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运河王朝(从东周到明清)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423038
  • 作      者:
    作者:姜师立|责编:王跃
  • 出 版 社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触摸历代王朝兴亡脉搏,解读中国大一统历史密码,大运河如何影响中华历代王朝?

20万字,百余张图片,还原大运河是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

70多张大运河历史地图,跟随作者徜徉在运河历史的长河中


展开
作者简介

姜师立,扬州大学兼职教授、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副秘书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曾任大运河联合申遗办专职副主任、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及运河文化推广工作,对运河文化有较深的研究,出版作品有:《运河王朝:从东周到明清》《活在大运河:大运河如何影响老百姓的生活》《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及发展》《京杭大运河遗产监测技术与应用》《中国大运河百问》《中国大运河遗产》《中国大运河文化》《中国大运河·扬州》《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根据中国的历史脉络展开叙述,从运河始建的春秋战国直到漕运废止的晚清,融合了历史、水利、地理、军事、农业、交通、文化等综合知识,集中讲述了大运河如何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王朝的运行和变迁,在历史的时空中发现和认识大运河的作用和价值。在每一个朝代,主要围绕与大运河相关的重大事件来展开讲述,包括定都的选择、军队的部署、粮食税赋的分布及调配运输、运河的水利建设、运河带来的文化融合等方面,深刻地揭示大运河是历代王朝的命脉。另外,本书还结合大量的地理地图和图片,方便读者更加直观生动地阅读,建立起大运河形成、发展和运行以及古老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完整画面。

展开
精彩书摘

河流是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河流两岸土地肥沃,水中有大量水产,河水可以用于饮用和灌溉,河流便于交通往来,因此,靠近河流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和交通。于是,人们纷纷在河流边定居下来,进而形成一个个傍水而居的文明。中华文明就是一个傍水而居的文明。华夏儿女与水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大禹治水,面对滔天的洪水,西方人寄托于上帝的诺亚方舟,而华夏儿女却在大禹的带领下,勇敢地与洪水斗争,疏通河道,并最终治水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之后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史诗般的水利工程,都是这种伟大斗争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河道与桴舟

华夏儿女利用河道进行交通运输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使用水上交通工具。古籍中就有黄帝作舟车的记载。商代甲骨文中的“舟”字,像极了由多块木板拼成的船。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水上交通工具是桴和舟。在新石器时代的许多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陶制的船模型。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船桨,在浙江萧山的跨湖桥遗址中发现了堪称“中华第一舟”的独木舟,经碳-14测定,距今已有7000多年,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独木舟。

泛舟之役的背景

远古时的先祖曾利用哪些水道行船已无法考据。但据相关记载,春秋早期先祖已在黄河及其支流中行船。《左传》记载的秦晋“泛舟之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历史记载的长里程内陆河道运输。

春秋时期,秦穆公和晋文公都曾登上过春秋霸主之位。秦国地处现在的陕西一带,晋国地处现在的山西一带。秦国的祖先原是给西周王室养马的官员,不算诸侯。秦襄公时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而晋国的首任国君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是传统的大国。从地理上看,两国互为邻国,以黄河为界。秦襄公征讨西北戎狄,占领了渭水流域的大片土地,兵强马壮后,就谋求向东方的中原发展。而秦国要想向东发展,就必须经过晋国的势力范围。因此,秦穆公在位时,为了东出大计,与晋国联姻,娶了晋献公的大女儿伯姬,这便是“秦晋之好”这个成语的由来。后来,秦穆公又将自己的女儿怀嬴先后嫁给晋怀公、晋文公,这是秦晋之好的后续。

晋献公之后,晋国发生内乱,秦国看到了机会,于是帮助流亡在外的晋公子夷吾回国登上王位,这就是晋惠公。晋惠公原本承诺在登上君位后将河西地区的5座城池送给秦国,但回国后就反悔了。不巧的是,晋惠公即位后,接连几年都遇到灾荒,五谷歉收。

惠公四年(前647年),晋国又发生饥荒,仓廪空虚,只好向外国买粮。向谁买呢?思来想去,秦国离晋国最近,两国之间又有姻亲,于是晋惠公厚着脸皮向秦国买粮。秦穆公考虑再三,最终还是答应了晋国的请求。他说的一番话很有王者风范:“有负于我的,是夷吾。受到饥荒威胁的,却是晋国百姓。我不忍心因为晋国的国君有负于我而让百姓受灾。”当然,其中肯定有秦穆公更长远的战略考虑。

