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乾坤道
0.00     定价 ¥ 53.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212235
  • 作      者:
    作者:吴克敬|责编:史佳丽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得主吴克敬长篇

地道的“信天游”,浓郁的陕北气息在作品中弥漫;

从当年奔赴延安的革命青年,到上山下乡的插队知青,再到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三代知识青年为了陕北人民的幸福生活持续地奋斗;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念以及坚持不懈的韧劲在书中得以充分体现;


展开
作者简介

吴克敬,陕西扶风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曾两获柳青文学奖、《小说选刊》文学奖等奖项。中篇小说《手铐上的蓝花花》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有四部作品改编拍摄成电影,其中《羞涩》获美国雪城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长篇小说《初婚》改编的电视剧热播全国。


展开
内容介绍

长篇小说《乾坤道 》写生活在陕北革命老区乾坤湾村的老八路道老汉,秉承着老祖宗做人要讲道道,做事要讲道道的原则,他深爱母亲般的黄河,东渡黄河打过日本鬼子,多次立功受奖,却在全国解放后,又黙黙地回到乾坤湾,以他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守护他曾经的爱情,并因此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后来人。在道老汉所信仰的“道道”里,儿子是母亲放飞的一只雄鹰,飞得再远,听到了母亲的召喚,是还会飞到母亲的身边来。北京来的知识青年罗衣扣、田子香、柯红旗、池东方等人是这样,他们把插队的乾坤湾当做了第二故乡,虽然有的返回了城市,做官经商,事业有成,但都又投入到建设乾坤湾的活动中;他们的下一代罗乾生、罗坤生等人也是这样,为了乾坤湾村的乡亲们富裕起来,“吃饱穿暖和”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狂雪雕黄河

           山丹丹开花哟赛朝霞,

           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的娃。

           漫天那个朝霞山坡上落,

           北京青年在延河畔上安下了家。

           ……

——信天游《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

母亲在哪里,儿子的心跑不了地就牵在那里。

“母子连心”,吊在人们嘴上的这句话最能说明问题了。留学在美国西雅图的罗乾生,总觉他就是母亲罗衣扣放飞的一只雏鹰,他千里万里地凌空飞荡着,但他聆听得见母亲的心跳,感觉得到母亲心跳的频率,是时候是还要回到母亲的身边来哩。顺利地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罗乾生便收拾起了行囊,准备返回祖国,来与母亲团圆了。

在罗乾生收拾行囊的日子里,一曲他熟悉了的陕北信天游,总要轰响在他的耳边:

 

漫天那个朝霞山坡上落,

北京青年在延河畔上安下了家。

毛主席身边长成人,

出发在天安门红旗下。

……

 

这曲信天游是罗乾生的劳九岁伯伯教唱给他的。留学在外,劳伯伯是母亲罗衣扣指定给他的法定监护人。劳伯伯尽职尽责,给了他特别多的关怀与照顾。他从劳伯伯的嘴里,不仅学唱了这曲名为《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的信天游,还从劳伯伯的嘴里知道,母亲罗衣扣插队落户在延安的乾坤湾村时,既遭遇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还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羞辱。

从首都北京一路火车、汽车,还一路毛驴地来到乾坤湾村插队的罗衣扣,因为舟车劳顿,还因为年轻贪睡,直到天光大亮,她还钻在知青窑土炕上的被窝里,昏昏大睡,根本不知道作为地理概念的陕北,夜里下了一场大雪。当然,更不知道还有一场羞辱,也等待着她来领受。

那场雪下得太大了,给初到乾坤湾村插队的罗衣扣心里,留下了永不能忘的印象,而那场羞辱刻骨铭心,亦然不能忘记,犹如那首新编的陕北民歌,突然地钻进她的耳朵,仿佛化入了她的血液,让她记忆下来,从此与她生死相依,成了她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漫天那个朝霞山坡上落,

北京青年在延河畔上安下了家。

毛主席身边长成人,

出发在天安门红旗下。

……

 

这曲新编的陕北民歌,有个非常响亮,而且蕴涵十分真切的名字,《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尽管罗衣扣在窑炕上睡得酣沉酣沉,可当这样一首曲调清丽、歌词鲜明的陕北民歌,如丝如缕地钻进她的耳朵时,还是把她唤醒来了。不过,罗衣扣没有睁开眼睛,她还像只贪睡的猫儿似的,蜷卧在被窝里,支棱着耳朵,醉心地聆听着,聆听窑洞的外边,有人远远地还在吼唱着的《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

