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关于周氏兄弟
第一章 1936:鲁迅的左翼身份与言说困境
一言与不言的困境
二言论场合与社会姿态
三关于《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四“你们来到时,我要逃亡”
第二章 “鲁迅观”与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印过程
一发凡起例:批判国民性与“文化之功”
二许寿裳等人与各方的接洽
三旧籍整理与译介苏联文艺理论
四蔡元培序为鲁迅所作的历史定位
余论
第三章 从私人往还到公共空间:鲁迅书简的披露过程
一左翼宗派矛盾的延续
二移置于公共空间的私人恩怨
三鲁迅最后一封信的披露过程
第四章 周作人与清儒笔记
一从晚明小品到清儒笔记
二“学隐”:出世与入世之间
三作为杂文的文抄
四无可言说之言说
附录山水、雅俗与身份:袁中郎吴越游记研究
第五章 论战中的师爷气与“流氓鬼”——以女师大风潮中的周作人为例
一“绅士鬼”与“流氓鬼”
二女师大风潮始末
三重事实与明利害
四笔墨上的斗殴与辱骂
五“说不得”与论战的王牌
六“打鬼”抑或“根性”
余论
第二辑 左翼文艺与都市摩登及雅俗
第六章 都市漩涡中的多重文化身份与路向——1930年代郑伯奇在上海
一背景:“良友”与新海派
二裸露风及其“遮羞布”
三“大众化或通俗化”
四从电影“还原”而来的通俗化
五现代传媒与文人身份的分裂
第七章 作为畅销书的《子夜》与1930年代的读者趣味
一“过火”的“交易所现形记”
二都市罗曼司与情欲描写
三雅俗共赏的故事
四可听可读的语言
第八章 缝合与被缝合:都市马赛克中的左翼戏剧
一“娱乐不忘救国”:救济东北难民游艺会
二经常不断的学校游艺会
三与大众相遇:山海工学团游艺会
四谈判与媾和:上海市政府成立10周年纪念游艺
五都市马赛克与政治文化的排他性
第九章 宣传与广告:1930年代上海“大戏院”中的左右之争
一商业竞卖:《娜拉》与《摩登夫人》
二大戏院中的话剧演出机制
三欧化、俗化与“洋化”
四1937:《赛金花》在南京
第十章 市场与政治:19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
一电影与市场
二电影与意识
第三辑 《现代》杂志与文坛之“新”“旧”
第十一章 新感觉派小说与“现代”派诗歌的互动与“共生”
一都市体诗化小说
二戏拟、反讽“雨巷”
三新感觉腔的都市诗
第十二章 “人生的写实主义”:论杜衡的短篇小说
一怀乡与还乡
二都市摩登与“落伍者”
三亭子间文人与小市民生活
四生计问题与革命伦理
五艺术真实与阶级矛盾
第十三章 作家身份与文坛的明渠暗涵:以“新、旧写实主义”之争为中心
一关于“新写实主义”理论的绍介
二中国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创作
三鲁迅旧弟子与“旧写实主义”
四茅盾与杜衡合作的流产
五《现代》与“人生的写实主义”被妖魔化
六《文学》《现代》编辑们的主张有何不同?
七“文坛新人”与“新”文学史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