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简明中国通史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5575705
  • 作      者:
    作者:余蔚|责编:郭明//王超|总主编:李学勤//郭志坤
  • 出 版 社 :
    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1.著名学者,专业可靠:作者余蔚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宋史学会理事,为国内宋史学界的青年才俊,他精研宋史多年,长于宋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不为过去史学界一些“主流”观点所束缚,具有广阔视野,新颖的视角,不仅为本书在史实和文献方面提供了专业保障,还推陈出新,为本书的创新观点提供了充分条件。

2.偏重政治,个性鲜明:本书描绘了宋代的政治变迁、制度设计、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以政治史为主,将宋代历史分成兴起、守成、争执、突变、中兴、僵持和沉沦七个时期。全书十一章,有关政治部分的书写就达到了九章,这也代表着作者眼中的宋史样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3.重回历史,客观真实:在本书之中,作者对许多宋代历史上的重要问题,重新回到历史情境中进行同情之理解。比如,对于宋辽宋金和议、熙丰变法、高宗收兵权杀岳飞等事件,作者没有站在片面的立场进行解读,而是从宋代的历史和当时实际的效果中予以评析。这些内容与视角,可以为普通读者提供新的看待历史的方式。

4.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本文虽然语言文雅,但整体行文通俗易懂;而且配有一百余幅插图,以文释图,以图佐文,图文并茂;附录的皇帝世系表和大事记,也极大地方便了大众读者阅读本书,快速了解宋代历史。


展开
作者简介

主编之一李学勤(1933—2019)

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与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2013年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和“孔子文化奖”,2014年获首届国学大典“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甲骨学研究、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学研究等多学科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等学术主张,引领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出版了《殷代地理简论》《东周与秦代文明》《古文字学初阶》《新出青铜器研究》《比较考古学随笔》《走出疑古时代》《简帛佚籍与学术史》《重写学术史》《中国古史寻证》《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清华简及古代文明》等学术著作40多部。


主编之一郭志坤

出版家,历史学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出版界称为“学者型编辑”。曾担任文汇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荣获首届上海出版人金奖和“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策划了《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和“中国断代史系列”丛书,主编了《贤哲自述丛书》《香港全纪录》《澳门全纪录》,并著有《秦始皇大传》、《隋炀帝大传》、《荀学论稿》、《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与陈雪良合著)、《提问诸子丛书》(与陈雪良合著)等。


著者余蔚

1974年生,浙江宁波人。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学会理事,以宋辽金史、历史政治地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出版有《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监察体系运作机制研究》《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宋代政治史的书写为主干,将两宋分成兴起、守成、争执、突变、中兴、僵持和沉沦七个时期,详细梳理了宋代政治演变的历史脉络,对于宋朝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每个时期的政治状况、军事形势等皆有精到的分析和概述。同时,该书还简要叙述了宋朝周边的辽、西夏、金、蒙古等古代兄弟民族政权的兴衰,以及彼此之间战争与和平、分歧与合作的关系。另外,该书对宋朝的政治体制、经济、社会与文化也有简明扼要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展开
精彩书摘

北宋灭亡

太原沦陷之时,北宋灭亡的命运便很难避免了——假如金军没有重大失误的话。原因有三:第一,宋中枢的抵抗意志已完全崩溃,一州一县的分散抵抗不可能扭转局势;第二,太原已失,河北诸州基本上也不可能抵抗东路金军的进攻,开封北面失去坚实屏障;第三,救太原的过程中,宋已消耗大量兵力,种师中、姚古的陕西部队溃散,真定府守将刘韐率领的数万河北兵也同样被击溃,加上其他多支援军及河东本地军队,损失不下三十万,而要将陕西剩余军队都集结起来,时间已来不及。

比起上次围城,此时的形势要恶劣得多。宋军甚至在人数上已没有优势了。金军两路统帅小心翼翼地协同步调,部分宋境重镇,甚至过而不攻——若在开封城下诱宋军来援,以金人擅长的野战解决问题,比起围攻坚城岂非省力得多?

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二十四日,完颜宗望率东路金军到达开封城下;闰十一月初二,完颜宗翰也率西路军从太原一路赶到开封城下。时“勤王兵不至,城中兵可用者惟卫士三万”,开封军民倾力血战,以御十万金军。但困守孤城的结果是没有悬念的。金军尽克周边诸城,以十余年来习得的各种攻城方式施于开封,而宋军技穷,乃以“神人”郭京的“六甲神兵”出城应战,为金人掩击溃回,金军遂尾随而入。苦守二十五日之后,开封外城沦陷。

钦宗最后一次表现他的所谓勇气,亲自来到金军营地请和。金人扣留了钦宗,又挟“太上皇”及“太上皇后诸王王妃公主驸马都尉等出宫”至营地。此时请和当然已无可能,亡国之势已成。金军统帅不顾百官万民“存立赵氏”之请求,要求众人另举异姓为帝。众人遂推举前宰相张邦昌,劝他暂时“接受”帝位,以安金人之心,俟其退军,另作他图。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同月,搜罗府库所余财物、皇家各种礼器,劫持两任宋帝及在开封的所有宗室、宫人、内侍、工匠,部分官吏,尽皆北迁,意图令赵氏无法复国。

