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探析中国思想源流、比对中西文化深层差异的经典书札
一场品读国学精粹、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盛筵
发前人之幽微,大师手札,经典必读
本书特点:
1、以现代思维和大师学养解读、辨析朱子《四书集义精要》、周濂溪《通书》及朱熹、吕东莱编《近思录》,溯思想之源流,发前人之幽微。
2、对原书逐段评析,并与今人哲学、西方哲学进行比对,是古今、中西思想的大碰撞。
以自由的劄记形式论述,使精深的学术研究读来轻松、晓畅。
本书是钱穆对宋代理学三书,即元代刘因所编《朱子四书集义精要》、周濂溪《通书》及朱熹、吕东莱编《近思录》所作的读书劄记,作者简明扼要阐述了宋代理学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展现宋代理学家探究义理的精深与各家之异同,并结合中西思想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生活实践,进行比较与评析,其中多有独到深刻的见解。作者以札记形式展示,前后呼应,自成一体。此书既是对我国古代思想史的源流和发展的梳理,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资源的阐释与弘扬。
朱子成《论语孟子集注》《大学中庸章句》,为其毕生瘁精尽力之作。而务求简明,下语不多。在其《文集》《语类》《四书或问》诸书中,逐章逐句,讨论发明,为《集注》《章句》所未及者,实繁有之。后人荟萃为《朱子四书集义》。元初刘因静修加以删节,为朱子《四书集义精要》。其书后世少流传。故宫博物院就元刊本重为印行。余自八十后,两目模糊,不能读书。惟此书字大逾恒,勉得诵览。又可遇倦即止,不须通篇读下。余八十七岁生辰之前,天暑蒸溽,偶取此书,晨夕伏案,藉资消遣。随有劄录,管窥蠡测,聊以成编。工毕于一九八一年八月之四日,在余八十七生辰后二十五日。先后亦几两月之久矣。耄老荒昧,仍复惜而存之,读者幸加鉴谅。
大学
一
朱子曰:
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故为学要先识其外面规模如此之大,而内用工夫以实之。
今按:程、朱表章四书,其义在此。如《大学》一篇,明明德亲民以止于至善,此即其规模之大也。然尽在外面。至于舍此而仅求独善其身,则本末、内外、先后、大小之辨,便已失之。近人疑程、朱理学偏重内,可于此知其非矣。
朱子又曰:
吾儒必读书,逐一就事物上穷理。异端之学,一切扫去,空空寂寂,然乃谓事已了。若将些子事付之,便都没奈何。
则谓程、朱内究心性,看轻外面事物实用处,必误无疑。若以当前中西学术相比,则可谓西学重外,中学重内。中学内究心性,而西学不之及。此又所从言之各异,当加明辨。
朱子四书集义精要随劄
大学......003
论语.......024
孟子......107
中庸......137
周濂溪通书随劄......151
近思录随劄上.........186
近思录随劄下........204
附录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232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248
略论朱子学之主要精神.............261
中国文化演进之三大阶程及其未来之演进.......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