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通论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318577
  • 作      者:
    作者:訾希坤//孙海丽|责编:戴浴宇//潘灵剑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訾希坤,男,1980年出生,山东阳谷人,中共党员,齐齐哈尔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2007年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欣赏、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

 

孙海丽,女,1974年出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共党员,副教授。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俄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齐齐哈尔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从事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二十余年,编写教材《基础汉语阅读教程》,发表《初级阶段口语课成绩测试设计》等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典诗词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千百年来被人推崇、借鉴、吸收,滋养了中华文化,同时让世界为之回首。

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论述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内涵、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方法、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方法等诗词欣赏基本知识;下编主要论述古典诗词十大主题——悲秋、伤春、士不遇、乡愁、离别相思、送别、怀古咏史、悼亡、闺怨、边塞征战的诗词流变及文化内涵。

本书凝结了作者多年教学与研究成果,涵盖丰富的古典诗词欣赏的知识,是古典诗词欣赏的重要理论著作。有助于读者掌握优美的诗词艺术,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展开
目录

前 言

 

上编

 

第一章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内涵

第一节 阅读是古典诗词欣赏的基础

第二节 诗词欣赏需要积累生活经验

第三节 欣赏诗词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

第四节  诗无达诂:诗词欣赏结果存在差异性

 

第二章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方法

第一节 以细读法把握诗词内蕴

第二节 “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融合分析

第三节 比较分析

第四节 发挥想象、思接千载

第五节 消除欣赏偏见

第六节 诗史互证法

第七节 心理批评法

 

第三章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方法

第一节 铺陈叙述

第二节 直抒胸臆

第三节 白描勾勒

第四节 夸张想象

第五节 对比参照

第六节 重章叠句

第七节 比喻修辞

第八节 比拟

第九节 借代修辞

第十节 通感移觉

第十一节 陪衬烘托

 

下编

 

第一章 悲秋主题诗词的类型及成因

第一节 “悲秋”主题诗词的类型

第二节 “悲秋”主题诗词的文化成因

第三节 悲秋主题经典诗词讲析

 

第二章  伤春主题诗词文化内涵及成因

第一节 伤春主题诗词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伤春主题诗词的文化成因

第三节 伤春主题经典诗词讲析

 

第三章  士不遇主题诗词的思想内涵及文化成因

第一节 士不遇主题诗词的思想内涵

第二节 士不遇主题诗词的文化成因

第三节 士不遇主题经典诗词赏析

 

第四章  乡愁主题诗词的书写模式及文化成因

第一节 乡愁主题诗词的书写模式

第二节 乡愁主题诗词的文化成因

第三节 乡愁主题经典诗词赏析

 

第五章  离别相思主题诗词的流变及情感表达

第一节 离别相思主题诗词的流变

第二节 离别相思主题诗词的情感表达

第三节 离别相思主题经典诗词赏析

 

第六章  送别主题诗词的书写形式及产生原因

第一节 古代送别诗词的书写形式

第二节 送别主题诗词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送别主题经典诗词解析

 

第七章  咏史怀古主题诗词的源流及分类

第一节 咏史怀古主题诗词的源流

第二节 咏史怀古主题诗词的分类

第三节 咏史怀古主题经典诗词讲析

 

 

第八章  悼亡主题诗词的流变及文化内涵

第一节 悼亡主题诗词的流变

第二节 悼亡主题诗词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悼亡主题诗词经典作品导读

 

第九章  闺怨主题诗词的分类及文化内涵

第一节 闺怨主题诗词的分类

第二节 闺怨主题诗词经典作品讲析

 

第十章  边塞征战主题诗词的流变及题材

第一节 边塞征战主题诗词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边塞征战主题诗词的题材

第三节 边塞征战主题经典诗词赏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