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沉暮与新生(明)/简明中国通史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5576146
  • 作      者:
    作者:张海英|责编:武波//王超|总主编:李学勤//郭志坤
  • 出 版 社 :
    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时间为线,勾勒成画: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明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剖析纷繁复杂的政治格局和历史暗涌,展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明代社会图景。

2.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作者对明代社会的历史发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既作深入浅出的解读,又带有一定程度的理论思考,同时对明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以及历史疑案作相应的通俗考释与解说。


展开
作者简介

主编之一李学勤(1933—2019)

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与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2013年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和“孔子文化奖”,2014年获首届国学大典“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甲骨学研究、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学研究等多学科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等学术主张,引领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出版了《殷代地理简论》《东周与秦代文明》《古文字学初阶》《新出青铜器研究》《比较考古学随笔》《走出疑古时代》《简帛佚籍与学术史》《重写学术史》《中国古史寻证》《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清华简及古代文明》等学术著作40多部。


主编之一郭志坤

出版家,历史学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出版界称为“学者型编辑”。曾担任文汇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荣获首届上海出版人金奖和“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策划了《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和“中国断代史系列”丛书,主编了《贤哲自述丛书》《香港全纪录》《澳门全纪录》,并著有《秦始皇大传》、《隋炀帝大传》、《荀学论稿》、《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与陈雪良合著)、《提问诸子丛书》(与陈雪良合著)等。


著者张海英

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明清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经济思想史领域的研究工作,讲授《中国古代史》《明清史》等课程。已出版《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等学术专著。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洪武开国”讲起,以明朝的政治演变为主线,对明朝的治乱兴衰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述了严刑重典、宦官干政、内阁倾轧、倭寇之乱、皇帝荒政、晚明党争、农民起义、明清鼎革等影响明朝衰亡的重要事件,对明代重要的历史事件、关键人物以及历史疑案做了通俗的考释与解说。最后,对明代的文学、思想、科技等也做了简明的概述。
展开
精彩书摘

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是指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1592—1600)间,先后在明王朝西北、朝鲜和西南边疆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三次战役分别为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明朝三战大获全胜,国力亦蒙受重大耗损。


宁夏之役

宁夏是明代边陲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主要是防御蒙古人。洪武五年(1372)废府置卫,始终实行卫所制度。这里的情况较之其他地区有些特殊:军多民少,以军代政。统治机构也不同于其他地区,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混合体,由宗室王公、镇守太监、巡抚、总兵等构成。

叛乱的哱拜本是蒙古鞑靼人,明嘉靖年间因得罪酋长,父兄被杀,他投奔了明军。哱拜降明的嘉靖末期,正是明朝与蒙古兵连祸结、战争不已的时候。哱拜降明之后,便以其勇武善战、熟悉蒙古情况受到了明廷的重用,历游击、参将,万历十七

年(1589),哱拜被提为副总兵,致仕后,其子哱承恩袭位。

哱拜以蒙古降人归附明朝,他久经战阵,在宁夏颇具威望,因而也积蓄了相当可观的力量。但是,作为出身异族的将领,哱拜在明廷任职也不是事事如意的。由于明朝廷臣受到“夷夏有别”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哱拜也不时遭受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他身上似乎总是潜伏着一种不被信任的危险。王崇古、萧大亨、梁梦龙等人均久历边镇,熟悉哱拜这样的少数民族出身的将领,较少偏见,哱拜在他们手下往往受到信用,得展其才。但是,一旦封疆大吏换成了“夷夏有别”观念很深的人,情况就不同了。万历十七年(1589),党馨任宁夏巡抚,便疑哱拜“势重难制,每事裁抑之”,终于酿成大变。

