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和视域拓展(精)/上海交大全球人文学术前沿丛书
0.00     定价 ¥ 1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17927
  • 作      者:
    作者:张中良|总主编:王宁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中良,曾用名秦弓,1955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4月至1992年3月,留学日本,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现代文学学科负责人,文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文学评论》编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委、《抗战文化研究》主编(与李建平并列)。
  
  王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组评审专家、教育部********会评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性理论、后现代主义、全球化与文化问题、世界文学、翻译学等。除出版三部英文专著和二十多部中文专著以及450余篇中文论文外,还在四十多种国际刊物或文集发表英文论文150余篇,收录SSCI或A&HCI数据库论文110多篇,部分论文被译成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塞尔维亚文、法文、阿拉伯文等,在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具有历史研究与文学研究的交叉性。本书旨在以实事求是的历史主义精神对现代文学做出令人信服的历史还原:以丰富的史实与辩证逻辑重建五四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历史联系;在社会历史背景下与文学史脉络中剖析李劼人、丁玲、路翎、赵树理等作家的作品,揭示其历史内涵与审美特征;重返历史现场,发掘文学史实,证明抗战文学的实存与建树,阐释东北作家群、晋察冀诗群的个性及其文学史价值;通过翻译文学,尤其是鲁迅的儿童文学翻译与对芥川龙之介的接受之剖析,认识现代文学和异域文学的关系;通过学科的总结、民国史视角必要性的阐释、民族国家概念适用性的辨析,强调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品格。本书对文学经典现象及文学史脉络的历史还原式分析、对经典作品的审美解读,学术个性鲜明,颇具穿透力,显示出现代文学研究的前沿性,有助于促进学术界关于现代文学历史品格与学术方法的思考以及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和视域拓展/上海交大·全球人文学术前沿丛书》:
  一、蒋氏三兄弟的歧路
  还是在1940年时,路翎就根据外祖母哥哥家闹财产纠纷的故事为素材,动手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子》,1941年完成,全篇20万字。写好后照例寄给远在香港的胡风,不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原稿遗失在战乱中。1942年,路翎到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有了一段相对安静的空间与较为充裕的时间。在胡风的鼓励下,他开始重写这部长篇。此时,他重读了早在少年时代就曾读过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又读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两种名著宏大的构架与气势,尤其是后者对主人公为了美好理想而向社会上的消极势力展开不妥协的斗争的精神历程的刻画,对他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了第一稿的试练,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扩大,第二稿便有了远为宏大的规模与沉实厚重的分量。第一部于1943年11月写完,1945年11月由南天出版社在重庆出版,第二部于1944年5月完成,1948年2月由希望社在上海出版。
  这部写于抗战期间的长篇小说,人物活动的舞台始终笼罩着战争的氛围。开篇从1932年发生于上海的“一·二八”战争切入,最后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收束。战争成为人物性格变化的熔炉、情节推进的动力,战争的苦难成为作品萦绕不断的背景音乐。对侵略者罪恶的控诉,是这一乐曲中的悲愤乐章。关于“一·二八”战争,还只是借助人物关于某个老女人在上海的马路上被日本飞机扔下的炸弹炸伤,很快死去等转述,和伤兵医院里呼唤母亲的惨厉声,动物的、痛苦的呻吟声,浓浊的药品与血污的混合气味,僵直的尸体,来表现战争的恐怖。到了卢沟桥事变之后,作者便泼墨般地描写战争的灾难了。最惨烈的一幕是南京的陷落。失陷以后,这座古城新都各处都有屠杀和强奸。日军做着杀人竞赛,集体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光是在明故宫里一次就以机关枪射杀了四百个中国兵。野兽一样的日本军人,冲进教堂,冲进教会学校,强奸饿了三天的妇女们。侵略者还使出了毒辣而卑鄙的攻心术,用坦克车装了糖果,分散给中国孩子。这部作品对于战争罪恶的描写,不只在于较早地揭露了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而且在于揭示出战争扭曲人性,使本来应该报效国家、血染战场的中国军人里面出现了与其天职相悖的事情。南京光华门争夺战最激烈的时候,市民首先失去了信心,数万人向挹江门逃亡;其次是军队失去了信心,于是出现惨痛的、可怖的局面:炮火和相互的践踏时常使这些人们里面倒下一些。汹涌的人流在箱笼、车辆和尸体的礁石上冲击,“在礁石四围形成可怕的旋涡,卷去倒下的不幸者”。更可怕的是军人加入了逃难的激流,开始是散兵“徒然地用手榴弹和刺刀开辟道路”,等到军队宣布撤退时,“那些疯狂的兵,是用他们底武器攻击人群,在血底河流尸体底山丘上面咆哮,那些辆剩余的战车是从人们的身体上颠簸着驰了过去……”战车的行为激起了可怕的愤怒,于是一颗手榴弹准确地从城墙上扔到战车里面,使战车和它所压死的那些人一样再也不能动弹。“江边的情形,是和城内的情形同样可怕。为争夺仅有的船只,军队互相开火。”一只负载过多的囤船,因为人们继续从江里向上爬,并且互相恶斗的缘故,竟至覆没。死神临头,道德约束变得极其脆弱,恶魔性随时都可能登场。自暴自弃的溃兵纵火、抢劫,强奸村姑农妇,滥杀黎民百姓。这血腥的真实描写令人痛楚、悲哀,也引发读者对战争的深思。
  作品以抗战为背景,自然有对抗日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铁的纪律的热情弘扬,如在抗击敌机的战斗中英勇负伤、终至殉国的舰长汪卓伦,下令枪决抢劫老妇钱财的溃兵而后被报复杀害的团长等;也有对当局者腐败无能、前方指挥严重失策、后方阔佬醉生梦死的尖锐批评。然而,这部作品的重心显然不在战争本身,而是在于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历程。正如胡风在《序》中所说:“在这部不但是自战争以来,而且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的,规模最宏大的,可以堂皇地冠以史诗的名称的长篇小说里面,作者路翎所追求的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辐射中心点的现代中国历史底动态。然而,路翎所要的并不是历史事变底纪录,而是历史事变下面的精神世界底汹涌的波澜和它们底来根去向,是那些火辣辣的心灵在历史运命这个无情的审判者前面搏斗的经验。”
  在这部标题上儿女并举的作品里,女儿们所占的比重要轻得多。蒋淑珍、蒋淑媛、蒋秀菊秉承了一点讲究排场的贵族气,要么是丈夫的附庸,满足于不无温情但又庸庸碌碌的主妇生活,要么有了新派女子的派头,追逐着留洋镀金、交际活络的风光。蒋淑华比她们质朴、善良,然而柔弱多病,因短寿而无所作为。倒是庶出的阿芳,由于从小跟着处于姨太太卑贱地位的母亲生活,没有染上少爷小姐脾气,能够吃苦耐劳,靠自己的勤勉,踏踏实实地度自己的人生。其他女性,无论是狂热地追求虚荣与享乐的王桂英、高韵,还是冷峻地对待爱情与事业的万同华姐妹,都是配角。作者不吝笔墨、着力刻画的主人公,是气质相通而个性迥异的蒋蔚祖、蒋少祖、蒋纯祖三兄弟。
  ……
展开
目录
自序:我的学术历程

