕子和石头又无缘无故地成了牺牲品,连老白也无缘无故地人间蒸发了……我决定“以攻为守”,向大师主动靠拢、刺探、挑衅……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是大师来过了,说你起年不顺,怪不得患了带状疱疹。这是个顽疾,我年轻时得过,疼得要死要活,比生孩子还难受。

这哪能跟生孩子比哦,我觉得世上没什么比生孩子更大更难的事儿,除了死亡。

然而,母亲一见到我就开始喋喋不休地唠叨起来。

且说如是本名翠花,原是赣浙山区的一个小娃娃,而今成了什么大师,且名声在外。我始终想不通,这么一个山村女娃,何以摇身一变,成了叱咤风云的半仙大师呢?

可不?人家发达了,还挺关心你,每次都哥哥长、哥哥短地提到你。不过我也说了,针无两头尖,蔗无两头甜,做人总是有取有舍,哪能事事如意呢?!

我斜睨着看了母亲手上的照片。这哪里是翠花丫头嘛?又变模样了!她今年该过七十了吧?

咦,可不许这么说!她冻龄了,网上说的。反正看上去像个小姑娘,而且肤色、气质越来越好,修炼到家啦!

确实不像古稀老妪。我一边嘀咕着,一边把目光收了回来,心想这世道拉皮拍黄瓜,再加什么激光除皱、智能抗衰,还有瘦脸针、吸脂术、玻尿酸等等,简直五花八门,谁知道她怎么作呢。倘使再用点啥基因疗法,岂不要返老还童,做天山童
  姥了?

本来打算留她住一天呢,也好等你回来见上一面。可她忙啊,天南海北找她卜卦看相测风水的已经排到2055年了。大师就是大师,那排场,比美国总统还讲究。就说来之前派的那两对童男童女吧,哦哟,拿着探测器旮旮旯旯探了个遍。

那可真够邪乎的,把自己当人物了!她不是开了家啥公司吗?

母亲保存好照片,接着说:

寰宇先知。

既然寰宇先知,还探测个啥?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这叫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哪像你,什么都不在乎!我说嘛,儿子是替国家养的,家里的事你就半夜吃甘蔗不知头尾喽。

我不明白母亲何故火急火燎召我回来。

啥事?你奶奶显灵了!自然是大师说的。她看见一个小脚老太太,绾着发髻,坐在院子里发呆,两眼直愣愣地望着远方。

当真看见了,不然她怎么知道你奶奶是个小脚老太太呢?有鼻子有眼的。

这还不容易吗?奶奶那个年龄的女人都裹脚,否则哪里嫁得出去?至于眼鼻嘛,看看父亲就知道啦。总之,瞎子占卦问着来,聋子探道看着走,她又不瞎不聋!

罪过,罪过,可不敢这么说!大师是顺风耳、千里眼,五洲四海都听得见、看得清,别以为她说有小仙庇护,你就有恃无恐。

我还没说完呢。大师说你奶奶坟头上长了不少青草,要你尽快去拔掉。你是长孙,老太太一定是惦记你了。

难不成她老人家故意催长些野草叫我去拔掉它们?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假道士跳法场装神弄鬼!你也该去奶奶坟头拜谒一下了。上次上坟已经是几年前了。不孝啊!

还说什么……坟头对面的山顶上冒青烟了。要是你奶奶坟头上冒青烟就好了,那是大吉大利呀。可恰巧是在对面山顶,照理要修座宝塔镇一镇的,让青烟冒到你奶奶坟头上去,不过大师已经作过法、清过场了。你只要去坟头拜祭一下就可以了。

啥宝塔呀?几十年退耕还林了,眼下到处是参天大树!但我自知拗不过母亲,看在她这把年纪还想着法子召我回来祭奠祖宗,也算是一番好意。这年头,新庙旧观香火日旺,各色教堂也是善男信女多如赶集。怕只怕有人口吐莲花,心藏私欲。