泛舟之役的路线

据史书上记载,秦国向晋国运输粮食的场景相当壮观。秦国派了大量的船只运载了数万斛粮食,由秦都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行了五百里水路,随后借道黄河,再由山西汾水北上,直达晋都绛城(在今山西省新绛县)。运粮的白帆从秦都雍城到晋都绛城,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其过程艰险丝毫不亚于劳师远征,史称“泛舟之役”。

巧合的是,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晋国却粮食大丰收。因此,秦国向晋国提出买粮。晋国大臣虢射说,早先晋国不履行割让五城给秦的诺言,已经得罪了秦国,借粮也不能改善关系。晋国大荒,秦国不乘机攻晋,却卖粮给晋国是秦国犯傻。上天又给了晋国机会,晋国不能像秦国一样傻,应该借机灭秦。愚蠢而又小气的晋惠公采纳了虢射支的昏招,不但不卖粮给秦国,反而趁机攻打秦国。大怒之下,秦穆公派兵攻打晋国,并活捉了晋惠公。这场战役史称“韩原之战”,以晋国割让河西五城给秦国,晋派世子圉到秦国当人质,秦国送晋惠公归国复位收场。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  言  大运河与历代王朝 

序  章 大运河的时空演变                       

第一节  大运河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运河的开凿历史                         

第三节  大运河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  诸侯争霸的水利大战                       

第一节  从“泛舟之役”说起                        

第二节  陈蔡运河与江汉运河                        

第三节  邗沟:夫差北上争霸的水道                     

第四节  鸿沟:魏惠王在中原的扩张                     

第五节  都江堰:秦国的图强工程                      

第六节  郑国渠:韩国的疲秦之计                      

第七节  灵渠:秦征百越的运兵通道                     

第二章  秦汉王朝的粮道                         

第一节  秦朝大一统与漕运                         

第二节  秦王朝的粮食调配                         

第三节  西汉定都与经略西北                        

第四节  西汉粮食贡赋的调配                        

第五节  东汉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                      

第三章  曹魏运河与晋室南渡                       

第一节  曹魏运河与晋的统一                       

第二节  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第三节  向南方的人口大迁移                       

第四节  南方经济大发展                         

第五节  南北朝区间运河的发展                     

第四章  隋炀帝的眼界与魄力                       

第一节  灭陈战争与开山阳渎                       

第二节  繁华的扬州与南方的士族                     

第三节  三征高句丽与开永济渠                     

第四节  东都就食与营建洛阳城                      

第五节  运河第一次大沟通                        

第六节  隋代粮仓与运河城市                       

第七节  三下江都与隋朝灭亡                       

第五章  大唐王朝的生命线                        

第一节  唐代运河水利工程与经济区                    

第二节  广运潭盛会与盛世长安                      

第三节  运河上的洛阳及扬州                       

第四节  连接陆海丝路的桥梁                       

第五节  安史之乱与南方的发展                    

第六节  运河保卫战和唐朝的灭亡                     

第六章  清明上河图的繁华                       

第一节  定都汴梁的无奈                          

第二节  汴梁的繁华世界                         

第三节  宋代的漕运改革                         

第四节  靖康之变与重心南移                        

第五节  南宋的运河治理                         

第六节  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七节  海上贸易与交流                         

第七章  忽必烈的征服野心                       

第一节  元王朝建都北京城                        

第二节  大运河的截弯取直                        

第三节  水上漂来的元大都                         

第四节  马可·波罗与大运河                       

第五节  江淮起义与元朝灭亡                        

第八章  南京到北京的距离                       

第一节  从南京迁都北京                        

第二节  南旺枢纽工程                          

第三节  明朝的漕运制度                       

第四节  运河上的商帮                          

第五节  苏禄王长眠运河畔                        

第六节  正德皇帝运河落水                        

第九章  满汉一统的权杖                        

第一节  康熙、乾隆的运河南巡                     

第二节  清口枢纽工程                          

第三节  满汉文化的融合通道                      

第四节  清末战争与运河漕运                      

第五节  洋务运动与漕运终结                       

附  录  大运河申遗与运河文化复兴                     

第一节  大运河的整治与现状                      

第二节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                       

第三节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