万历十八年(1590),被封为顺义王的蒙古鞑靼部首领扯力克借口赴青海礼佛兵犯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明政府任命戎政尚书兼右都御史郑洛为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及宣府、大同、山西等七镇经略,前往剿抚。万历十九年(1591)春,明政府又任命已经致仕的魏学曾为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哱拜统宁夏镇兵随郑洛赴青海作战,奏凯而还。回师后,宁夏巡抚党馨不但不奖励,反而竭力追究其“虚冒钱粮”之罪,哱拜子承恩因强娶民女罪被杖责二十,其义子哱云、指挥土文秀也被裁抑,不予升迁。党馨甚至停发士兵的冬衣布花,减克月粮,终于激起了哱拜及其部下的反抗。

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哱拜纠合哱承恩、哱云及土文秀等,联合军锋刘东旸、许朝叛乱,擒杀了党馨和宁夏督粮道兵备副使石继芳,纵火焚烧了公署,收回符印,释放囚犯,胁迫总兵官张维忠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并索取敕印。张维忠被挟制,交出敕印后自杀。此后刘东旸自称总兵,以哱拜为谋主,以哱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哱云、土文秀为左右参将,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

哱拜起兵后,四处攻城略地,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攻下河西四十七堡,控制了北至平虏、西至贺兰山、东至灵武的广大地区。但哱拜毕竟势单力薄,在明政府各路大军的围攻下,四十七堡尽失,困于宁夏镇孤城之中。在此情势下,哱拜决定赂以重贿,向蒙古军求援。蒙古袄儿都司部首领著力兔欣然答应,至此,哱拜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

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檄,摄总兵事进剿,但叛军恃蒙古支持,势力甚强。此后,明朝特调麻贵驰援,一边攻城,一边阻击蒙古部军,斩获甚多。四月,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同时对蒙古各部也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对那些没有参与哱拜叛乱的蒙古部予以安抚,对于参加叛乱的蒙古军则毫不手软地派兵捣毁其大营,并追奔至贺兰山,将其尽逐出塞。这一策略果然奏效,哱拜一失蒙古之援,宁夏镇城即成孤城,被明军团团包围。城内矢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刘东旸、土文秀、哱承恩等互相残杀,军心涣散。李如松攻破大城后,又围哱拜家,哱拜阖门自尽,哱承恩等人被擒。至此,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哱拜是出身于蒙古族的明朝将领,此次事变的发生、发展及结局,自始至终都和明朝的对蒙政策及其与蒙古袄儿都司部的关系紧密相连。哱拜之乱就其本身而言,只是一次兵变。但这次兵变实际上并不是哱拜一个人的意志,而是在宁夏镇兵中经过充分酝酿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哱拜之乱之所以发展到这样大的规模,关键在于蒙古的介入,明朝动用如此大的力量剿而不抚,原因也在于此。

这次兵变震动西北,波及蒙古,使明朝西北边陲一度处于混乱之中。明廷先后调七镇兵马进剿,两易总督,历时九月余,攻破了宁夏镇城,平定了这次兵变。虽然这场战争以明朝的胜利告终,但在平定兵变的过程中,明政府的边政弊端和腐败明显地暴露出来。战争极大地削弱了明朝西北边防的战略防御功能,同时也给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朝鲜之役

明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皇帝应朝鲜国王的请求,出兵援助,当时称为东征御倭援朝。朝鲜称为“壬辰、丁酉之战”,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这是日本第一次侵朝战争,也是中朝第一次联合反侵略战争。明朝援救朝鲜抵御日本侵略的决策,不仅有着扶危字小、保护藩属国家的因素,也有着维护辽东边疆安全利益的

动机。

万历二十年(1592),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

汉城(今韩国首尔)。当时形势十分严峻。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政治腐败,军队望风而溃。二十天后王京汉城沦陷,两名王子被俘。国王逃往开城,在日军迫近后,又北渡大同江,逃往平壤。至此,朝鲜八道几乎尽遭沦陷。朝鲜国王向明朝皇帝求援。万历皇帝决定东征御倭援朝,接纳朝鲜国王避难。

