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平阳撷珍(临汾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选粹)(精)
0.00     定价 ¥ 2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00087
  • 作      者:
    编者:狄跟飞|责编:闫向东//张亚娜//樊鑫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平阳撷珍:临汾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选粹》为临汾市博物馆常设展览的图录,临汾市博物馆共计常设四个展览,分别为远古足迹、*早中国、晋霸春秋、千秋平阳。《平阳撷珍:临汾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选粹》即为四个常设展览展示文物的图录。临汾乃古之平阳,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出土文物更是种类丰富,并且价值极高。《平阳撷珍:临汾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选粹》撷取了馆藏的文物精华共计200余件,其中不乏首次系统公布高清图片的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牙化石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1954年9~11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及襄汾县文教局共同组成发掘队,在54︰100地点发掘出土了三枚丁村人牙齿化石,分别是右上颌内侧门齿、右上颌外侧门齿和右下颌第二臼齿。根据三颗牙齿的大小、形状、颜色、磨蚀程度以及出土时的距离判断,它们同属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儿童个体。因此,丁村人应该是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两枚门齿与现代蒙古人种一样,舌面呈铲形,有明显的齿面隆突和指状突。根据古人类学家魏敦瑞研究铲形门齿是黄种人独有的特征,而且中国的古人类化石从元谋人到北京人都具备这样的特征,丁村人的铲形门齿特征为中国古人类的“连续进化”献上了浓重的一笔。
  顶骨化石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1976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王建与临汾地区文物局的解希恭、陶富海等,对在丁村一带的汾河两岸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查发掘。在丁村54︰100地点发现一块幼儿顶骨化石,其骨壁较薄,后缘和上缘骨缝的锯齿保存完好。颅内矢状窦沟和脑动脉沟都很明显。后上角有一天然缺刻,这就意味着此个体生前有印加骨,说明丁村人与北京人及蒙古人种的亲缘关系。新发现的幼儿顶骨化石与1954年发现的牙齿化石一样,在人类发展史上属早期智人阶段。
  枕骨化石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2013年在石沟村采砂场发现一块人类枕骨化石,这是丁村遗址群自1954年和1976年两度发现人类化石后的又一个重大发现。经研究:“石沟古人类伴有印加骨,增添了东亚早期现代人拥有印加骨的化石证据,进一步表明印加骨可以作为一项连接中国更新世中不同进化阶段的古人类的形态特征,同时对于了解东亚现代人起源问题也有着重要意义。”
  鹿角化石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在丁村人生存的时代,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27种之多。其中,有惯于在森林中活动的獾、狐、貉、野猪和熊;有喜欢在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活动的赤鹿、斑鹿、河套大角鹿、野牛、原始牛和象类;有奔驰在草原上的野马、野驴和举步安详的披毛犀。
  原始牛头骨化石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在丁村人生存的时代,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鼹鼠、鼠兔、河狸、中华鼢鼠、狐、熊、似浣熊貉、獾、德永氏象、纳玛象、印度象、梅氏犀、披毛犀、普氏野马、野驴、野猪、加拿大赤鹿、葛氏斑鹿、河套大角鹿、大角鹿、原始牛、水牛、扭角羊、羚羊等27种。其中,有惯于在森林中活动的獾、狐、貉、野猪和熊;有喜欢在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活动的赤鹿、斑鹿、河套大角鹿、野牛、原始牛和象类;有奔驰在草原上的野马、野驴和举步安详的披毛犀。当时丁村一带河大且深,河水清澈可鉴。
  三棱大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丁村遗址代表性的器类,除石球外有三棱大尖状器、大尖状器、斧状器、宽型斧状器、重型刮削器、锯齿刃器等具有代表性。三棱大尖状器和大尖状器,由石片或砾石制成。一般来说,尖端两侧边必须经第二步加工的石器才能算作尖状器。丁村的三棱大尖状器和大尖状器的两侧边虽多为两边加工,但不完全拘泥于一种形式,有的尖端两侧修理精细;有的只在两侧简单地打掉一两个石片形成三棱形器尖;有的则借助石片的一个陡边,在对边作对称性修整形成三棱器尖。这表明石器制造者不仅有很强的对称意识和构形思维,而且能“因材施制”,打出自己预期成型的器形。
  石球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石球是丁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类工具,在早、中、晚各个时期石器地点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中期石器地点中数量和比例相当高。1976~1980年间,丁村遗址群早中晚期各地点共发现石球112枚。这些石球的直径一般在51~111毫米之间,重量平均值在1000克左右。这样的直径和重量,恰好符合人体力学构造和使用——适于人类单手把握和投掷。
  锯齿刃器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丁村遗址代表性的器类,除石球外有三棱大尖状器、大尖状器、斧状器、宽型斧状器、重型刮削器、锯齿刃器等具有代表性。锯齿刃器是一种特殊的切割工具。这种工具的制造是丁村人对工具特化意识的体现。丁村的锯齿刃器有直刃和环状刃两种。直刃者在石片的薄缘上打制成间隔均匀的锯齿状刃,称之为锯刀或石锯。
展开
目录
目录
顶骨化石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002
人牙化石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002
枕骨化石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003
鹿角化石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003
原始牛头骨化石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004
三棱大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005
石球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006
锯齿刃器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006
