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别山下多才俊
罗山尚氏
罗山县的尚氏家族代有人杰,星耀华夏。据罗山《尚氏族谱》载:“我罗山尚氏族人自元至今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其“始祖君朗,字宗贤,由山西洪洞迁霸王岗转迁正定居罗山,元末举填词科进士,曾著《张羽煮海》《柳毅传书》等剧本,其名列入历代名人大词典”。其二、三、四世“均为明代御史,在县西街立牌坊两座,十字街向南立牌坊一座,以记其功,民国时被拆”。其“七世维持,明进士,官拜两京御史,退休后住城西三里尚小田安居而终”。“十四世士敏,清初任刑部主事。”“十五世道存,罗山押司”,其弟道三之子开谋“清进士,任学政福建漳州知府”,开谋长子庆潮“清进士父子同榜,任编修传读,山东学政拜天官,有圣名,卒于任。其位列入乡贤专祠圣庙东侧”。“十八世子功,庆潮次子,清进士,任湖南岳州知府”。“十九世登青任南京政府参事,其弟次青任河南宜阳县长。”又“十九世国楷,字振声,人聪明善交际于河南大学上学,五卅惨案时被选为河南学生代表赴上海援助,后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参加共产党。毕业后参加军统组织,任河南少将负责人,南京沦陷后受命留守南京搞地下工作,不慎被日寇逮捕牺牲”。十九世“桂文,字衡圃(多用“蘅甫”),行六,解放前尚氏族长”。
尚钺是罗山县尚氏家族第二十世孙,与尚仲衣、尚伯华同辈,同时代人。
尚氏家族是罗山县城关的名门望族。罗山尚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66年的西周时期。西周初年的姜太公被周文王封为“太师”,尊为“师尚父”。姜太公先辅佐文王,后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前后共辅佐文、武、成、康四位周王。根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文王推翻商朝后,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他在周朝为师,称为师尚父,简称尚父,尚父的子孙后代就以此为姓,即尚姓。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载,明清两代尚姓进士及第者共37名,南方人士6人,北方诸省31人。河南省有10人,这10人中有6人为罗山籍,分别是尚褫,字景福,明正统四年(1439)三甲第55名;尚维持,明嘉靖二十年(1541)三甲第32名;尚蒂,明隆庆二年(1568)三甲第125名;尚际明,清顺治三年(1646)二甲第102名;尚开模,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二甲第54名;尚宝潮,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二甲第55名。
随着清朝科举取士之途的废止,新学兴起,尚氏家族的有志青年也应潮流而隆起。他们纷纷走出罗山,走向省城、都城,乃至国外。尚仲衣(1902-一1939)11岁便考进了河南开封留美预备学校,14岁投考清华,由于越级而未被录取,但是在1915年,他再次考上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于1924年毕业,与同班同学周培源等67人放洋出国,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尚仲衣的人生经历,可谓顺风顺水,遗憾的是他于抗日战争期间罹难,不幸英年早逝。与他同年出生的堂弟尚钺则一生历尽磨难,虽享寿八十,但其坎坷的经历却是常人无法承受得了的。然而尚钺在苦难折磨的过程中,最终铸炼出顽强的意志力,破茧而出!
开封求学
尚钺在他的《经历自述》中写道: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祖母是我唯一最亲近的人。我家祖上是官僚地主……而我就是这土地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祖母出身自一个中农家庭,人很勤劳,也很能干,她希望我成为一个读书人,于是就把我送到私塾去背四书五经。可我并不是那种老实、死板的孩子,我感到枯燥无味,经常调皮,不好好背,所以经常受到先生的处罚,不是挨打,就是罚跪。
在我16岁那年,祖母拜托我的伯父送我到开封去念中学,打这以后,我便开始了独立生活。
据高朗集《尚氏族谱》(第九卷)载,尚钺父亲尚硕文,行四,母亲尚陈氏,其祖父尚之敏,生四子,珠文、桂文(蘅甫)、贺文、硕文。尚钺是尚硕文的独子。
尚钺于1902年3月23日出生,他自己回忆:16岁到开封求学,应是1917年,来到省会城市开封,后考入河南省立第二中学(下文简称省立二中)。尚钺的二伯父尚蘅甫是开封医院院长,又兼任罗山县红十字会会长,是他把尚钺送到开封,让其考入省立二中的。
关于他到开封求学的过程,尚钺在小说《缺陷的生命》一书中有过详细的介绍。虽然小说虚构的成分居多,但是,小说创作是有生活基础的。从小说中可以大致了解到尚钺是如何到开封求学的。
P5-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