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命题提出
二、研究范畴与相关概念界定
三、前人研究成果述评
第一章 晚清南洋文人结社的背景与缘起
第一节 文人结社的背景:逐渐改善的文化生态
一、文化社群的形成
二、士人阶层的兴起
三、传播机制的更新
第二节 文人结社的缘起:时势发展的多方需求
一、凝结华侨向心力、重建文化认同的政治需要
二、聚拢海外俊彦、辅助人才培养的社会诉求
三、文士以文会友、共建本土文坛的文化需求
第二章 左秉隆与南洋文社的初创
第一节 首开风气的会贤社
一、领事创立文社,官方色彩浓厚
二、月课研习举业,儒学教化为本
三、首设月课奖赏,激励文士创作
第二节 文人雅集的会吟社
一、得到驻地领事支持的民间文社
二、以诗联创作为主的社课取向
第三章 黄遵宪与南洋文社的开拓
第一节 图南社的承继与新变
一、创社宗旨的承继与新变
二、课艺方向的新变
三、文社制度的完善
四、社群扩大与声名日隆
第二节 消闲类诗社的兴起
一、随风而兴,遍设南洋
二、渐趋成熟,声气相通
第四章 邱菽园与南洋文社的转型
第一节 文坛领袖更迭,文社向本土民间社团转型
一、领事退离文坛,各埠文人自建诗社
二、邱菽园继领文坛,本土文人主持文社
第二节 丽泽社发展渐趋多元化,向文学流派转型
一、初期:单一性诗社
二、后期:多元化转型
三、总趋势:向准文学流派演化
第五章 文社促兴南洋华文文学的多重机制
第一节 文社特性与南洋文人群体的建构
一、组织性:雅集在地文人
二、开放性:广泛开展交流
三、互动性:共同提升水平
第二节 社长导引与文学发展方向的确立
一、改革社课,推动文学摆脱作为科举的附庸
二、校评课艺,促进文学创作观念的形成
第三节 制度建立与文学发生条件的成熟
一、写作制度构建激发创作的长效机制
二、奖励制度推动文学生产方式的变革
三、传播机制营造文学交流的外部环境
第六章 南洋华文文学的发生与独立品格的萌显
第一节 关于南洋华文文学发生问题的探讨
一、南洋华文文学发生时间的论争
二、判定海外华文文学发生的标准
三、晚清南洋华文文学发生的表征
第二节 南洋华文文学本土化因子的萌蘖
一、抒写对象的本土化转向
二、创作风格趋向现实主义
三、语言表达的通俗化倾向
第三节 南洋华文文学由自发趋向自觉
一、创作意识的觉醒
二、文学体式的革新
三、审美观念的确立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会贤社课榜名录表
附录二 图南社课榜名录表
附录三 会吟社联题与联榜
附录四 晚清南洋文社与文学活动编年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