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 非物质文化景观图谱
1.2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图谱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5 相关概念
1.6 “非遗”基因的识别与图谱表达
第2章丝绸之路国内段行政区划与自然环境概况
2.1 行政区划
2.2 自然地理
2.3 研究分区
第3章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景观的概况与分布
3.1 数量与类型
3.2 地区分布
3.3 民族归属
3.4 产生年代
3.5 空间分布特征
第4章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功能
4.1 说唱
4.2 舞蹈
4.3 制作技艺
4.4 文化功能及其分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符号
5.1 文义
5.2 时令
5.3 器具
5.4 材质
5.5 图腾
5.6 本章小结
第6章丝绸之路国内段主要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特征
6.1 汉族
6.2 少数民族
6.3 本章小结
第7章丝绸之路国内段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特征
7.1 南疆
7.2 北疆
7.3 河西走廊
7.4 陇南山地
7.5 陕南山地
7.6 豫西山地
7.7 陇东黄土高原
7.8 陕北黄土高原
7.9 关中平原
7.10 豫东黄河平原
7.11 豫东淮河平原
7.12 本章小结
第8章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的主要特征
8.1 “非遗”基因的区域内共生
8.2 “非遗”基因的区域内排异
8.3 “非遗”基因的地区间分异
8.4 “非遗”基因的民族分异
8.5 “非遗”基因的邻近关联
8.6 “非遗”景观与基因分布的自然环境分异
8.7 “非遗”基因的历史差异性层进发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