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楼梦八旗风俗谈(增订本)/北京曹雪芹学会曹学丛书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606075
  • 作      者:
    作者:严宽|责编:牛炜征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致力于搜罗考据曹雪芹在西山一带的行踪遗迹、传说逸闻,凡四十余年,特别是对于《红楼梦》中有关八旗风俗的印痕,更是独有所得,积数年之功,完成本书。本书以《红楼梦》中的艺术典型及其所涉相关物品和生活细节为出发点,结合八旗风俗与西山风物,追踪蹑迹,还原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对北京地理情况和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考证,对曹雪芹的品貌特征、性情性格和精神世界进行了生动描述,为曹雪芹以清朝社会为原型,在西山写作《红楼梦》的观点添彩。

展开
作者简介

严宽,1944年生于北京。海淀区文物管理所退休干部,民俗专家。曾任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海淀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曹雪芹研究会理事,现任北京曹雪芹学会顾问。20世纪80年代参与曹雪芹纪念馆建设,著有《槐荫堂随笔》《京西名墓》(合著)、《曹雪芹在香山》(合著)等;曾在报刊上发表红学、文史、民间文学等方面的文章50万字;并参与《北京文物古迹辞典》《京畿丛书》《海淀古镇风物志略》《海淀文史资料》等书的撰稿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红楼梦》中的艺术典型,结合八旗风俗与西山风物,还原了曹雪芹创作的生活原型,同时通过对北京地理情况和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考证,对曹雪芹的品貌特征、性情性格和精神世界进行了清晰的描述。
展开
精彩书摘

头场雪日吃烤鹿肉

满族人生长在东北长白山、黑龙江一带,以野猎、游牧为生。

由于长年在原始森林里追捕野兽、采药挖参,他们便养成了就地

架柴的烤食习俗。入主中原后,满族人生活上虽然食不厌精,但

仍保留着烧烤的食俗。

据笔者三十年前对京师外三营八旗后人的调查得知,他们喜

吃烧烤兽肉的情况如下。

烧猪:有条件的满族人多喜吃烧烤,其中最美味的是烧小猪

崽儿。小猪崽烧到一定程度,放上油盐酱醋、胡椒面等佐料,就着

“烧刀子”而食,大有八旗兵将当年野食之气概。

烧野兔:当年香山八旗的旗人,每至冬季雪天,多有自发地

组织一伙人进香山深处打围的习惯。他们事先带着佐料,手拿棍

棒、猎枪、捕网等。进山后,先选择猎地,然后分头去捕兔、网鹰、

粘飞鸟;待到聚餐的时候,便在山沟中架火烧柴,烧烤野兔、麻

雀,实在没有猎物的时候,连喜鹊都烧着吃。

烤鹿肉:八旗风俗,喜欢过头场雪节。每当入冬之后,人们

都盼着下头场雪。一旦大雪飘飘,人们就事先将屋子里的地炕烧

好,准备好关东鹿肉和铁炉子、铁丝箅子,大家围着炉子,尽兴

烧肉吃。这时,家里的老人借机讲述祖先在长白山打猎、吃烤鹿

肉的故事。

据说,满族人最初入关时,个个人高马大,胃口非常好,多

·24· 红楼梦八旗风俗谈

能大快朵颐;后来受到汉族“蒸煮煎炸”饮食习惯的影响,也慢

慢地讲求食不厌精起来,胃口变小,渐渐地吃不下烤鹿肉了。为

了适应胃口的变化,他们发明了白煮肉。老北京缸瓦市的“砂锅

居”就是以卖白煮肉闻名的饭馆。《旧京琐记》卷九云:“城内缸

瓦市有沙锅居者,专市豚肉,肆中棹椅皆白木,洗涤甚洁,旗下

人喜食于此。”

据记载,清朝入关后,东北地区的特产鹿肉、鲟鳇鱼、野鸡、

狍子等猎物大量进入北京城,成为八旗子弟思乡的美味佳肴。《草

珠一串》中有一首竹枝词写道:

关东货始到京城,各处全开狍鹿棚。

鹿尾鳇鱼风味别,发祥水土想陪京。

根据上述认识,再来谈一谈《红楼梦》“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四十九回,对史湘云、平儿、王熙凤、贾宝玉、薛宝琴等

脂粉香娃在芦雪广争吃烤鹿肉做了生动的描写。开始写天上下着

小雪珠,贾母把连宝玉都没穿过的凫靥裘给薛宝琴穿上避雪防寒。

紧接着,李纨见下了雪,就商议次日要在芦雪广起诗社。于是,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人各自穿上喜欢的避雪装,聚集到李

