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文体史研究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20182435
  • 作      者:
    作者:吴德利|责编:曾雪梅//陈悦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对短篇小说文体形式的考察,一方面可以全面地了解现代文学艺术发展进步的轨迹;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探测“形式”运用背后的思想史和精神史的内部演变。因为借助于“形式”的探测,我们会清楚地感受到,时代意识与个体生存自由之间所呈现的松紧、缓急关系,使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一个时代和个体内心的生存状态。
展开
作者简介
  吴德利,江西九江人。文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短篇小说及创意写作研究等。出版著作有《20世纪中国文学期刊与思潮(1949-2000)》(合著)、《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思想意识》,参编教材《新中国文学史》《文学欣赏》等;另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短篇小说在文学与社会思潮中所彰显出的文体功能为核心,分析、论证其功能背后所散发出的现代艺术精神,在文本与历史之间,对20世纪中国小说的艺术形式与时代精神之间的互动生成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短篇小说文体形式的考察,一方面可以全面地了解现代文学艺术发展进步的轨迹;另一方面也可以进步探测“形式”运用背后的思想史和精神史的内部演变。因为借助于“形式”的探测,我们会清楚地感受到,时代意识与个体生存白由之间所呈现的松紧、缓急关系,使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一个时代和个体内心的生存状态。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文体史研究》:
  现代短篇小说是一种渗透强烈主体意识的文体形式,在整个20世纪多次承担了开拓时代新风的“尖兵”作用。五四时代作为现代小说的开端,不仅从思想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社会功效,更从形式上以崭新的文体形式发挥了传播人心、春风化雨的艺术效果。这也使得小说文体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般,迅速由末流地位攀升成为文学的先行者;及至30年代的上海,工业城市的殖民繁华造就了独特的现代都市景观。尽管它同时具有时代“偏安”和殖民化色彩的内外不同视点,但新城市文明的到来似乎也昭示着一个畸形化的工业时代。新感觉派的青年小说家们赶着潮流般,奉行拿来主义的文学创作,以敏锐而颓废的接受姿态诠释了城市病态的生存体验与前卫精神。新奇又超前,短暂而落寞;新的希望开启在另一个遥远的地域——延安及西北解放区。新的革命时代叙述的诞生仿佛不依赖外来的手段,反而利用民族地域化资源的推陈出新,创造性地改造成新的“人民文艺”和革命小说话语形式,诞生了“赵树理方向”和孙犁为代表的民族、革命、地域化小说。它不仅创造了现代小说的“新酒瓶”,更创造了新的工农兵阅读群体,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方向性图标;待熬过长长的文学生产一体化时代,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代给文学重新带来了生机,先锋小说以全新的姿态接续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引领了文学的又一次变革,也创造了“后革命”年代里全新的表达途径。
  具体而言,这种“尖兵”式的艺术功能具体表现在契合时代精神感召的新文体形式上。
  五四时代是一个祈求从旧伦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年代,“人的发现”、个性解放、民主科学成为时代精神的感召;于是才有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的诞生。由此而产生了几种切合时代精神的短篇小说形态:一是以鲁迅、郁达夫、庐隐等为代表的日记体、自叙性小说形式大量流行。鲁迅的《狂人日记》《伤逝》等小说中抨击旧礼教旧道理对人的迫害和压制,郁达夫、庐隐等则大胆宣泄了个人内心情绪的苦闷与欲求。二是以关注平民生活、关注日常生活苦难的“为人生”小说家、乡土小说家们为代表,他们的小说充满着写实倾向和科学精神,反映了第一代现代作家以觉醒的主体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蒙批判与人道关怀。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文体形式和表达方式,才造就了新的时代精神影响出一代青年作家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觉醒,从而大胆地加入反传统、追求个性自由的现代变革的洪流中来。五四时代培养了第一批充满文学变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职业作家,使之抛弃了将小说当成正统之外的余事和娱乐消闲的写作态度和方式;而五四一代小说家也通过新的短篇小说文体形式铸就了他们光辉的启蒙时代。
  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是伴随着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夹杂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培育而诞生的。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租界和沦陷区给大陆中国带来了畸形的地域化资本主义发展。以工厂制造为代表工业文明和以赌场、舞场、电影业、广告业等为代表的消费文化开始造就了现代都市的繁荣,也形成了迥然不同于传统农业文明帝国的生活方式和猎奇、标新的前卫精神。这种新的文明方式和工业时代的到来尽管带有鲜明的海派地域色彩,但也召唤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的诞生,即以现代主义创作法则表现城市生活方式及精神心理的都市文学。这种新文学样式主要体现在以“新感觉派”作家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的现代心理小说及现代派小说。他们上承早期的鸳鸯蝴蝶派、叶灵风,下启张爱玲。这些短篇文体形式注重感官书写、现代派技法、语言的快节奏感,尤其注重对现代都市青年男女的精神心理塑造。
  ……
展开
目录

导论短篇小说文体的现代性及形式意蕴
一、短篇小说文体的现代性演进
二、20世纪短篇小说的文体理论
三、20世纪短篇小说的文体功能

第一章 引领时代先声的形式创新
一、打开五四时代的新视角
二、窥视城市文明的现代魔镜
三、歌颂延安时代的人民文艺
四、迎接改革开放时代的新潮流

第二章 静听时代尾声的诗意传达
一、现代化审美观照下的传统诗性
二、民族时代夹缝里的怀旧与挣扎
三、时代“后卫”与现代性“绝响
四、世纪末怀旧与情感记忆的修复

第三章 代言时代之声的新意识形态传播
一、民族解放时代的急先锋
二、社会主义时代的叙事策略
三、新时期的”现代化“主题嬗变

第四章 困于时代之病的批判意识
一、短篇历史小说的思维方式
二、”干预生活“与压抑自我
三、”现代派“的个人主义气质
四、写实小说的反讽和批判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