大石核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007
燧石类细石器 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 ︳008
蚌饰品 旧石器时代柿子滩文化 ︳009
鸵鸟蛋饰品 旧石器时代柿子滩文化 ︳009
双孔蚌饰品 旧石器时代柿子滩文化 ︳010
石磨盘、石磨棒 旧石器时代柿子滩文化 ︳010
刮削器 旧石器时代柿子滩文化 ︳011
石镞 旧石器时代柿子滩文化 ︳011
彩陶钵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012
陶盉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013
石铲 新石器时代 ︳014
玉璧 新石器时代 ︳014
石刀 新石器时代 ︳015
玉饰件 新石器时代 ︳015
陶人面桶形器 新石器时代 ︳017
陶人面形器 新石器时代 ︳018
石磬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019
彩绘陶龙盘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22
陶鸟人罐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23
陶斝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23
陶斝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24
陶双耳罐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24
陶扁壶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25
陶簋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26
陶盉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27
筒腹陶鬲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28
陶甗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29
陶灶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30
陶地漏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31
陶水管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32
陶楔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33
陶鼓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34
铜蟾蜍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35
玉钺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35
玉兽面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36
骨耜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37
玉璇玑器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38
石刀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39
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40
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41
彩陶尊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42
彩陶尊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43
彩绘陶双耳罐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44
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45
彩绘陶壶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46
彩陶簋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 ︳047
铜簋 商 ︳050
铜瓿 商 ︳054
铜戈 商 ︳055
铜罍 商 ︳056
铜扁壶 商 ︳060
铜觚 商 ︳064
铜瓿 商 ︳066
铜爵 商 ︳067
铜削 商 ︳068
铜弓形器 商 ︳069
铜鸟盉 西周 ︳070
铜罍 西周 ︳074
铜方鼎 西周 ︳078
铜方鼎 西周 ︳082
铜方鼎 西周 ︳084
铜提梁卣 西周 ︳086
铜山簋 西周 ︳088
铜提梁卣 西周 ︳092
铜尊 西周 ︳094
铜匕 西周 ︳098
铜尊 西周 ︳099
铜爵 西周 ︳100
铜车辖 西周 ︳102
铜盘 西周 ︳103
铜簋 西周 ︳104
铜盆 西周 ︳106
铜尊 西周 ︳107
铜盂 西周 ︳108
铜跪人顶盘 西周 ︳112
花朵纹模 春秋 ︳114
蟠螭纹模 春秋 ︳114
龟范 春秋 ︳115
铺首模 春秋 ︳115
铜罍 春秋 ︳116
铜镈钟 春秋 ︳120
铜莲瓣壶 春秋 ︳122
铜簠 春秋 ︳126
铜方豆 春秋 ︳127
铜鐎斗 春秋 ︳128
铜鉴 春秋 ︳129
铜盖鼎 春秋 ︳132
铜列鼎 春秋 ︳134
铜簋 春秋 ︳138
铜车軎辖 春秋 ︳139
铜编钟 春秋 ︳140
铜戈 春秋 ︳144
铜刀鞘 春秋 ︳144
铜盖豆 战国 ︳145
铜盖鼎 战国 ︳146
铜镦 战国 ︳149
陶庭院 汉 ︳152
陶扑满 汉 ︳153
石钱范 汉 ︳153
铜镜 汉 ︳154
铜鐎斗 汉 ︳154
陶茧形壶 汉 ︳155
彩绘陶壶 汉 ︳157
彩绘武士俑 唐 ︳158
彩绘侍女俑 唐 ︳159
迦陵频伽陶立像 唐 ︳159
彩绘天王俑 唐 ︳160
铜虎头鞋 唐 ︳161
铜镜 唐 ︳161
瓷执壶 唐 ︳162
瓷枕 宋 ︳162
瓷执壶 唐 ︳163
瓷枕 宋 ︳164
瓷枕 金 ︳165
瓷枕 宋 ︳166
瓷碗 金 ︳166
瓷炉 金 ︳167
瓷俑 金 ︳169
瓷碗 元 ︳170
瓷高足杯 元 ︳170
瓷梅瓶 元 ︳171
瓷盖罐 元 ︳172
瓷盘 元 ︳173
瓷碗 元 ︳174
瓷坐像 元 ︳175
瓷碗 元 ︳176
陶炉 元 ︳176
瓷盂 元 ︳177
陶鼎 元 ︳177
陶执壶 元 ︳178
石匣 明 ︳179
彩绘木雕八仙人物立像 明 ︳180
孩儿瓷枕 明 ︳182
琉璃驭马佣 明 ︳183
观音送子瓷坐像 清 ︳184
瓷尊 清 ︳185
瓷拼盘 清 ︳186
尧庙逢会图 清 ︳188
铁鼎 战国 ︳192
错金铁带钩 战国 ︳192
三联铁鼎 汉 ︳193
铁牛 唐 ︳194
彩绘赵累、王甫铁立像 明 ︳195
关公铁坐像 清 ︳196
陶傩偶 汉 ︳197
皮影 清 ︳198
皮影 清 ︳198
皮影 清 ︳199
孝行故事 金 ︳200
乐舞伎俑 金 ︳201
砖雕吉祥图案 金 ︳202
赵城金藏 金 ︳203
临汾八景图 明 ︳204
“善火福水”套色木印版 清 ︳206
“尧王访贤”木印版 清 ︳207
释迦牟尼石坐像 唐 ︳208
四联释迦牟尼铜坐像 明 ︳209
释迦牟尼铜坐像 明 ︳210
药师佛铁坐像 明 ︳212
“十帝阎君等众”水陆画轴 清 ︳21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