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考察《诗经》的注解与诠释,提供了一种务协齐平的立论与思考。
关于《诗经》以及《诗序》之间的关系、《诗经》与“今古文之争”、《诗序》到底是谁写的?这些问题在中国的经学发展史上,“纷如聚讼”。从后世看来,经学史其实便是一部跨越朝代的诠释史。本书作者方泽林虽未能跳出园囿,但基于对传统儒家典籍的深刻了解之上,对上述所提问题的相关研究既不全信也不全疑,而是参稽众说,在分析汉儒、宋儒的思考中,从西方诠释学的立场去思考,并进而探讨言意之后的“人格”。
2.作为“二十世纪人文译丛”之一,装帧设计精美。
本书封面图案取材自南宋马和之所画《诗经》,画面意境十分悠远,与内容相得益彰。
致谢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古代中国文本的发现
第三章 “诗言志”
第四章 《毛诗序》
第五章 文本的尽善
第六章 传统的要求
第七章 主体性与理解
第八章 朱熹的新综合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本书对如何理解中国经典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它以《诗经》注解为中心,讨论了中国诠释学传统的特性,这一主题是书写传统的关键所在,而此前的西方语言世界对此几乎未有探究。作者将经学历史与西方诠释学脉络中的问题相结合,这一努力也使他的著作迥异于中国与日本学者的成果。同时,对于中国文学史、哲学史及思想史研究而言,本书也贡献卓著。
——余宝琳(Paulin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