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袁世凯与晚清三十年
0.00     定价 ¥ 6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5411392
  • 作      者:
    作者:汤伏祥|责编:隋丹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历史畅销书十年后全新设计修订再版

袁世凯研究专家骆宝善、袁世凯之孙袁家诚作序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汤伏祥,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编审,代表作有专著《恩怨沧桑:现代文坛恩怨一瞥》(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外国人眼中的袁世凯》(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船政与民族复兴》(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及散文集《因你而美》(海峡书局2016年版)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汇集了七位与先祖有关系以及有密切交往的不同身份的外国要人对先祖的评价,把这一段真实史料介绍给读者,使人们从另外一个观察角度丰富了对袁世凯的认识。 本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对那个时代背景、所受教育以及思维方式作出了历史的、设身处地的考察和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外交手腕,传李衣钵

 

“外交”二字对于近代中国人来说是尴尬的字眼。在 1840 年以前, 中国是无所谓外交的。从汉以来,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只知道有朝贡的国家、使臣,是礼部职责事务。鸦片战争后,中国统治者才从天朝王国的心态中惊醒—居然还有跟中国平起平坐的国家,于是有了所谓的外交事务。但即使在国门被迫开放后,当时的统治者还是不习惯跟洋人打交道,对洋人的心态要么是鄙视,满怀所谓的爱国之心,要把洋人赶出国门;要么是媚外,一味地巴结洋人。近代真正领悟到外交为何物的当属李鸿章。李鸿章可谓近代外交事业第一人。虽然他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并不能根本解决当时中国的外交困境,但他毕竟让中国活跃于国际舞台。可以说,如果没有李鸿章的卓越外交才华,没有他的外交活动, 中国近代的外交历史可能就空洞无物。有人称李鸿章是中国的 Grand Old Man(元老),就像格莱斯顿(Gladstone,1809—1898 年,英国政治家,于 1868—1898 年四度担任英国首相)是英国的、俾斯麦是德国的、加富尔是意大利的 Grand Old Man 一样。李鸿章去世后,谁人能接替李鸿章呢?纵观当时的中国,唯袁世凯是矣。袁世凯不仅务实、有政绩, 辛丑年护驾有功,而且也善于与洋人打交道,善于外交事物,可以说袁世凯接替李鸿章,是中外都认可的。袁世凯也被列强视为当时中国唯一可以与李鸿章相提并论的人。袁世凯接过李鸿章的衣钵后,在近代中国的外交舞台上也的确扮演了不俗的角色。

 

袁世凯自从驻扎朝鲜以来,就与洋人多有往来。驻朝期间,为维护宗主国地位,他方刚气盛,难免对洋人有鄙视的心理,但还是崇尚与洋人交往的。甲午战败后,袁世凯更是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强大,从内心深处萌生了西学救国的强烈愿望。袁世凯后来的改革为什么多主张向西方学习呢?这既与他在朝鲜的经历、历练、耳闻目睹有关,也与他开放的心态有关。处于国际浪尖的朝鲜,风云际会,袁世凯在这漩涡中,渐渐体味到盲目自大的恶果, 明白了西方强大的根本动力,意识到中国要强大,就必须彻底更新,以西学推动进步。甲午战败更是直接的刺激因素,随后袁世凯对西学有了更迫切的要求。袁世凯崇尚西学,也多尊重洋人,这在义和拳运动中,已经很明显了。但袁世凯绝不是洋人的走狗,不会为了西学而媚外,在崇尚西学与处理外交事务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袁世凯处理外交事务,所思考的角度,多从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出发,所展示的手腕,也多有李鸿章的味道。

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就完全接过了李鸿章的衣钵,成为新政时期外交事务的主导者。袁世凯接任后,处理的第一件交涉事务,就是如何收回天津和关内外铁路(接收铁路,这在上文已经提及)。天津是庚子事变中,被八国联军强占的。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袁世凯以直隶总督身份在北京要求列强把天津交还中国。列强以慈禧还没回京,不予谈判交还为借口,企图长期强占天津。袁世凯从国家主权角度思量,不断从中斡旋,谈判取得进展,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列强中除了德国的军事指挥官,以及俄国的态度不明朗外,都同意将尽快从天津撤出。在其他各国驻华代表的压力下, 所有在华的军事指挥官最后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月十二日, 在二十八项条件和两项建议之下, 达成归还天津的协议。其后各国外交使馆再降低要求,袁世凯于七月同意接受,八月十五日列强所组成的天津临时政府正式将天津交还袁世凯。这是袁世凯在处理外交事务中交出的一张较为满意的答卷。