一位轻佻的君主,在百年难遇的变局面前,将国家步步导向灭亡,这给后人以极恶劣的印象。从宋、金结盟,议共同灭辽而分其地,到金攻陷开封、灭北宋,其中的每一步,宋人似乎都犯了错。整个过程,当然被看作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亡国前夕,即有人公开批评徽宗的政策,南宋时更有人在朝堂之上提出,从一开始,想要回幽云之地,就是一个极大的失误。若非我们主动想得到土地,也就不至于在攻燕时泄露虚实,也不至于因为平州而背约,更不至于再次撕毁城下之盟而拒不割河北三镇,最后就不至于南渡了。但是,我们若是把海上之盟,当作宋人在周世宗、宋太宗、宋真宗三朝四次北伐的延续,当作澶渊之盟一百多年以后,大一统情结的反弹,那么徽宗的动机,未必应受谴责。在这一百多年的和平时期里,宋在军事上明显是处于弱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地理形势上,处于河北平原的边境不适于防御,辽人就曾尖锐地指出,白沟这道防线,一苇可渡。故而,若有更往北的幽云形胜之地作为边疆,那么不管北方是辽是金还是别的什么政权,宋的防御就有利得多。而宋对于平、营、滦三州的执着,其实是出于同一原因,即获得平州境内的榆关,东北境即能构成完整的防线。金灭辽的大变局可遇不可求,借此以重构防御体系,符合宋政权的利益。

只能说,唯一可以确定的错误就是兵力如此之弱而不自省,神宗以来对于革新成果的高估,不仅在此后成为一种惯例,且在徽宗朝臻于极致,更在此基础上豪掷兵财、轻开战端,完全失去了仁宗朝以前与国家的实力相匹配的理性。等到发现自己缺乏实力后盾之时,超迈祖宗、成就伟业的幻想,令徽宗无法在挫折面前止住步伐,希望靠“谋略”——实际上是取巧——来实现战略意图。不过,缺乏武力的支持,谋略同样行不通。更不幸的是,这些“谋略”是建立在违约行为之上的。军事失败所体现的无能,违背盟约所体现的无信,令金人对徽宗的态度急剧转变。如金初势力最大的将领完颜宗翰,原先对“赵皇”颇怀敬意,对宋的国力不乏畏惮,认为宋既立国百余年,必有强大国力保障方可。不过两国交往数年,深悉宋的真实情形之后,完颜宗翰变成了对宋最强硬者。而钦宗和他的大臣们在签订城下之盟后,立即毁诺,更使宋金关系走向绝路。那些声称自己是为国家和祖宗着想的朝士,并没有考虑到,本国有没有能力偿付违约的成本。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徽宗没有区别。若宋方不是数度毁约,金是否会兴师灭宋?宋之富庶与无力,必会引起金之觊觎,然而金人未必会直接进行攻击,更不致灭之而后快。证据何在?在于金先后立伪楚、伪齐政权,而并未立即将所得宋地直接并入本国疆域。直至十年之后,对本国的疆域有了新的构想,才再度兴兵攻取了淮河以北。可以说,“靖康之耻”的发生,主要是徽宗于政治道德、政治智慧的双重缺失所致,也是北宋后期六十年的革新事业日益畸形的结果。


展开
目录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大唐的遗产

五代的形势   /  009

契丹踏入中原   /  012

幽云十六州   /  016

第二章 兴起:太祖、太宗朝

从夹马营到陈桥驿   /  024

杯酒释兵权   /  029

未完成的统一进程   /  032

太祖的兄弟关系及末年迁都之争   /  036

烛影斧声   /  042

终结十国与宋辽开战   /  048

“抑武”的制度保障   /  052

文治与科举、学校   /  056

第三章 守成:真宗、仁宗、英宗朝

对峙的巩固与鼎立的酝酿   /  063

东封西祀   /  068

宋夏战争   /  073

关南誓书与宋辽夏三边关系   /  078

宋的南疆政策与侬智高之乱   /  082

仁宗朝的军事形势与财政状况   /  086

第四章 争执:神宗、哲宗朝

因忧患而思变   /  095

“理财为方今先急”——新政的主要内容   /  099

“三不足”与“一道德”   /  105

整饬军政与开边   /  111

翻云覆雨   /  118

第五章 突变:徽宗、钦宗朝

“端王轻佻”   /  126

开边的新成果与宋的幽云情结之泛起   /  131

辽的统治格局及其危机的产生   /  133

辽金战争与“海上之盟”   /  138

北伐幽云   /  140

盟邦反目   /  144

第一次围城和城下之盟   /  147

北宋灭亡   /  152

第六章 中兴:高宗朝

逃亡   /  160

防线的重建与政权的重建   /  164

宋与伪齐的战争   /  172

和战之间   /  176

和议与收兵权   /  179

达成和议的外部环境——“恢复”的困境   /  184

秦桧专权   /  190

完颜亮南侵与高宗之退位   /  195

第七章 僵持:孝宗、光宗、宁宗朝

隆兴北伐与和议   /  204

金的政局动荡   /  208

“独断”与“近习”用事   /  212

两宫不睦与光宗“禅位”   /  216

庆元党禁   /  224

开禧北伐   /  229

史弥远专权与理宗之立   /  235

蒙古侵金与宋金混战   /  238

第八章 沉沦:理宗、度宗、恭帝朝

理宗的身份危机   /  248

李全之叛及宋失山东   /  252

宋蒙联合灭金   /  255

端平入洛与宋蒙战争的爆发   /  259

理宗朝的宋蒙战争   /  262

贾似道的时代   /  267

襄阳失守与宋之灭亡   /  273

厓山海战   /  277

第九章 宋代政治体制概说

中央的权力架构与权力平衡   /  287

地方行政   /  291

财政   /  295

科举   /  301

第十章 宋代的经济与社会

工商经济与城市网络   /  311

城市生活——以开封为例   /  316

海外贸易   /  323

社会救济   /  329

第十一章 宋代的文化

理学   /  338

史学   /  344

宋词   /  350

科技   /  352


结束语   /  357


主要参考书目   /  361

附录一:宋代大事记   /  365

附录二:宋代皇帝世系表   /  372

重版后记   /  37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