兵部遵旨出兵,但是对敌情估计过低,只派游击史儒率少量兵马前往平壤。由于不熟悉地理,又遭连日淫雨,史儒兵败阵亡。副总兵祖承训随后统兵三千增援,又遭挫败,几乎全军覆没。

明廷得败讯后,举朝震动,京师戒严。随即决定以宋应昌为兵部右侍郎,经略蓟、辽、山东、保定等处防海御倭军务,出师征讨。同时任命正在宁夏平叛战场的总兵李如松为军务提督,克期东征。李如松是辽东名将李成梁之子,从小跟随父亲征战,深谙兵机韬略,又熟悉朝鲜情况,朝廷对他寄予厚望,期以必胜。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在平壤展开决战,明军取得大胜,一气收复开城、黄海、京畿、江源等地,日军退守王京汉城。李如松获胜后显然轻敌,仅率轻骑向碧蹄馆进发。结果兵败,李如松险些阵亡,明朝军队锐气受挫。

三月,刘、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王京,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其时,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和议。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

万历二十五年(1597),日军再次发动进攻,万历帝朱翊钧下令革去隐瞒事实的兵部尚书石星的官职,任命邢玠以兵部尚书出任蓟辽总督,都御史杨镐经略朝鲜事务,以麻贵为提督,东征援朝。此时,明政府对日本的领土野心已有所认识,援朝兵力明显增加。明军兵分四路,中路董一元、东路麻贵、西路刘、水路陈璘,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死,日军阵脚大乱,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但李舜臣和明军老将邓子龙也在与日军的露梁海之战中阵亡。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

这场战争虽然明政府取得了胜利,但自身也是实力大伤。特别是在战争过程中明朝政治的腐败暴露无遗,成为明朝由盛而衰的一大转折。

丰臣秀吉发动战争的目的,不仅为了霸占朝鲜,而且意欲以此为跳板,“假道入明”,进而实现其“大东亚构想”,甚至妄想把日本天皇的首都搬到北京,建立大东亚帝国。明朝当局对此估计不足,以为只要答应日本方面的“封贡”要求,便会天下太平。其实不然。就在明朝皇帝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不久,丰臣秀吉立即重开战端。在战争的相持阶段,丰臣秀吉突然死亡,日军不得不仓皇撤退。这场战争暴露了日本统治者妄图称霸东亚的野心,丰臣秀吉的后继者们始终没有放弃这种野心,因此,这段历史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播州之役

播州即今贵州遵义地区,明时地属四川,其地势险要,广袤千里。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作为土司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王朝任命。明洪武五年(1372),杨铿归顺明王朝,此时杨氏家族在播州已传至二十一世。朱元璋赐杨铿衣币,仍由杨铿任播州宣慰使。

隆庆时,杨应龙袭任播州宣慰使,他骄横跋扈,极为残暴,作恶多端,激起民愤。重庆府将杨应龙逮至官府问罪。恰逢倭寇侵朝,明政府要各地出兵援朝,杨应龙谎称可出兵征倭赎罪,于是被放回播州。但他归去后并未兑现诺言,反而更加嚣张跋扈,并暗中积蓄军事力量,欲做“半壁天子”,当西南王。

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军三路进攻杨应龙,结果在娄山关大败。后来明政府忙于抗倭援朝,无暇解决杨应龙的问题,只能实行招抚,杨应龙趁机扩充实力。万历二十七年(1599)五月,杨应龙以“朝廷不容我,只得舍命出綦江”为借口,打着“擒王剿叛”的旗号,起兵反叛,进犯綦江城。当时綦江守军只有三千,寡不敌众,綦江失守。綦江是入播州的通道,占领綦江,就能随时出入川、贵地区。且綦江以下,没有雄关险隘,綦江一破,重庆危急。而此时的明政府,此前在西北平定了宁夏副总兵哱拜之乱,在东北刚刚结束长达六年的援朝战争。长期的东征西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政空虚。客观情况不容明政府有任何幻想,必须速战速决,尽快平定。

