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黄运炎自传(益加益集团创始人)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0342967
  • 作      者:
    作者:黄运炎|责编:刘姝辰
  • 出 版 社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中黄运炎故事的魅力,除了“真”,还有接地气。沿着黄运炎的人生轨迹,我们不难窥见大多数出身草根的60后企业家的影子。他们经历过那场长达十年的浩劫,又成长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经受过各种思潮的洗礼,遭受的苦难仿佛无边无际,却从不肯轻易认输,劈波斩浪,勇往无前。 黄运炎的成功不可复制,但他屡败屡战、永不服输的精神值得学习。他于困境中的拼搏努力、在逆境中的乐观向上,或许能为正处于困惑中的人们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
作者简介
黄运炎,1961年12月22日生,湖北孝感市益加益集团创始人,湖北省安陆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市书法协会副会长。还作为民营企业家入选当地政府文献《孛畈镇志(1949-2015)》。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为湖北企业家黄运炎先生的自传,全书由他亲笔撰稿完成,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寒门少年,成长为拥有近千名员工的集团公司的掌舵者的故事。作者笔触真挚,将他的奋斗历程和心路历程娓娓道来,他身上所展现出的正能量,对当下处于迷茫中的人们是一种激励。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我的故乡古村黄寨
由湖北安陆城沿涢水向北15公里,渡口西岸,东经113.34度、北纬31.24度,有一个村落名叫黄寨大塆。渡口东岸是广水市平林镇,北面不远处是随州府河镇,西面是檀岗村。黄寨村以黄寨大塆为主体向南延伸至沟子边村落和骆家湾,地处安陆、广水、随州三县交界处。
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塆里总人数七百多人,几乎清一色都是黄姓家庭。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外迁,到2021年留居人口不足百人。
我的故乡属于丘陵地貌,小山低平(平均海拔约50米)、植被稀少,道路起伏、蜿蜒曲折。除了沿涢水河边有少量冲积平地外,其他庄稼田地多夹杂在两山之间。人均耕地面积仅0.6亩左右,是典型的人口多田地少、自然资源贫乏、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
近年来,塆里的大多数人流向了城市,大量田地被闲置。
黄寨大塆是个古村庄,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50多年前的明朝初年。当元朝土崩瓦解时,天下混战,各路义军为了争夺帝位逐鹿中原,战到最后,安徽朱元璋和湖北陈友谅展开决战,主战场就在湖广地区,安陆、随州一带兵灾尤重,战火所及之处,赤野千里、土焦屋圮、田园荒芜、人口锐减。
公元1362年,随州义军领袖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国,从麻城、孝感两地强行征掠二十多万乡民迁往四川,让本就“十村不一户、百里无人烟”的湖北变得更加荒凉,史书记载“楚地榛莽千里,阒无人迹”,这就是历史上罕有人知的“徙楚实蜀”。及至朱元璋建立大明,湖南、湖北“两湖”地区仅剩下约174万人口。为了恢复生机、均衡人口,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初,明政府启动了规模宏大的国家工程“江西填湖广”(这里的湖广指的是湖南、湖北广大地区),将江西三分之一的人口整村整镇地迁往湖广。在这场持续了24年的史诗级大迁徙中,两百多万江西老表辞别故土,跋山涉水,源源不断地进入湖广和安徽,在湖北落户的就有69万之巨!
