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这里是故宫
0.00     定价 ¥ 54.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9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6126255
  • 作      者:
    作者:姜舜源|责编:李思远//田野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图文并茂:近300张故宫细节图+博物馆馆藏珍贵图片资料,图解故宫六百年历史风云与文化密码

■考究严谨:翻阅、考证、引用近300种文献资料,客观严谨,深入挖掘隐藏在故宫中不为人知的历史文化细节,每一页都是你所不知道的故宫

■口碑推介:著名历史学家、《故宫六百年》作者阎崇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朱诚如诚挚推荐

■匠心之作:护封烫金+内封印金+奏折式拉页设计,内文高清全彩印制


展开
作者简介

姜舜源:中国历史文化学者,故宫研究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博物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三十多年来出版《故宫史话》《紫禁城建筑揭秘》《故宫匾联赏析》《金庸图录》等专著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三百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故宫建成六百年来,从帝王家到博物院,岁月轮转,亭台依旧,这里发生过太多故事,见证了朝代更迭、人世浮沉,不变的是文明相续、华夏长流。本书基于多年扎实研究和潜心思考,全面展现故宫的方方面面,从建筑理念到宫殿布局,从人物历史到迷案传说,考据翔实,娓娓道来,关于故宫的所有想象,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展开
精彩书评

从中华文明史的高度认识元明清营造科技,从多民族统一国家巩固发展大历史看待明清历史和故宫,从环境艺术角度论述紫禁城的前世今生……书中很多内容很新颖、有深度,并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不少是我近年来思考的问题。

——朱诚如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由考证故宫断虹桥,到追溯元明之际北京宫殿沿革;由考据明清采木,到全面揭示紫禁城宫殿营造过程;由宫廷史迹还原历史真相……这部书反映了作者30多年学术研究的真知灼见,帮助读者打开直面历史的一扇窗。

——阎崇年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展开
精彩书摘

神奇宝顶

宝顶安装在四角攒尖和多角攒尖以至圆形屋顶的中央。凡是攒尖顶的建筑 ,整个木构架都是向上逐步收缩 ,最后聚集在屋架顶端一根垂直的木桩上 ,这根孤零零的立柱高举在屋顶最高

处 ,最易着雷 ,于是古代匠师们给它取了个避凶趋吉的名字——雷公柱。雷公柱就如同一把大伞伞柄的顶端 ,它把所有角梁后尾的戗木固定在一起。如果这根柱子糟朽 ,那整个屋顶的木构件就会散架 ,所以 ,就在柱子顶端特别安装一件特制的宝顶 ,保证雨水绝对无从渗入。基于这种实际需要 ,并考虑到审美效果 ,宝顶都被赋予了很美观的造型。一般说来 ,宝顶的体量 、风格是与该建筑的体量、风格一致的。

故宫里有30处建筑安装宝顶,宝顶质地有琉璃的,有铜鎏金的。御花园万春亭 、千秋亭的宝顶都是在一个琉璃宝塔上加铜鎏金花罩 ,花罩下横插固定的相风。花罩刻铸的精细自不必说 ,琉璃宝塔装饰也颇具匠心。万春亭是在绿色琉璃底上 ,浮雕两组栩栩如生的黄色龙凤牡丹图案 ,而千秋亭则是在绿色琉璃底上浮雕黄色龙凤戏荷花图案。宝塔底座则死死扣住瓦垄上端 ,不让雨水渗入。中和殿 、交泰殿地处正朝和正寝重地 ,追求中正典雅 ,与规矩朴实的屋顶相协调 ,宝顶只做成铜鎏金的大圆球。中和殿宝顶通高3.16米 ,直径1.5米 ,体量很大。虽说它朴实无华 ,却金光闪闪 ,光芒万丈。据说旧时在北京灯市口有一座坐东朝西的二郎神庙 ,每当朝日初升 ,昏暗的庙内都有金光照射。开始人们大惑不解 ,后来才搞明白 ,原来是紫禁城中和殿宝顶反射的光芒。角楼体态高大 、造型玲珑 ,宝顶做成葫芦宝瓶形 ,高2米多 ,单是鎏金一次,就要用去30多两黄金。

木炭调湿

在现代建筑中 ,为了防潮的需要 ,常设置化学制品的自动湿度调节材料。如上所述 ,宫殿屋脊 、宝顶等处都是木结构的关键部位 ,又恰处在瓦顶接合的薄弱环节。为了防水 ,人们设计了屋脊和宝顶 ;为了减轻重量 ,人们将脊筒和宝顶都做成空心的。而为了防潮 ,人们又在它们的空心里放置了木炭。这可谓是古人的重重设防 ,用心良苦。木炭质轻 、性燥 、绝缘性能好 ,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又不导电。将木炭装在脊筒和宝顶里 ,天气潮湿的夏天 ,它便不断吸收水分 ,以防下面的木构件受潮腐朽 ;天气干燥时 ,它又慢慢将自身水分释放出去 ,以备来年再用。应该说 ,木炭是古代最好的自动湿度调节材料 ,即使在现代同类建材中 ,它也应占一席之地。

