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比较文学的视角,探讨中日古典文学关系。是一部编写比较用心的适合爱好者翻阅的入门教材。人物方面聚焦于遣唐使、入宋僧侣、遣明使和清朝赴日商人对于文献传播的重要作用,内容方面则着重关注了《史记》、白居易诗、东坡诗、《剪灯新话》、《水浒传》、李渔的作品及其形象、《聊斋志异》等在日本的接受。
中日古典文学关系史讲稿
序 言
一、探源与借镜:古典时期中日文学关系史综论
二、两个轴心:人物交流与书籍之路
三、流动的文本与跨媒介接受
第一时期 遣唐使的往来与隋唐以前文学的影响
第一讲 开端:遣唐使的海上心路
一、遣唐使的文学
二、吾子大唐行:《万叶集》中的遣唐使歌
三、离合与游仙:空海入唐诗的一个侧面
第二讲 早期中国文学典籍在日本
一、遣唐使开辟的书籍之路
二、《日本国见在书目录》的记载
三、六朝隋唐文学典籍的影响
第三讲 《史记》与平安朝文学
一、《史记》的传入与讲读
二、《史记》竟宴与“文章经国”
三、紫式部如何读《史记》
第四讲 平安朝的崇“白”风尚
一、雪月花时最忆君:白居易与日本传统美意识
二、“三月尽”诗语与平安朝的岁时文化
三、《长恨歌》在日本的图像化
第二时期:禅僧的崛起与宋元文学的讲释
第五讲 憧憬与超越:入宋僧的心态
一、宋日贸易与入宋热潮的发生
二、入宋僧及其说话文学
三、入宋僧与禅宗、宋学的东渐
第六讲 元代禅僧往来与五山文学的兴起
一、乱世中的元日禅僧
二、入元僧的江南怀古诗作
三、函谷关西放逐僧:雪村友梅的入元体验
第七讲 宋元文学典籍和五山禅僧
一、宋元文学典籍在日本
二、“五山版”汉籍与宋元诗文集
三、五山禅僧与“汉籍抄物”
第八讲 苏轼与五山禅林文学
一、苏轼和他的日本读者
二、五山禅僧的东坡诗讲释
三、《翰林五凤集》中的苏轼形象
第三时期:遣明使的延续与明代文学的接受
第九讲 遣明使与五山文学的繁荣
一、勘合贸易船上的遣明使
二、绝海中津的入明及其怀古诗
三、遣明使搜集汉籍的倾向与困境
第十讲 《唐诗选》与江户文艺
一、盛唐诗情的诱惑
二、服部南郭的情感解诗法
三、《唐诗选画本》中的视觉转译
第十一讲 《剪灯新话》何以成为经典文本
一、《剪灯新话》与东亚知识圈
二、龙宫意象:《水宫庆会录》的影响
三、战乱与爱情:《爱卿传》的翻案
第十二讲 层叠的接受:《水浒传》的多种读法
一、《水浒传》的传入与训点
二、从梁山好汉到女豪杰
三、《水浒传》绘本的魅力
第四时期:长崎贸易与清代文学的东传
第十三讲 清日文人往来与诗文唱和
一、江户锁国与长崎开港
二、长崎唐通事的中国俗文学阅读
三、乱世遗民陈元赟与诗友元政
第十四讲 清代文学的东传与影响
一、长崎贸易中流入的汉籍
二、商船书目中的清人诗文别集
三、王士禛、袁枚诗学备受追捧
第十五讲 另类文人李渔的跨媒介接受
一、 《芥子园画传》与李渔文人像的生成
二、从李渔诗文到《十便十宜图》
三、旨趣淡薄:李渔戏曲在江户日本的回响
第十六讲 《聊斋志异》:近代日本人眼中的中国童话
一、《聊斋志异》的初期影响
二、科举•黑衣仙•乡愁:《竹青》的故事
三、《聊斋志异》与日本儿童文学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