纨处。如林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李纨穿着一件青哆

罗呢对襟褂子,史湘云穿着贾母给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

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有如一场雪天皮装模特表演,将富贵

人家过头场雪节的喜悦心情展现了出来。

为了在头场雪尽兴地玩乐,李纨又提出在芦雪广先笼上地炕,

以便大家拥炉作诗。那位富贵闲人贾宝玉,更是对下雪有着特殊

卷一 《红楼梦》中的八旗风俗 ·25·

的喜爱:他一夜没好好睡觉,天一亮就爬起来看窗外的雪景;见

窗上光辉夺目,心内踌躇起来,以为雪停了;再往外看,原来竟

是一场大雪,天上搓绵扯絮一般,这才高兴得不得了,“穿一件茄

色哆罗呢狐皮袄子,罩一件海龙皮小小鹰膀褂,束了腰,披了玉

针蓑,戴上金藤笠,登上沙棠屐,忙忙的往芦雪广来”……

接下来是贾宝玉与史湘云在芦雪广吃烤鹿肉的描写:只见老

婆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 来……平儿吃烤鹿肉时嫌镯子叮当

碍事,就将镯子褪下来,同宝玉、湘云一起,三个人围着火炉吃。

当李纨催史湘云等人准备作诗时,湘云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

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如此之言,将

史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的精神气质托了出来,也将“脂粉香

娃割腥啖膻”的放肆之态展示在读者面前,还将当年八旗贵族不

忘长白山发祥地而过头场雪节的风俗形象地记载了下来。

据考,当年的满族人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落款时,常常写上

“长白 ××”,以示“不忘长白发祥地,以满族为荣”的心理。

据记载,清初入关后,满族人尚白色,连宫中春节贴的对联

都是白纸黑字的春联,后来受汉族影响才改贴红色对联。

雪是长白山的象征。看到雪,满族人就想起了吃烤鹿肉,就

想起了长白山发祥地。雪是五谷之精,可驱除瘟疫病毒,故而古

今文人都很喜欢雪,特别是满族人。如清代乾隆皇帝在香山上立

《西山晴雪》碑,以诗表达对雪的喜爱;还命画师为其作《乾隆赏

雪行乐图》,足见其爱雪之情。

《红楼梦》中“玻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的

描写,正是满族人在头场雪日吃烤鹿肉、围炉作诗习俗的真实

写照。



展开
目录
卷一 《红楼梦》中的八旗风俗
从《红楼梦》看钱粮胡同
从米想到了贾家是八旗贵族
御田不是玉田
王熙凤的米账有问题
旗人的汤菜
贾宝玉、芳官吃的汤泡饭
米汤不是稀粥
饽饽
八旗谚语与《红楼梦》的食肉文化
头场雪日吃烤鹿肉
清初八旗贵族爱过头场雪节
地炕
穿兽皮袄是八旗衣俗
“包头”是什么
从“内造的软烟罗”想到的
从芳官“敞着裤腿”说起
“红楼十二钗”均是大脚
小男孩发式
一丈青
风月宝鉴的形状
宝玉骑马技术高超是八旗尚武的反映
跑解马是八旗马术
骑射
打围
话“当差”
烧包袱
说旗材
清代富人用什么刷牙
黛玉解九连环
贾母斗纸牌
“瓜子”不是吃的瓜子
曹雪芹为何不写吸烟
石呆子的古扇
石呆子舍命不舍扇
说折扇
“石呆”一名的寓意
请安
搀手礼节
敬老风俗
“外四路的”
大伯子贾赦与兄弟媳妇王夫人的关系
从荣国府的家宴礼俗看儿媳之地位
红楼女性寡妇多
棍乎板乎
主子和奴才
焦大是八旗奴仆
乳母习俗
八旗秀女
说“开脸”
旗人不叫妈——我的奶奶
老祖宗
刘姥姥不是外祖母
妞妞
说“爷”
“吃不了兜着走”
“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垫了踹窝”小解
什么是“公道老儿”
卷二 《红楼梦》与北京
“红楼”本是北京典
从《红楼梦》看京城廊房商业街与庙市
鼓楼西大街的恒舒典
京华何处大观园
大观园正门是圆明园大宫门的反映
水上建筑的柏木钉
黛玉北上下船处——张家湾
《红楼梦》中两次提到张家湾
刘姥姥家住西郊山村
薛蟠挨打处——“北门外的苇子坑”
冯紫英是个兔崽子
何为“下处”
“茗烟”之名探义
贾宝玉与京白玉
何为“筛酒”
何为“打箩柜”
“老等”的由来
乌眼鸡不是瞪眼鸡
“大马猴”考
谈假论真说叫驴
《携蝗大嚼图》是雪芹在香山的反映
柳湘莲是江湖镖师
巧姐与“牛郎织女”
宝钗为何用自己的新衣给死者金钏装裹
宝钗、金钏、水仙与《废艺斋集稿》中的宓妃
卷三 曹雪芹的旗居生活
“旗居”“隐居”辨
曹雪芹著书黄叶村
从佛堂想到了“清磬一声黄叶村”
再论曹雪芹在西山的旗居
曹雪芹的著作权不容否定
“于今环堵蓬蒿屯”句试解
《红楼梦》第一回的一段作者自况之我见
一首词的启示
乾隆二年曹家复兴
从旗地探曹公身世
从当票说典地
从鸳鸯抗婚看雪芹
曹雪芹具有叛逆思想
曹雪芹会画油画
李智超谈《废艺斋集稿》的真实性
“棠村”何许人也
“拙庵和尚”不可能是拙笔
题壁“诗联”、书箱写“兰”的作者——“拙笔”考
据《废艺斋集稿》为曹雪芹画像
刘铨福与《翠微拾黛图》
“访曹先驱”曹聚仁
追思曹学大师吴恩裕先生
《流远先生楷书〈南鹞北鸢考工志曹公自序〉》跋语
二十年前的一桩公案——曹雪芹纪念馆创建前后追忆
附:“灵寿、鹿泉说”调查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