袁世凯在处理外交事务中,其思维特点和外交策略,多从维护国家主权角度出发,有强烈的主权意识,典型的如东北问题。东北由于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资源,从19世纪末起就成了列强觊觎的对象。列强中又以日俄野心最大,尤其是庚子事变后,俄国更是大举入侵东北,日本也不甘示弱,企图强占东北。1902 年,日本与英国签订英日同盟,对抗俄国在东北的扩张。针对这种状况,袁世凯也在思考、寻求与欧洲列强的合作,共同开发东北,以对付日俄在东北的野心,维持中国在东北的主权。在1903年至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袁世凯的策略是联合英、日两强和美国,共同对抗俄国在东北的势力(袁对沙俄的野心,向有戒备—这点似乎比李鸿章看得更远)。为此, 英日美希望中国能在东北开放更多的城市。不过,袁世凯却顾虑此举恐将引起俄国的报复,并影响中国的主权。所以直到 1903 年末,袁世凯才答应美、英、日等国,在中国的控制下,将开放“自开港”,以牵制俄国。袁世凯的这一做法有如当年李鸿章以夷制夷的策略,特别是联合美国,是袁世凯外交策略的一大进步。美国基于在华经济利益的考量以及美国国家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会支持中国领土完整。纵观近代历史,美国是对中国侵略最少的国家,庚子赔款的钱也没有拿走,而是在中国建了所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05年日俄战后,袁世凯更是极力主张与美国来往,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袁世凯主张尽量减少与美国发生冲突,例如在1905年,清政府因美国在其国境内迫害中国侨民,因而支持国内抵制美货,但袁世凯力排众议,主张应该严禁抵制美货的行动。

 

展开
目录

引 子 001


有人说袁世凯恰似三国时的曹操,于治世则为能臣,遇乱世则可为奸雄。而他人生的结局、选择,实则与曹操、刘裕、杨坚等人差相仿佛,按理说他也有拨乱反正、一统中华之功,应该稳居一朝太祖的牌位。然而却遭来谩骂,非议颇多。或许这正是历史的无情,一旦在关键的步骤上走错了,那就很难翻身了。袁世凯从一个淮军中低级官吏到大清帝国的内阁总理,进而到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这一过程的完成,绝非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他所产生的影响,至今还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第一章 袁世凯与甲午之战 005


甲午之战是近代中国最为耻辱的战争之一。有人说,是袁世凯引来了这场战争。然而,他是否在实际上促成了那场战争,至今仍是莫衷一是的问题,这至少说明袁世凯与那场战争的爆发有某种关系。


厕身军界,崭露头角 008

机智果敢,可谓能矣 013

驻朝总理,正名身份 018

专横跋扈,引来不满 022

阻朝联俄,操纵外交 025

培植事大,与朝不睦 030

发展商务,维护华商 035

贷款示惠,控制海关 040

矛盾激发,日本虎视 043

失策苦撑,仓皇回国 047

兼办抚辑,难逃失败 052


第二章 袁世凯与维新运动 059


维新运动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改革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把戊戌变法的失败归结为袁世凯的告密所致。但后来的史实证实袁世凯告密是在慈禧发动政变之后,客观地讲,袁世凯的告密行为不是引发政变的直接原因,但加剧和扩大了慈禧的镇压行动。鲜为人知的是,袁世凯与维新运动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众人举荐,重得赏识 062

万言新政,耳目一新 068

小站练兵,创新军制 081

严肃军纪,培植势力 086

练兵有成,声名鹊起 092

维新蓝图,真知灼见 096

戊戌政变,背来骂名 102

负疚不安,认真行事 106

巡抚山东,剿灭民团 112

推行改革,新政初显 119


第三章 袁世凯与晚清新政 125


晚清新政是近代中国的系统改革,也是一段值得国人永远铭记的政改历史。晚清新政是全面、系统的。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几乎同时进行了教育制度、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法律制度、政治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袁世凯作为晚清重臣,在晚清新政中,较一般大臣更为积极。改革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相当一部分是在袁世凯的推动下完成的。


东南互保,庚子获利 128

直隶总督,势力大增 133

新政主张,切而易施 139

整饬吏治,革新痼弊 144

扩充北洋,强盛军力 152

警察制度,一手操办 157

司法改革,首推其功 165

狱政改良,风气之先 171

废除科举,兴办教育 177

注重人才,鼓励留学 183

发展经济,倡导实业 188

财政金融,样样作为 193

振兴农务,极为尽力 199

铁路交通,一番作为 203

外交手腕,传李衣钵 210

主倡立宪,开明政治 216

多事之秋,下野归乡 222


第四章 袁世凯与大清落幕 229


虽属被逼无奈,但清廷并没有完全被敌手击败,京城也未曾被攻破,甚至在还有能力控制战火的情况下,清朝却谢了幕。不是你死我活的战火,把清朝葬送火海的;而是历史的潮流、民意的力量,要让这个王朝随之东去, 要让整个帝国制度随之东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不是完全依靠武力解决一个王朝的归宿,而且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次。袁世凯对这个帝国制度的谢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清闲垂钓,关注局势 232

思想传播,暗中支持 236

时局危急,重新出山 240

内阁总理,重掌大权 247

观望时局,艰难谈判 251

审时度势,附和共和 258

优待皇室,大清落幕 263

功过是非,任人评说 269

附录 1 谈谈袁世凯与辛亥革命 274

附录 2 袁世凯的图强思想与改革实践 281

原版后记 288

再版后记 29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