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山周平(创造往往源于不适)/详谈
0.00     定价 ¥ 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349789
  • 作      者:
    作者:李翔|责编:白华召
  • 出 版 社 :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库存:7
收藏
作者简介

李翔(作者)

资深媒体人,得到App总编辑,《李翔商业内参》《李翔知识内参》《巨富之路》等系列课程主理人。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副主编、《财经天下》出版人、《时尚先生》主编。著有图书《趋势》。

 

青山周平 访谈对象

建筑师,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展开
内容介绍

● 青山周平是一位在中国拥有极高人气的年轻建筑师。

因为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对北京胡同老旧住宅的改造,青山周平开始被大众认识。他让人看到,建筑师对于空间的理解、设计和改造,可以对个人的生活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建筑设计不再仅仅意味着高耸于城市中心的某个地标,或者是偶尔造访的如美术馆、音乐厅那样的公共空间,而是同每个人的日常起居相关。青山周平用他的建筑打动了普通人。

有人将他的成功视作运气,似乎他只是一个刚好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媒体上的相貌英俊的年轻建筑师,做了一个刚好会被很多人关注的改造项目,是电视和社交网络让他脱颖而出。

但是,通过这本书,你会看到:

一个自认比较温和的人,是如何做出了一些具有风险偏好的选择,而这些选择都在或微妙或强烈地影响着他之后的人生路径;

一个在行动和观念上都很活跃的建筑师对于建筑是如何思考的——其中有建筑大师的传承和影响,也有一个年轻建筑师对于建筑在当下应该如何回应社会与技术变化的思考;

以及,一个创造者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如何生存,如何努力维持和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详谈》:一部以人为单位的价值创造史/与我们时代的优秀同路者对话

《详谈》丛书,是一个长期的知识工程。作者李翔会努力找到这个时代优秀的商业实践者和价值创造者,请他们分享种种实践经验、做事方法,以及经历过的挫败和收获。这套书,献给始终保持开放与好奇的你。


展开
精彩书摘

胡同和3.0家庭

 

 

李翔:你现在会跟很多中国建筑师交往吗?

青山周平:平时比较少。但是最近有一个大的开发项目,项目方面会选一些建筑师一起参与,你负责这个,他负责那个,类似这样一个模式,所以最近比较多。一个是这种项目上会有见面和沟通,另一个是在论坛和活动上面会有。

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和建筑行业是完全隔开的,建筑学的一群人和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完全不一样,互相没有特别多的连接。他们的风格也不一样,在说的事情也不一样。我的特点是我有点像两个都占一点。

李翔:就是两边都做一点?

青山周平:左边的脚在这边,右边的脚在那边。

 

李翔:马岩松在建筑师里面属于非常幸运的吗?

青山周平:我觉得是比较适合现在的时代。是时代需要他这样的一个感觉。

 

李翔:回到胡同那个话题,你之前对胡同的认识,跟你实际居住在里面,对它的感觉应该会有很大的差别吧?

青山周平:很大的差别。之前是通过一些信息来理解胡同的,网络上的信息,或者学校里面会学一些胡同的基本格局这些东西,更多的是从一个传统街区,传统建筑的角度去解读胡同建筑,类似我们去理解其他国家的老街区、老建筑。在里面生活之后,它对我来说就变成一个很有未来感的街区,或者说一个生活空间。这里的未来感,是对我们这段时间大量建设的新的城市的一种批判。

胡同是不断给我另外一个视角的生活空间。有几个点吧。一个是它的尺度的问题,它是以人的尺度做的空间,胡同里面连车也是小的。这个尺度的感觉跟新城市的感觉不同,新的城市是以汽车的尺度和速度做的设计和规划,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另外一个点是胡同中建筑跟自然的关系。当然新的城市也有很多自然的元素,比如会有很多的植物,但都是被建筑师设计出来的,是为了提供一些美观或者舒适的感觉,有点像是最后添加上的感觉。胡同里面更多的感觉是,自然的东西和建筑是平等的,是一对一的感觉。比如很多树比建筑更老,是一直留在这里的。建筑一直在变,树也一直在长。其实胡同的生活里如果没有树的话,比如现在把胡同里面的树都砍掉,这个胡同是不成立的。胡同建筑的光线会受到树的影响,比如这是胡同的房子,太阳的光线夏天在这儿,冬天的时候就会在那儿。生活在里面的时候,感觉到冬天时太阳光直接照过来,比较暖和,夏天时光线被树挡住,特别凉快。通过光线的变化,会感受到北京自然的规律和胡同的建筑有一对一的平等关系。这是没有在胡同生活的时候不会发现的。

