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代文派与文体论丛(精)/清代学术史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0634398
  • 作      者:
    作者:徐雁平|责编:许勇|总主编:张宗友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徐雁平,男,1968年11月生,湖北浠水人, 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3月留中文系任教至今,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为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后研究学人,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清代文学与文化、清代文献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此书收入徐雁平教授撰写的有关清代桐城文派研究与清代文体研究的十篇论文。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视角与新颖的论点。如从世家联姻与文化编刊的角度探讨桐城可作为清代地域文化研究的范本的可能性,从以“局外人”日记为考察范围,探讨贬抑桐城派的众声及其文学史意义,从同、光年间莲池书院之讲习,探讨桐城文章中“尚有时世”,从批点本的内部流通,探讨桐城派的发展等等,皆发人所未发,极具启发意义。另外如从贺葆真日记、翁心存、翁同龢日记探索日记文献的价值,颇具特色。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世家间长期紧密的联姻

某一区域文化的特性应当置于时间的流变与空间的比照中才能呈现,若无比照,也就无所谓特性或特点。比照可用直观、感觉,如精神、气息、韵味等语词表述,也可以借助数据与事实作稍具客观性的分析。联姻是一种具有多重内涵的选择与缔结,对某一世家与其他家族之间较有文化意义的联姻次数进行较具体的统计分析,可从“关系”角度考察桐城一地社会风气和文化趋向。很多理论和科学实践都缺乏关系视角,无非是因为关系本身既不被看成一种实在,也不被看成一个问题。关系被看成一个显见、平常的事实。[意]皮耶尔保罗·多纳蒂著,刘军、朱晓文译《关系社会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范式》,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3页。为凸显问题,有必要将桐城县内知名家族的联姻关系 “问题化”,此举有助于思考桐城文化的独特性。笔者在编《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时徐雁平《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凤凰出版社,2010年。,对桐城世家之间联姻的密度,留有深刻的印象,此后也一直在思考这种长期选择与累积的文化意义。现在原有基础上又增补所得桐城21个家族的643次联姻。经统计,桐城诸世家与外省联姻84次,与安徽省内其他县家族联姻有22次,联姻对象籍贯不详有11次,其他526次皆为桐城县家族内部的联姻。县内家族联姻的次数,与县内家族与县外家族的联姻次数相比,落差颇为明显。526次中有不少重复统计的联姻,将这一数字以最保守的对半处理从而减少数据重复导致的偏失,落差相当明显。若进一步缩小考察范围,结合桐城县方、姚、张三个著名家族的联姻作具体分析,结论更稳妥:表1桐城县方、姚、张三家族联姻次数与地域关系统计表

家族方氏姚氏张氏被选取联姻总次数133166内包含1次地域不明的联姻。208桐城县内联姻次数86144182省内桐城县以外各县联姻次数513省外联姻次数422023资料来源:据笔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文学家族姻亲汇考与整合研究”(14BZW074)统计。从方氏、姚氏、张氏各自的联姻数字偏向以及《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中所展现的桐城诸多世家延绵几十代紧密的通婚信息,再加上师友、同门等关系,桐城诸世家在有限的地域内,缔结了以血缘、姻缘、学缘交织的家族联盟,或者说形成了一个细密的关系网络。

桐城派文学、学术的稳定性或延续性,应首先从“基因”与婚姻来探寻。这一有较强内敛性或保守性的联盟,或是保持这一群体“超稳定”的主因尼克·克洛斯利指出:“从长远角度讲,当希望合作的行动者相互发现对方并联系起来时,网络性的合作就比竞争性、个体主义者的群体更加成功。也许,稳定的社会是由相互合作的小型行动者网络发展而来的。”[英]尼克·克罗斯利著,刘军、孙晓娥译《走向关系社会学》,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74页。。超稳定可能导致特色的形成,这也是使得桐城派与其他文学或学术流派区别开来的原因之一。

当然,桐城派也不是拘守在桐城一县,他们在外地的活动,也将多重关联移植,如在芜湖、安庆、南京、扬州、北京等地,前前后后,皆有桐城县这些家族子弟结成的群体,这些群体的形成,是因为有故乡多种关系作为基础。

桐城的邻县有枞阳、庐江、贵池、怀宁、潜山、舒城,桐城世家与省内其他县联姻家族有:怀宁阮氏、怀宁邓氏、怀宁王氏(2次)、怀宁张氏、怀宁任氏(2次)、怀宁叶氏、歙县程氏、歙县吴氏、婺源陈氏、休宁汪氏、休宁程氏、合肥龚氏(2次)、庐江许氏、庐江陈氏、寿州孙氏、太湖李氏、砀山江氏、当涂夏氏、怀远董氏。桐城诸世家的联姻,在县内紧密之外,在桐城县外,并不是投石击水涟漪般逐渐扩散。这22次联姻,在地域分布上没有明显特征,若要探求其他特征,应该注意这些家族的声誉或地位,如怀宁阮氏、怀宁邓氏、合肥龚氏、寿州孙氏等,皆为书香门第。


展开
目录

——以世家联姻与文献编刊为例

一、 世家间长期紧密的联姻

二、 文学叙写中的联姻

三、 配套的文献体系与桐城文人的责任感

结论


贬抑桐城派的众声及其文学史意义

——以“局外人”日记为考察范围

一、 钱大昕之说与批贬桐城派的主调

二、 正续《古文辞类纂》激起的波澜

三、 桐城派内、外的不同声音

余论


桐城文章中“尚有时世”

——以同光年间莲池书院之讲习为中心

一、 曾国藩被塑造成桐城文派的新典范

二、 黄彭年被遮掩与莲池书院的转向

三、 桐城文派在直隶的传衍

四、 莲池书院的舆地之学

五、 《读史记货殖列传》及其他

结论


批点本的内部流通与桐城派的发展

一、 读书乃“修业事”

二、 桐城派文人圈与“批点本书籍交流网络”

三、 桐城之学的累积、融汇与整合

结论


日记细读与晚期桐城文派研究

——以《贺葆真日记》为例

一、 日记中所记载的贺氏家族的姻亲网络

二、 晚期北方桐城派作家群体活动图景

三、 徐世昌幕府与北方桐城派

四、 贺葆真与姚永概:日记互记中的不均等

五、 贺涛的阅读与桐城文派的新变与守旧

结语


“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成为一种文学叙写方法

——以明清集序为研究范围

一、 地域文学传统叙写方法的历史呈现

二、 作为集序“构件”的地域文学传统

三、 构件的成型作用及其自我微调

结论


清代用《诗》与集序的“驱动”

一、 集序数量的剧增与集序的社交性

二、 《诗经》的多面利用与学理的突出

三、 集序与“国风”地理的利用与转换

四、 “删诗”的内涵与序的多方向延展

结语


从翁心存、翁同龢日记的对读探究日记文献的一种特质

一、 翁氏父子日记与北京年均沙尘天天数

二、 翁氏父子日记关于天气记录的差异

三、 关于日记的体例及其使用

余论


论文学视野中的清代写照性手卷

一、 从两个相关例子说起:被分割的与未完全展开的手卷

二、 时代风气中的个像写照

三、 群像手卷的语境及其内涵

结论


《清代学术概论》考论

一、 《改造》本与通行本之差异

二、 《清代学术概论》与其他文本的关联

三、 《清代学术概论》引文问题

四、 《清代学术概论》的传衍

余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