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极之余音--哲人之路/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一流学科建设丛书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07976
  • 作      者:
    作者:龙晶|责编:朱华彬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龙晶,祖籍海南文昌,1963年出生于翡翠山城通什镇(今五指山市)。1985年在广东民族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4年赴加拿大自费留学,先后攻读哲学专业于多伦多大学(本科特别学生)、麦克马斯特大学(硕士)、圭尔夫大学(博士)。自2012年起,任吉林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西会通和世界哲学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探索,于2019年出版了融合中西哲学的原创著作《太极之音 —— 中国文化复兴之路》,并在写作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相关的散文、文章和诗歌,以充满生活气息与思想内涵,同时又很富有诗意的方式展开了哲人的精神之路。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在其哲学著作《太极之音——中国文化复兴之路》中发展了融合中西的世界哲学,阐释了一条中国文化复兴之路,而本书则汇集了作者的散文、文章和诗歌,以丰富多彩的写作方式展现了作者从海南岛到加拿大,从加拿大到吉林长春的精神成长过程,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朴实感人的生活体验,以密切结合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方式深化了《太极之音——中国文化复兴之路》的思想体系,既有现实生活的丰富土壤,又充满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特别是其对爱情的独特思考和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太极之余音:哲人之路》:
  清晨从梦中醒来,听到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朦胧中感觉好像雨滴打在瓦屋顶的声音(虽然我住的是高楼)。长春不像海南那样多雨,但下雨的声音竟然和海南非常相似,真让我喜出望外。我没有立刻起床,闭着眼睛静静地聆听着窗外的雨声,思绪回到了文昌的故乡,回到了小时候曾经在乡下生活过的那一年。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常常生病,父母决定让我休学一年,到老家文昌的乡下去住一段时间,换换空气和环境,相信对身体会有好处。那时我们全家都住在五指山区的通什镇,虽然不是大城市,但也是自治州的首府。所以,从通什回到文昌乡下,感觉还是很不同的。尽管每年春节我们全家都会回老家过年,但只是待上几天而已,每次都舍不得离开。这次要在老家住上一年,当然使我特别地兴奋。
  老家的祖屋是民国时传下来的,是一个有围墙、庭院、厅堂、东西两侧厢房的上下两个院落,和我在城市里见惯的平顶楼房很不同。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对这种老式风格的祖屋感到好奇和兴奋。在我小孩子的目光中,老家的祖屋显得好大好大。我甚至曾经自豪地向小学的同学说我们的院子有篮球场那么大,当然是夸张了一些。从外表上看,祖屋的屋顶是两个斜面拱成的瓦屋顶。屋顶的东西两端和四个檐角都有类似飞龙的翘角。厅堂的正门是对开的两扇特别高的木门,正面涂成暗红色,门上还有两个铜环,颇有古味。正门两侧的墙壁上靠近屋顶的地方画着壁画,都是山水楼阁之类。左右两个木格窗户的上方也画着花卉类的壁画。进入厅堂,首先会感到里面特别宽敞明亮,因为屋顶很高。从屋里看,屋顶的两个斜面从正中间的屋梁前后展开,给人一种从天上敞开下来的感觉,让人心胸宽广舒畅;托着屋梁两端的墙壁则刻有飞龙孔雀之类的浮雕,凝聚了厅堂的文化氛围。厅堂的东西两侧各放了一排黑色的实木座椅,靠背上镂空雕着狮子图案,显得高档又古朴。厅堂正中的小阁楼上供着一个祖先牌位。春节的时候堂哥们会用梯子爬上去打扫一番,再恭恭敬敬地烧上一炷香。