所以在胡同里面,自然的东西不是为了观赏而后面添加的,它是一个比较本质的存在。这也是在批判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排除了自然的存在。而在胡同里,自然和人是平等的状态。曾经有一段时间,人是平等地对待自然的;工业化之后,人越来越把自然的东西按照人的方式去改变。现在很多建筑师,尤其是日本的建筑师,对这个东西比较敏感,我觉得在中国也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只是环境的很多要素的其中一个而已。我的这样一个思维方式,也是在胡同里面提升的。

第三个点是我讲过的共享的生活方式。胡同的生活中,他们的房子都很小,厕所也在外面。我之前生活的胡同的邻居,一天基本上都在外面,吃饭是在外面,看电视也是三脚架拿出来,放在那边看视频,刷牙也在外面刷。我的邻居打扫院子的时候也会打扫我这边的院子,因为他觉得这个院子也是他的。我往外面晾衣服,下雨的时候他们也会收起来,因为觉得我的衣服也是他们的衣服。他们的小孩子也会直接到我们家玩,结束了就走,他觉得我的房子也是他的房子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生活上遇到的细节的东西,让我感觉胡同里面的家和房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房子是小的,但是生活或者家是很大的。这是批判现在的高楼住宅,家和房子高度一致,房子的面积和生活的范围是一致的,所以没有人打扫公共区的走廊,因为他们觉得那个不是我的,是别人的。这让我会去思考这种共享的生活模式。

理解了这种现象之后,再看到现在年轻人生活模式的时候,会觉得年轻人可以按照胡同的方式去生活。原来给爸爸妈妈加一个孩子的家庭设计的住宅,通过现在像自如这样的平台,把每个房间租给普通的年轻人。这有点像把设计给家庭的房子,勉强租给一个一个的年轻人,其实是有出现一些矛盾的。这个矛盾就是每个时代当家庭出现变化的时候,新出现的家庭和已经存在的住宅模式之间都会产生的一些矛盾。

这些矛盾需要提出一些新的模式来解决。比如说过去大家庭一起生活的时候,有土楼、四合院这样的住宅,这是适合一个家族生活的模式。但是家族越来越弱化,变成爸爸、妈妈、两个孩子或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们没有办法住在四合院里,于是就出现了两室一厅、三室一厅,住宅高楼这样的模式。现在大城市慢慢变成新一代的家庭,我叫它3.0版本——这是我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家庭出现了。东京有一半的家庭是一个人的家庭。过去当然是两个人、三个人的家庭多,但是现在越来越少,一个人的家庭越来越多。一个大的趋势是这样的。中国的大城市也是。这个时候需要一个3.0版本家庭的生活模式。对我来说,胡同的社区的感觉,是一种灵感的来源。

 

 

 


展开
目录
青山周平是谁
访谈
综合体、建筑师和业主
父亲的影响
休学旅行
“对风险相对不敏感”
西方和东方的建筑
到东京大学读硕士
环境和建筑的关系
不同学校、不同风格
毕业之后的路径选择
从博士到创立自己的工作室
胡同和3.0家庭
胡同生活的舒适度
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
自己的事务所和《梦想改造家》
互联网知名度
风格和变化
寻找创意突破的方式
前辈的影响
好的建筑师和明星建筑师
穿越时代的建筑
控制和失控的设计
设计方向
跟业主打交道
选择项目和满足要求
要有余地做不赚钱但有意义的项目
矛盾和不能太舒服的状态
让·努维尔和库啥斯
疫情会改变建筑吗
作品
建筑师的多重角色
主题和关键词
材料的选择
盒子是建筑最纯粹的形式
杭州失物招领
%Arabica咖啡馆
改造和新建
盒子社区
建筑与媒介
附录 访谈中提及的青山周平作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