得知杨应龙再次起兵的消息,明政府急调四川巡抚李化龙兼兵部侍郎,总督川、湖、贵三省兵事大权,前往平叛。同时,经过几个月的调整,从陕西、甘肃、浙江、云南等省,调集二十万军队,号称五十万,开到川贵边境。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月,李化龙兵分八路进攻围歼杨应龙。经过三个多月的征讨,杨应龙被困海龙囤(今遵义西北)。囤破时,杨应龙与其爱妾“自焚而死”。其子杨朝栋、杨以栋,弟杨世龙等人被俘。至此,杨应龙起兵叛乱,以被讨平而结束,用时恰一年。

杨应龙统治播州的二十八年中,前期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和土司地位,在处理与中央王朝、周边土司、内部土官及辖地百姓的关系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最终随着中央王朝“改土归流”的推行、杨应龙个人野心的膨胀,内外矛盾不断恶化,直接导致平播战争的发生和播州土司的灭亡。杨氏统治结束后,明王朝在此改土归流,设置流官,加强了明朝对边远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播州经济文化的发展。 

到了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又将四川所属之遵义府,包括所有之属县,改隶贵州布政司,由贵州省管辖。此后,与四川有密切关系的遵义地区,便成为贵州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
目录

目  录

导言   /  001

第一章 大明王朝建立

元末群雄并起   /  007

朱元璋的崛起   /  010

削平群雄,统一中国   /  014

“大明”国号的由来   /  017

大权独揽的洪武皇帝   /  020

第二章 严刑重典,以猛治国

特务政治与文字狱   /  029

发展经济,奖励农桑   /  032

胡蓝之狱,整肃群臣   /  036

严刑重法,惩奸治贪   /  047

洪武年间科场案   /  052

明初大臣的悲剧   /  056

第三章 燕王夺皇位

明初的分封及隐患   /  071

昙花一现的建文新政   /  075

靖难之役   /  079

“诛十族”与“瓜蔓抄”   /  083

朱棣削藩,加强皇权   /  087

第四章 永宣治世

设立内阁与创设东厂   /  093

永乐治绩   /  097

郑和七下西洋   /  109

仁宣之治   /  117

第五章 宦官干政

英宗朝王振专权   /  127

土木之变   /  130

北京保卫战与英宗南归   /  135

南宫之变及影响   /  141

宪宗朝汪直跋扈   /  146

弘治中兴   /  151

正德朝刘瑾乱政   /  155

第六章 多事之秋

民变蜂起   /  165

宁王之乱   /  167

嘉靖革新   /  170

大礼议之争   /  174

嘉靖大倭寇   /  178

第七章 嘉隆乱象

首辅迭换   /  189

严嵩柄权   /  193

内阁倾轧与首辅之争   /  197

隆庆议和   /  200

嘉隆时期的政策调整   /  205

第八章 十年新政与短暂的辉煌

张居正蒙恩佐帝   /  211

万历新政   /  216

人亡政息的悲剧   /  221

万历三大征   /  227

国本之争   /  235

第九章 王朝危机

万历怠政   /  241

矿监税使与民变   /  244

晚明宫闱疑案   /  250

东林书院与晚明党争   /  257

阉党误国   /  262

第十章 后金的崛起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  269

明军兵败萨尔浒   /  273

辽沈失陷,孤守宁远   /  276

君臣猜忌,痛失良将   /  280

清兵虎视中原   /  284

第十一章 崇祯帝无力回天

思宗励精图治   /  291

明末农民战争   /  293

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   /  299

明王朝沉疴难起   /  303

崇祯帝的悲剧   /  307

转瞬即逝的大顺政权   /  311

短暂的南明朝廷   /  314

第十二章 明代文化

耶稣会士与西学东渐   /  321

心学的兴起   /  325

四大奇书   /  330

明代科技   /  335

结束语   /  347


主要参考书目   /  349

附录一:明朝大事记   /  351

附录二:明朝皇帝世系表   /  356

重版后记   /  35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