第一章 五四文学与传统文学
第一节 论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
一、新文学阵营内部的复杂性
二、整理国故问题
三、新与旧的对立统一
第二节 五四时期文坛上的新与旧
一、新旧体认的矛盾
二、新诗人的旧诗缘
三、旧体诗词的生命力
第三节 五四时期反对派的挑战对于新文学的意义
一、守旧派的挑战
二、学衡派的挑战

第二章 历史脉络上的现代小说
第一节 李劫人:为巴山蜀水作传
一、“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
二、历史小说与川味叙事的独创性
第二节 丁玲:男权传统的勇敢挑战者
一、挑战之一:性爱主角
二、挑战之二:贞操质疑
三、挑战之三:归宿何在
第三节 路翎《财主底儿女们》:苦吟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诗
一、蒋氏三兄弟的歧路
二、荒原上的心路历程
三、心灵史诗的诗性表达
第四节 从中国文学史的背景看赵树理的“三农”文学
一、古代文学的“三农”传统
二、现代文学的“三农”题材
三、赵树理“三农”文学的特色及其意义

第三章 历史还原视角下的抗战文学
第一节 抗战文学经典的确认与阐释
一、在历史还原中确认抗战文学经典
二、以多元视角阐释抗战文学经典
第二节 义勇军之歌
一、燎原之势
二、抒情表现
三、叙事表现
第三节 东北作家群创作意涵的深广空间
一、控诉与反抗
二、启蒙、左翼、救亡三条线索相交织
三、文化场景的意义
第四节 从晋察冀诗群看敌后战场文学风貌
……

第四章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第五章 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性

张中良著作一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