想当初,母亲并不迷信,她颇有些文化,称得上知书达理。父亲出身卑微,是清风镇一户富有人家的长工,抗战时期追随游击队打过鬼子,但解放后回到了清风镇。母亲有位兄弟倒是从小背叛家庭、参加革命,她于是更加近朱者赤。我小时候听她说起舅舅领兵镇压一贯道暴乱,那叫一个有声有色。据传一贯道起源于清朝末年,光绪继位时它已在民间活跃。其教义杂糅儒释道三家经义,同时还掺入了些许基督教精神,宣扬“大劫将至,非此教不能消灾”,应了欧洲世纪末悲情。一众信徒虽几次举行武装暴动,但都功亏一篑。鉴于其疯狂言行,清政府曾下令“务获严办、务绝根株”。此后,一贯道转入地下。民国伊始,军阀混战,灾害连连,一贯道伺机复兴,乃至发展壮大,信众累达三百余万。日本人入侵并占领东三省后,蓄意扶植鹰犬爪牙,致使一贯道气焰益盛,信众迅捷遍布全国各地。后来,日本投降了,蒋家王朝覆灭了,他们就趁举国抗美援朝之际发动暴乱。中央政府当即下令弹压,舅舅参与了其中一场战斗。一贯道方面由一位“正宫娘娘”率麾下数千人负隅顽抗。“正宫娘娘”被击毙后,余部高喊“正宫娘娘上西天了,正宫娘娘上西天了”,疯魔般举枪挥刀肆意冲杀。结果可想而知,在强大的正规军面前无异于以卵击石。由于死伤过多,舅舅不仅未能立功受奖,反遭降级处分。个别逃逸的顽固分子,日后多次滋事报复。两年后,政府又开始大规模整肃会道门,难免有些不法分子狗急跳墙。为安全起见,母亲曾带我躲进山镇。那是外婆出生的地方,尚有祖宅近亲。它后来也是我作为知青插队落户的所在。

 

 

我正是在外婆家的祖宅见到翠花的。她红扑扑的脸上像是抹多了胭脂。当然,我知道那不是胭脂,而是光合作用的结果,俗称“乡村红”。

我管你外婆叫小姨,大你一个辈分呢。你不信?不信就问你妈。不过你妈很少来,肯定不知情。镇里的老人经常说起你外婆,说她当真是大家闺秀,是这一带最好看、最富有的千金小姐。

大我一辈?你想占我便宜啊?我才不吃这一套呢!小山姑眼睛大大的,嘴巴小小的,鼻梁挺挺的,按照后来的审美标准堪称绝顶美人,而且柔美中透着英气。她不住地偷着乐,我却忍不住将她打量了一番:苗条,但发育蓬勃,是故她还有意微弓着背;高挑,但身材匀称,修长的双腿刀削般挺直。她好似有所觉察,蔫花儿似的垂下了头,脸红得发紫。

后来,我长大了,发现她其实是个中等身材的小姑娘。

你们城里人细皮嫩肉的吃不了苦。这深山老林里有蛇有狼,你怕不怕?别担心,我保护你,谁叫我是你姨呢?呵呵呵……

她以攻为守,步步为营,三十六计学得不错。嗨,我高看她了,估计斗大的字不识一筐!虽然镇里有一所小学,出了公社向东十几里还有一所中学。据说那所中学出过十位翰林,故名十翰中学。至于那个镇子,明清时期是远近闻名的盐米和山珍海味集散地。盐和海产品来自海边,靠舟船由纤夫拖拽着溯河而上,再由镇上的商户马驮肩挑转卖至赣、浙、皖一带,甚至更远的地方;同时再将那里的大米和山货贩回来卖给盐商。这样一来一往,小镇日渐兴旺,加之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引得商贾世家纷纷来此安家落户。李太白“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也许说的就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只不过两行诗中出现两个“如”字容易被认为过于随意和有煞风景,就像鲁迅先生刻意为之的“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展开
目录
《如是我闻》无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