  我回到老家后就和祖母住在一起。祖父早已过世了。民国时期祖父是乡里的私塾老师,从曾祖父那里学了医术,所以经常业余行医,特别擅长用中草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被治愈的人很感激,常常把我们家当成亲戚一样来往。有一个人住在挺远的海边,身上长了奇怪的大疮,所有医生都不知道怎么治,结果祖父用草药把他治好了。后来他们家就和我们家来往了很久。我这次回老家休学,还碰上他的孙儿孙女走了大半天的路,挑着两篮子海鲜到我们家“走亲戚”。祖父还很擅长美术,曾留下一张他的自画像。画像上的他穿着白色西装,配着黑色斜条纹领带,很有文人的风度。但也许正是这种风度害了他。事情出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有一天,家里的一头牛不见了,他帮着到野外寻找,结果碰见了一队日本兵。这些日本兵看祖父的样子不像乡下人,怀疑他是共产党,就把他抓去审问,拷打。后来祖母被日本人叫去监狱里领人,领回的只是祖父的尸身。
  祖父走了之后,祖母一个人抚养四个儿子,非常不容易。我父亲是她最小的儿子。大伯父和三伯父长大后就漂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去了。父亲后来考上了海南医专,毕业后自愿到五指山山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所以老家就剩下二伯父一家和祖母住在一起。祖母在家中很有威望,很受晚辈的敬重。她是一个慈祥和蔼的人,但骨子里充满了坚韧,不会轻易为原则妥协。我当时年纪还小,不大理解她做事的方式,有时觉得她太死板。祖母老眼昏花,所以写信之类的事一般是由二伯父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大堂哥代劳。这次看我从城里回来,她就给我一个表现的机会,让我代她给在新加坡的两个儿子写信。新加坡的两个伯父当时都已经成家,但仍然合伙开了一间咖啡厅。她通常会把给他们的信放在同一个信封里寄给他们。我根据她口述的内容,把给两个伯父的信写成了一封信,抬头用两个人的名字。祖母说这样不行,给两人的信必须分开写。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既然是放在同一个信封里,就写成一封信好了,相同的内容只说一次,不同的内容就说清楚是对谁说的,不会搞乱的,为什么非要写成两封?但她仍坚持必须分开写。我觉得很麻烦,不合理。最后她还是找回大堂哥帮她写了信。长大后我才慢慢体会到,有些事情不是怎样方便就怎样做的。她给两人的信放在同一个信封里寄出,当然是为了方便,也有让兄弟两人互相通气的意思,但却不写成同一封信,宁愿重复某些话,是为了显示对两人都已经是一家之主的尊重(如果两人都还没成家,都还只是她的“儿子”,她也许就只写一封信了)。当然,这样的事情在我当时小小的年纪是无法理解的。
  祖母对我的生活照顾得很细致。几十年前,人们生活还比较贫困,比较少机会吃瘦肉,常常吃的是肥肉(肥肉比较便宜)。祖母不让我和伯父一家同吃,而是和她同吃;她自己亲自做饭做菜,还常常给钱让堂哥堂姐们从集市买回瘦肉,这样我的营养就比较有保证了。祖母年纪虽然已经很大,但还是非常勤劳,不但自己做饭做菜,还经常到周围的树林中砍小树回来,晒干了当柴火。我来了之后就帮她打柴火,跟她学会了分辨不同的树,哪些适合当柴火,哪些要留下来,还有用山藤捆柴火等技巧。祖母还在院子后面种了一些苦瓜。我帮着她给苦瓜浇水施肥,还学会了给苦瓜包上纸筒以防止虫咬。苦瓜成熟的时候,我自告奋勇地说要亲自炒苦瓜给祖母吃,还说我在通什时看过父母怎样做菜。祖母很高兴让我一展身手。我努力回忆父母是怎样炒菜的,总算把菜做成了。祖母吃了以后笑了笑,说“虽然你很有心,但菜炒得不怎么样”。她就是这样直率的人。其实她炒菜的方法也很简单,但不知为什么就是觉得好吃,至今还弄不明白。
  ……
展开
目录
序言

上篇 哲学与生活
我的父亲母亲
雨中的故乡
我的加拿大老师
我所认识的张祥龙老师
道德经会讲记
孔子的梦
太极之运作
太极之用心
贝多芬的理想主义
告别后现代
南湖沉思录
鹿回头的传说
读林觉民《与妻书》
忽然

下篇 诗意的人生
古诗新韵
中华颂
大唐吟
历史遗产
题净月女神像
国庆余兴
锡林寄怀
四季组诗
咏薇
咏荷
咏木兰
关人二首
爱的命运
北国夏燕
遥寄梦中人
人世间
木兰行
静夜思
南湖秋夜
山花
山中缘
花缘
山泉
梦游黄山
春湖花月夜
北国之春南国梦
山中隐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