 

接过革命的接力棒,

红色土地上把根扎。

就像当年的红小鬼哟,

满面红光映朝霞。

踏着前辈的脚步走哟,

延安精神放光华。

 

罗衣扣把她闭着的眼睛睁开来了。她没有品尝过酒的滋味,自然不能知晓酒的醇香是怎样的,但她听着这曲不知是谁新编的陕北民歌,便以为这曲新编的陕北民歌,就是一杯纯度极高的酒,从她的耳朵里,浩浩荡荡地灌进了她的心里,让她如痴如醉,满身心地在想,那样的曲调,那样的歌词,干脆就是写给她自己的哩。

生在首都北京,长在首都北京的罗衣扣,可不就是在“毛主席身边长成人”!

离开首都北京,要去毛主席革命了一十三年的陕北农村插队,罗衣扣还抽空从家里跑出来,跑到天安门广场上,站在天安门前,让广场上的专业摄影师,以雄伟的天安门为背景,给她拍摄了一幅全身像。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庄严地悬挂在天安门城楼正中央,到罗衣扣出发来陕北前,她去照相馆,取来了她拍摄的照片,她看见照片上的自己,被摄影师把她英姿飒爽地安排在了毛主席的身边,她仿佛真如毛主席意气风发的女儿一样了。

罗衣扣爱极了她那幅天安门广场上的留影,随身带着,须臾不能离开,这便来到陕北她插队的川河县河怀公社乾坤湾村,住进了窑洞安下了身……睁开眼睛的罗衣扣,在被窝里摇了一下头,顺手从她贴身的衣兜里,摸出那幅她在天安门前的留影,举在她的眼前,醉心地又看了看……她看着,有一种直觉逼上她的大脑,清晰地告诉她,她是身处在一场刻骨铭心的变化中了!不过,手举着她与天安门的留影照,还又梦幻般不能相信,她一个首都北京的女知青,能变成个什么呢?

变成一个陕北的女娃娃吗?

北京女知青的罗衣扣,插队在乾坤湾村的第一个清晨,就是这么奇幻。她睁开眼睛,首先看见的,是窑洞亮窗上那幅剪纸的“忠”字窗花了。陕北的窑洞都是这个样子,门连着窗、窗连着门,在窗子的下半部分,为了抗御严寒,还都安装了可以自由开关的窗扇,而在挨着窑顶的地方,则就只是糊了一层粉连纸的亮窗了。亮窗的好处,不但有利于相对阴暗的窑洞采光,还能在窑洞里烟气、湿气重的时候,打开来透气通风。

眼看着亮窗的罗衣扣,错把亮窗上的白光,当成了清晨起来的阳光。

初来陕北插队的罗衣扣,还没有那样的经验,下雪的日子,白晃晃的雪光,是也如日光一样亮堂的呢。

罗衣扣习惯地举起手来,伸了一个懒腰……正因她举手伸懒腰的动作,让她敏锐地感知到,与她同睡一盘土炕的田子香和乔红叶,双双早就出门不在炕上了。警觉到自己睡过了头的罗衣扣,没敢迟疑,她迅速挺起身来,坐在炕上,穿起一件罩着红底子碎花的棉袄,还有套着同色调单裤的棉裤,下得炕来,想要洗洗脸,梳一梳头发的,却发现锅是冰的,水是冷的,就没好意思洗脸,只是打开她随身带来的那个藤编衣箱,找出她拿来的那面小圆镜子,照着她的头脸,分梳了两把头发,把头发梳得顺了点,这便匆匆忙忙地拉开窑门,扑到窑院里来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狂雪雕黄河

第二章  爱在心头上的冰清玉洁

第三章  燃烧的火把窝子

第四章  跤场摔来的友谊

第五章  挑在肩上的日子

第六章  疼人的猪崽子

第七章  祛病除疾心贴心

第八章  英雄乾坤崖

第九章  烂漫萱草花

第十章  嘹亮的打夯号子

第十一章 小煤窑下的希望

第十二章 剪进窗花里的心思

第十三章 老革命古月华回来了

第十四章 一枚红色“卒”象棋

第十五章 难言的分娩

第十六章 回不去的家

第十七章 乾坤湾的牵挂

第十八章 森林里的壮烈

第十九章 艰难的成长

第二十章 情倾黄土地

后记:红色土地上的梦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