镇殿宝匣

宝匣是宫殿上的镇物 ,放在正脊正中处的脊筒里。它原本是保佑大殿平安无事的 ,但因它装有金银等导电金属物 ,高踞殿顶最高处 ,由于古人未认识电磁现象 ,不知这样有时会引来雷击 ,使木结构起火。

古代营造宫殿 ,挑大脊时由两端大吻开始向中间砌筑 ,砌到最中间时 ,正中的一块脊筒要待全部工程完工时再安装 ,然后在脊筒里放置宝匣。脊筒正中的位置叫“ 龙口 ”,安装宝匣的工序就称为“合龙”。宝匣是一种方形扁盒子 ,有铜制的 ,也有锡和木制的。铜制宝匣用于大殿龙口上,表面镀金并刻龙凤双喜图案。宝匣内装金 、银 、铜 、铁 、锡五种元宝和铜钱 、宝石 、绸缎 、丝绒 、药材 、五谷等镇物 ,有时还装经卷 、如意 、珠子 、云母等宝物。现存太和殿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的 ,关于宝匣有明确记载,内盛金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三两四钱五分 ;银锞一锭、牌一个 ,共重一两八钱五分 ;金钱八个 ,每个重一两七钱 ,共重十三两六钱 ;铜锞一锭、牌一个,共重四两 ;铁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三两 ;锡锞一锭 、牌一个 ,共重三两 ;五色宝石五块 ,五经五卷 ,五色缎五块 ,五色线五绺 ,五香各三钱 ,五药各三钱 ,还有五谷。五经系忏咒。五香即红绛香、黄芸香、紫沉香、黑乳香、白檀香 ;五药为生地黄、木香、诃子、人参、茯苓 ;五谷为高粱、黄米、粳米、麦、黄豆。

主要宫殿合龙时要举行隆重的典礼。康熙时太和殿合龙 ,由一名大臣致祭,文武百官在午门外集合,内大臣在太和门外集合。致祭大臣 、主持工程的匠师头领 ,都头插大红花 ,在殿前行礼 ,这相当于今天的竣工典礼。

因为宝匣如此贵重,便有人产生觊觎之心。光绪七年(1881),发现紫禁城三门宝匣均已失盗 ,只有神武门的未动 ,而东华门的只剩下一件不值钱的布画佛像。大臣们会上商议一番 ,建议补装 ,但由于经济拮据 ,只补了一部分 ,而且宝匣体积缩小 、内容减少。1985年承乾宫遭雷击,宝匣被击落于殿内,原来就是这件金属宝匣引雷。

殿脊大吻

大吻和走兽是紫禁城宫殿屋面采用最普遍的雕塑物。大吻 ,是宫殿屋顶正脊两端的构件 ,做成龙的形象。龙尾朝外 ,盘踞上翘 ,卷于头顶 ;龙吻朝里 ,怒目圆睁,张口吞脊 ,形象威猛。龙尾背部一把宝剑直插下去,气冲霄汉,威风凛凛。

按照清代建筑材制十一等 ,与材分相应 ,龙吻有九样即九个型号。太和殿是大朝殿 ,用的是七等材 ,龙吻则为二样。这两件龙吻各由13块琉璃构件构成 ,通高3.4米 ,将近两位中等身材的人加起来的高度 ;宽2.68米 ,相当于民房一间的面阔 ;厚32厘米 ,即清代1营造尺 ;重4吨余。大吻所在部位,是屋面前 、后 、侧三面交会的接合点 ,屋顶正中的大脊与前后两坡的垂脊三者交接 ,出现了薄弱环节 ,很容易漏雨。大吻既克服了建筑本身的薄弱环节 ,又有良好的艺术效果。龙脊上的宝剑 ,将龙吻各构件穿插在一起 ,剑首直插至梁架中立柱之上 ,使其坚不可摧。为了增强龙吻的稳定性 ,剑背两侧又增加两条铜带 ,铜带连接长长的铜链 ,铜链下端为钢钎 ,钢钎直插屋顶木结构内。1976年 ,唐山至丰南一带大地震 ,对北京城影响很大 ,但雄踞太和殿顶的这一对龙吻安然无恙。

大吻既然如此重要 ,从制造到安装都非常严谨认真 ,甚至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在琉璃窑烧造时,有关官员现场监制。大吻烧成 ,遣官祭窑神。成品要经午门入宫 ,工部官员举行迎吻礼。安装上殿,工部尚书到现场行礼致敬。


展开
目录

上篇 六百年继六千年——紫禁城与黄帝城

一 紫禁之名天上来

二 “十二楼”仿黄帝制

三 北京形胜甲天下 

四 阴阳五行成体系

五 太和殿的前世今生

六 宫苑一体化格局

七 华夏建筑科技范

八 紫禁城营造往事

九 故宫“大匠”造盛景
      

            

下篇 故国依稀如梦中——故宫怀故

一 午门朝天阙
二 御门听政处

三 金榜题名时

四 “正寝”乾清宫  

五 “洞房花烛夜”

六 漫话养心殿 

七 清宫生活记

八  太后、太上皇宫殿         

九 慈禧与储秀宫、长春宫
十 光绪被害真相 

    

 

余篇 从皇宫到博物院

一  从辛亥革命到古物陈列所

二 从溥仪出宫到故宫博物院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