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苏秦悄悄地展开隐蔽行动的同时,乐毅也正马不停蹄地在另一条战线上辛苦奔波。为了充分积蓄力量,同时也是为了找到一条更加合理的进兵路线,乐毅必须辛苦地在其他各诸侯国之间来回穿梭,与他们积极商谈联合出兵伐齐的可能性,并在齐国边境仔细 侦察。特殊的历史条件之下,乐毅可以在燕国和赵国同时任相。当时的人们都知道“燕赵共相,二国为一”。这里所说的“共相”,正是指乐毅。因为是两国之共相,乐毅可以同时指挥这两个国
家的军队。这些是他此后攻齐的基本力量,同时也是他日后指挥五国联军的基础。
事实上,史书所载苏秦联络五国伐齐之事,其中不少都应该归功于乐毅才是。一方面,乐毅有着从事联络的种种便利。他不仅是“两国共相”,还有在魏国长期任职的经历。另一方面,苏秦长期在齐国充当卧底。固然也有外出担任联络任务的机会,但也有暴露身份的危险。战国时期的客卿制度,固然给人才流动带来了便利,但也给间谍潜伏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敌中有我,我中有敌”自然也就成为常态。如果苏秦到处游走担任联络任务,就非常
容易暴露其间谍身份。汉代典籍的有关记载,也可以作为例证。比如《新序》中说:“(燕昭
王)于是乃使乐毅使诸侯,遂合连四国之兵以伐齐。”这其实非常明确地将联络诸侯的功劳记在乐毅身上,而非苏秦。后人对于苏秦的历史记载,存在着不少错乱现象,不仅是苏秦和苏代互相混淆,就连乐毅和苏秦的事迹也会张冠李戴。对此,司马迁也曾发出无可奈何之叹。多国合纵,乃至多国联军的形成,不排除其中也曾有苏秦之力,但更主要任务怕是都由乐毅完成的。
引 言……………………………… 001
一、生逢乱世……………………… 005
二、齐燕交恶……………………… 028
三、豪强的衰落…………………… 065
四、蒙冤……………………………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