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0.00     定价 ¥ 1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14943
  • 作      者:
    作者:黄晓华|责编:刘志兵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1895-1917年的中国小说创作为考察对象,不仅逻辑严谨地构建认同模式的理论模型,从“立人”命题的三个层面把握认同维度、认同向度与认同强度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且深入系统地分析近代小说认同模式的特征,力图准确把握其在中国小说现代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将理论建构与方法演练融为一体,为叙事理论研究、近代小说研究以及小说批评等领域提供了参考。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意义
第一章 “立人”命题与小说认同模式的建构
第一节 “立人”命题的展开与认同模式的理论架构
一 认同维度:“立什么人”
二 认同向度:“如何立人”
三 认同强度:“能否立人”
第二节 “立人”命题的嬗变与认同模式的历史演化
一 传统—阐释型认同模式
二 现代一协商型认同模式
三 后现代一错位型认同模式
第二章 近代社会认同分化与传统小说认同模式的解体
第一节 情境裂变与近代小说认同困境的发生
一 时局变化与认同取向的分裂
二 观念冲突与话语权威的解体
第二节 作者增加与近代小说认同维度的分化
一 近代小说作者的代际嬗递与时代聚焦的嬗变
二 近代小说作者的价值分化与修辞目的的深化
第三节 读者扩容与近代小说认同向度的翻转
一 流通区域扩大与语言载体的选择
二 读者素质提升与修辞策略的调整
第三章 认同维度的质变与近代小说修辞目的的深化
第一节 中外小说与近代小说认同维度的确立
一 传统小说的反面对照
二 翻译小说的正面示范
第二节 鼓民力与近代经济主体的理性彰显
一 强身体
二 崇实学
三 兴实业
四 明阶级
第三节 新民德与近代政治主体的伦理重构
一 从忠君到爱国
二 从利已到利群
三 从专制到自由
第四节 正民趣与近代文化主体的审美重塑
一 目的的问题化
二 原型的生活化
三 事件的新闻化
第四章 认同向度的翻转与近代小说修辞策略的展开
第一节 近代小说传播机制与认同向度的翻转
一 报刊发行与读者阅读需求的彰显
二 稿酬制度与作者市场意识的强化
第二节 有新益:理性协商与近代逻辑思维模式的建构
一 凸显知识的有效性
二 强化逻辑的严密性
三 提升读者的参与度
第三节 有新情:情感协商与近代政治体验方式的生成
一 建构命运共同体
二 确立道德制高点
三 保持传统延续性
第四节 有新味:审美协商与近代文化启蒙身份的确认
一 白话的兴起与文化身份的自觉
二 解构的运用与启蒙意识的强化
三 写实的深化与社会批判的展开
第五章 认同强度的偏至与近代小说修辞风格的呈现
第一节 近代小说价值排序与认同强度的偏至
一 近代小说的新变与价值排序的位移
二 近代小说的分类与价值排序的凸显
第二节 修辞情景与价值排序的分化
一 1895-1901:“时新小说”与“新民”的滥觞
二 1902-1911:“新小说”与“新民”的深化
三 1912-1917:“鸳鸯蝴蝶派”与“新民”的转向
第三节 作者个性与修辞风格的呈现
一 “鼓民力”的富民与强国
二 “新民德”的复古与趋新
三 “正民趣”的挑战与迎合
第六章 未完成的现代转型——近代小说认同模式建构的局限
第一节 徘徊于“新”“旧”之界——认同维度的局限性
一 个体与群体:鼓民力与理性认同立场的悖反
二 权利与义务:新民德与伦理认同基点的游移
三 现象与本质:正民趣与审美认同平台的裂变
第二节 纠缠于“教”“乐”之间——认同向度的局限性
一 启蒙的偏至
二 消闲的回归
第三节 游移于“传”“觉”之境——认同强度的局限性
一 单维与多维:认同强度的结构性局限
二 距离与张力:认同强度的力量性局限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