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摘
正月里来是新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它一般在公历2月3日、4日或5日,是正月前后的一个重要节日。
周天子在立春之前三天斋戒,立春之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汉朝继承周制,在立春日,皇帝率大臣到东郊迎接春气,祭祀青帝句芒。这天,人们穿青色的衣服,唱《青阳》之歌,舞《云翘》之舞。六朝时期,人们在立春日,剪彩为燕,戴在头上,作为迎春的彩饰。还要在门上贴“宜春”二字。立春剪彩中蕴含着对情人的深深祝福。唐人更以立春剪彩为时尚,诗人李远的《剪彩》诗云 :
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
鞭春
宋朝开始有鞭春的习俗。《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北宋开封府,在立春前一天,“进春牛入禁中鞭春”。
明代北京立春时节要举行盛大的迎春、鞭春仪式。仪式由官府主持。东直门外设有春场,场内有春亭。每年先春一日,大京兆迎春,旗帜前导,次田家乐,次芒神亭,次春牛台,次县正佐、耆老、学师儒,府衙上下皆骑马,只有县丞府尹坐轿,官员一律着红色衣服,簪花迎春。将春牛由春场迎入府内。这天,塑小春牛芒神,送入宫中,依次进皇上春、中宫春、皇子春。然后,百官朝贺。立春当日,府县官吏,各穿官服,礼句芒神,用彩色的鞭子鞭打春牛三次,以示劝农之意。立春日,北京人无论贵贱都嚼萝卜,称为“咬春”。民间互相请客宴会。
明代江南地方也重视立春仪式。以浙江杭州为例,立春的仪式,由附郭二县,轮年值办。仁和县于仙林寺,钱塘县于灵芝寺,前期十日,县官督促基层坊市里甲,备办各种仪仗物件,选拔召集优人、戏子、小妓,装扮社伙,装扮的故事有 :昭君出塞、学士登瀛、张仙打弹、西施采莲之类,各种扮相,竞巧争华,排演练习数日,谓之“演春”。立春日,郡守亲率僚属前往迎春,前面是社火表演,后面跟着春牛,人们聚集沿路围观,竞相用麻、麦、米、豆抛打春牛。社火表演的社首,身着冠带,骑驴跳跃,大呼小叫,并以人扮皂隶士卒簇拥前行,称为“街道士”。街道士等经过官府豪门时,都用赞扬的语词祝福主人。最后来到州府厅堂,以彩鞭鞭碎纸春牛,随后鞭土牛,分送各级官员与地方贤达。而民间妇女,才“各以春幡春胜,镂金簇彩,为燕蝶之属,问遗亲戚,缀之钗头”(《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明代苏州迎春的情形记载在袁宏道的《迎春歌》中 :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清代立春日,有“进春”仪式。各省会府州县卫“遵制鞭春”。京师除在各衙门鞭春外,还有带着彩绘制作的芒神、土牛,在吹吹打打的仪式中,由京兆尹率着国学生恭送大内朝廷。苏州、扬州在明代一如杭州,以优伶官妓为行春的仪仗队伍,清朝初年仍然如此。扬州土风,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蕃厘观,令官妓扮社火 :春梦婆一人,春姐二人,春吏一人,皂隶二人,春官一人。立春日,打春官,给春官二十七文报酬,另赏春官通书十本。康熙年间,裁减乐户,没有官妓后,人们用花鼓戏中的角色代替。在扬州花鼓中,女性人物角色均由男性扮演,所以扬州俗语有 :
好女不看春,好男不看灯。(《扬州画舫录》卷九)
清中期后,苏州等地也由以前的官妓改为市井乞儿充任社火表演者。立春前一天,郡守率僚属迎春于东郊娄门外的柳仙堂。观者如市,男女争着用手摸春牛,以求新年好运气。民谚云 :
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
立春日,太守在府堂举行鞭春仪式,用鞭子鞭碎土牛,谓之“打春”。立春日在苏州称为“春朝”,过节气氛与冬至差不多,人们用米粉做丸子,祭祀神灵、供奉祖先,并互相拜贺,名为“拜春”。
民国之前,各地仍有“打春牛”的习俗。人们用泥土做成春牛,涂上五彩,还要做一个芒神。在立春这天,由县令在衙门内主持鞭春仪式。县令用彩鞭鞭碎春牛,众人争抢土块带回家,说是今年就会有好收成。民间在立春前后要张贴春牛图。春牛图是年画的一种,有一儿童装扮的芒神,手持柳条,或立牛侧,或随牛后,或骑牛背。陕西的春牛图有天下大吉、天下太平的字样。
春饼
立春还有特定的饮食,春饼是典型的一种。六朝时即有春饼。这是一种薄面饼,人们用它裹生菜食用,春饼与生菜等在古代号称春盘。杜甫在《立春》诗中曾写下 :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佳句伴随着春饼,至今令人回味。明代北京人立春互相请客宴会,吃春饼和菜。清人孙国敉《燕都游览志》:
立春日,于午门赐百官春饼。
苏州人立春前一个月就在市场上卖春饼。商人标示所卖饼子为“应时春饼”。春卷是与春饼类似的近代立春食品,春卷将菜馅裹入薄面皮中,然后油炸食用。春卷具有皮薄、色黄、香脆、质嫩、味鲜的特色。萝卜也是立春的应节食品,明代北京人无论贵贱都嚼萝卜,称为“咬春”。清代北京人新春日献辛盘,即使是一般百姓,也要杀鸡割肉,做面饼,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生吃水红萝卜,名为“咬春”。现代都市、乡村大都传承着新年吃春卷的节日食俗,其中蕴含的迎春意义不言自明。
壹 丰收祭与新岁首
贰 春节的演变
叁 春节习俗深描
肆 海外过春节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