史书载录:“洪武初,诏豫章各大姓从黄占籍。”也就是说,朱元璋下诏敕令江西黄姓人家率先迁徙,然后其他大姓家族陆续迁至黄姓拓荒点落籍,成为黄姓属从。洪武二年秋初,第一批黄姓移民大军中有一位江西饶州瓦屑坝的举人黄宗文,带领全家老少五口,从鄱阳湖走水路进长江,逆流而上,耗时月余,到达湖北麻城。在麻城休整十多天,官府将其调籍到德安(今安陆)。当时为了鼓励江西移民,实行“插草立界”的垦荒政策。所谓“插草立界”,是说只要脚力好,三天内任你走多远,但凡插上草标的区域都属于这户移民所有,而且政府允诺五年不收田赋。
于是,黄宗文一家驱赶牛车离开德安,跨过洑水,一路向北,又走了几公里,日渐黄昏,一家人在涢水西岸的邓家庄停下了迁徙的脚步。
邓家庄坐落在龙山脚下,村子荒废多年,几栋民房早已倒塌废弃,触目皆是荒烟蔓草、断壁残垣。黄宗文一家在此安顿下来,他们“砌石为屋,搭草为棚”,又在周边圈了两千多亩坡地水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日子。
随着黄氏子孙日渐增多,黄宗文以族长身份上书德安府,申请改邓家庄为黄家庄,这一年约在洪武二十五年,即公元1392年,“江西填湖广”停止的那一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黄家庄也数度更名:邓家庄一黄家庄一黄府三旗一黄家砦一同兴一社一黄砦大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砦正式定名黄寨。
黄寨名称的演变,可谓一个名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个时代。
记得父亲16岁时爷爷就故于意外,奶奶带着未成年的四子两女挤在一处不足百平的木屋里艰难度日。作为弟弟妹妹中的大哥,父亲比其他同龄人承担得更多。
24岁的父亲迎娶17岁的母亲成家后,便开始想方设法建新居。含辛茹苦两年,房子终于建成,于是,父亲带着母亲和不到一岁的我搬进了新居。
建房前,父亲最后选择西城墙(祖上为防匪患而修建)头寨塆地势最高的位置安置新家。站在那里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整个寨塆、向东远眺涢水对岸的平林古镇及广水的寿山。
为了建造这栋房子,父亲常常起早贪黑,利用工余时间挖地基、挑石头,像燕子衔泥一样一砖一石累积、一点一滴寻找着椽子、檩条等建房材料。没钱买砖,就在模板中填土夯实做墙体,做完两间半土瓦房硬是花了两年多时间。
我在这个充满心酸回忆的房子里住了差不多三十年,儿子黄磊和黄文驰也出生在这里。
直到2012年春,这个古董式故居被我们改造成徽派建筑,取名“黄家苑”。现在的黄家苑是个标志,它告诉我们及后人,无论将来定居在哪里,我们的根永远在黄寨。
P3-5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我的童年我的家
一、我的故乡古村黄寨
二、我的父亲母亲
三、我的弟弟妹妹
四、我的玩具情结
五、染血的道钉
第二章 寒门学子——风雨求学路
一、没有学校的小学
二、勤工俭学的中学
三、再读一届高中
第三章 乡村教师—为理想而放弃
一、从读书人到买卖人
二、擦肩而过的执教机会
三、成为乡村英语教师
四、毅然辞去教师职业
第四章 走出安陆——谷底人生苦挣扎
一、梦破蒿桥军营
二、苦撑葛洲西坝
三、跌跤预制板厂
四、难咽沙市团年饭
第五章 亲情爱情——我的情感与遗憾
一、被流言吹散的初恋
二、憾别笛子姻缘
三、送儿留学喜忧参半
第六章 闯荡武汉——绝地反弹终有时
一、半年打工路
二、鲁巷“三结义”
三、久旱逢甘霖
四、扎心的贷款
五、升级的挂靠
第七章 决然北上——京城的商海沉浮
一、“五虎”联手创“拓创”
二、折戟沉沙理士博
第八章 从头再来——带头创办益加益公司
一、锁定榨油机
二、“七匹狼”的圆梦之旅
三、扬帆启航“益加益”
四、败走南山
五、“清大校业”阻击战
第九章 回到安陆——益加益公司破浪远航
一、家乡招商局来人了
二、重建老住宅
三、创办益加益公司产业园
附录一 多种场合致辞选
一、在产业园落成典礼上
二、在产业园首届职工年会上
三、在2019年职工年会上
四、在2021年分公司职工年会上
五、在分公司动员大会上
六、在自己60虚岁生日宴会上
七、在老三运炼50岁生日宴会上
八、在黄磊婚礼答谢宴会上
九、在黄文驰婚宴上
附录二 修谱撰文选
一、《宗谱》序言
二、修谱倡议书
三、在宗文堂宗亲募捐会上
附录三 参与政协思致远
一、在市政协会议上
二、政协会议提案一
三、在市教委“金秋助学”捐款活动上
四、抗击疫情,从我做起
五、政协会议提案二
附录四 《孛畈镇志》第五章 民营企业家(摘文)
一、穷则思变,带头拼搏
二、益加益公司黄运炎访谈录
本书推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