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考古
青海共和盆地古代城址的调查与研究
曹凯 杜玮
摘要:青海共和盆地分布有大量的古代城址,基于田野考古调查,详细记录盆地内35 处城址的位置、形制、保存状况,利用无人机和RTK 等设备对城址进行测绘并绘制出城址的平面图。依据城址的规模、城内布局、所处位置将其划分为城、戍堡、寺城、建筑群四类。通过分析遗物特征、14C 测年数据并结合历史文献研究,表明城址集中在西汉、南北朝、唐宋、明清四个时期。
关键词:共和盆地;考古调查;城址类型;城址年代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处于祁连山和昆仑山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98°03′—102°12′,北纬35°35′—37°22′。四周群山环抱,东接日月山,西部和南部毗邻昆仑山系的河卡山、鄂拉山,北邻青海南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整体呈西窄东宽的葫芦状。共和盆地自古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历史上,羌族、鲜卑、吐蕃、吐谷浑、蒙古族等民族都在共和盆地活动过,对共和盆地的历史演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古代城址便是其中重要一类,本文集中研究调查发现的35 座古城。
一、考古调查发现
盆地内城址可分为城、戍堡、寺城、建筑群四个类型,共发现城21 座,戍堡9 座,寺城3 处,建筑群1 处。根据城址规模、所处位置、功能可以将盆地内的城址分为城和戍堡两大类型。大者如支东加拉古城,周长约1700 米,面积约16 万平方米;小者如上沟后堡,周长约200 米,面积约0.3 万平方米。一般前者墙体边长100 米以上,建于平地和川谷内;而后者边长小于100 米,建于山顶、山腰或黄河两岸的谷口处,类似于“桥头堡”。此外,该地区还存在两种特殊的城址类型——建筑群遗址和寺城,前者往往在不到1 平方千米的面积里,有3 处以上的城址存在,城址有大有小,互相间隔几百米不等;后者一般地面无残留的墙体,遗址中可采集到大量的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构件,可能是重要的佛教寺院所在地,将其划分成盆地内的一类城址。
(一)城
共调查城址21 座,有15 座墙体保存较好,测绘后绘制了城址平面图,其中支东加拉古城和黑古城年代比较清楚,伏俟城和那亥烈古城做了考古勘探,克才古城、切吉古城做了14C 测年,故将这6 座城址调查情况介绍如下,其余城址情况见附表一。
(1)支东加拉古城位于兴海县河卡乡塘格木农场八中队与九中队之间,北距塘格木农场约1.5 千米处。周围是平坦草原,地势开阔,水草丰茂,与切吉古城相距约3.9 千米。古城呈正方向分布,平面近方形。东墙现长444 米,西墙现长430 米,南墙现长428 米,北墙现长433 米,面积约16 万平方米。南墙和北墙可确认中门。城东南角暴露断面,中下部可见夯层,厚7.5—8 厘米,未见夹夯物,土质较纯,底部被掏出一洞,上部覆盖塌积物。城墙破坏较严重,墙体较低,大部分被芨芨草覆盖。城中部有一南北向现代水沟,水沟东侧已被
开垦成农田,西侧为草地(图一—图三)。
南墙以内采集有少量灰陶片,以绳纹、弦纹为主;西墙南段采集有夹砂红陶片以及绳纹与弦纹灰陶片;城内中部农田区采集有较大的弦纹、斜向平行纹、波浪纹灰陶罐口沿、腹部残片。西墙内中南部有一处陶片较密的区域,采集到红陶与绳纹灰陶片等。东墙北部有一低洼处,可能为侧门或破坏所致。城内采集有完整石磨盘1 件,残磨盘2 件(图四)。
(2)伏俟城位于海南州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加村西北约1.1 千米,北距石乃亥乡政府驻地约4.5 千米处。此城南侧为石乃亥北山,北邻莱济河,东南距青海湖约7.5 千米。该城所处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茂,交通便利。
图一 支东加拉古城航拍
图二 支东加拉古城DEM
图三 支东加拉古城平面图
图四 支东加拉古城采集标本
1—3. 磨盘 4. 陶器口沿 5. 陶器器底 6—8. 陶片
古城分内外两重城墙,内城平面略呈方形,修建于地势平坦的草原上,城墙用细砂土夯筑而成,夯层之间夹杂有砂砾层。墙体总体保存状况良好,地表仍存较为明显的轮廓。内城东墙现长243 米,西墙现长240 米,南墙现长256.7 米,北墙现长268 米,面积约6 万平方米。四墙体现存宽度在26—30 米,勘探后内城四面墙体宽16—18 米。内城东墙中部辟有一门,宽约5.6 米。东门外附有平面近似方形的瓮城,其北墙长约22.4 米,东墙长约24 米,南墙长约13 米,瓮城南开有城门。外城东墙有两道,在内城东墙以东400 米处为第一道墙,有两门,此墙现存长度为1075 米。郭城东二墙距东一墙363—454 米,有一门,现长795 米。
南墙长约1451.6 米,西墙现长约874 米。北部为莱济河,因此未修筑城墙。总体面积约135 万平方米。外郭城外有壕沟,壕沟总体长约4195 米,宽1.8—3.4 米,深1.5—2.2 米,沟底淤土层厚0.3—0.5 米(图五—图七)。
图五 伏俟城内城航拍
图六 伏俟城内城DEM
目前城内地表残存夯土建筑两处,通过勘探发现四处建筑基址。城内地表遗物较少,只在内城西北角盗洞内发现大量瓦片,分板瓦和筒瓦两大类。瓦片分饰有粗绳纹、细绳纹以及叶脉纹,部分瓦面上刻划或戳印有文字。
(3)克才古城位于共和县克才村西北,一处向东伸出,北、东、南三面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