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840年6月,一支由47艘舰船、4000名士兵组成的英国舰队从印度启航到达中国,列阵于广州海面,向虎门开炮……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无奈长期以来,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出口的羊毛、呢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贸易给英国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迅速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鸦片战争的爆发,打破了大清王朝“天朝上国”的闭关锁国梦,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果说战争以前,英国人知道了贩毒比通商挣钱容易,那么这场战争以后,欧洲列强发现打仗比贩毒来钱更快,堪比明抢。此后的60年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相继签订。这里有一份沉重的统计数据: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共计1182个;自鸦片战争到清政府垮台的70年中,中国仅赔偿一项连本带利总数达16亿两白银,平均每年负担对外赔款2285.7万两白银。
在列强入侵之下,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瓦解,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孕育并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冲击,中华民族进入一个苦难深重的时期。
清朝的“老大帝国”可以被打垮,但中国不会亡。在这个“老大帝国”的废墟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催生了一个全新的阶级——工人阶级。这个阶级和它的先锋队,创造了一个“少年中国”,通过百年奋斗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鸦片战争之后,外资企业、清政府官办企业和商办企业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也逐步发展壮大。据统计,从1840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有产业工人10万余人,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产业工人已增加到100万人,到五四运动爆发前,全国产业工人约260万人。这意味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新生的阶级已经产生了。
新生的中国工人阶级,除具有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共同的特点——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最大公无私、最富有革命彻底性和组织纪律性外,还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其一,它早于中国民族资本工业而生,因而与资产阶级相比,资格更老;其二,由于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因而革命最坚决彻底;其三,产业工人集中分布在大中城市与工业区,十分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组织;其四,中国工人阶级大多数来源于农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极易结成坚强的联盟。
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从同治初年算起,直到民国初年,基本上可以分为“军用工业时期”“官督商办时期”“外人兴业时期”“政府奖励及利权收回时期”和“自动发展时期”五个时期。最早的产业工人,多集中于纺织、矿业、铁路、制造等几个行业。由于外国资本的残酷压榨,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中国工人受到的压迫也远较资本主义国家为甚。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工人阶级从诞生那天起,就同时受着本国封建主义、外国殖民势力以及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同样,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伴随着工人阶级的成长一直存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的反抗行动此起彼伏,未曾停歇。
中国工人阶级的诞生,是中国工人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早期斗争,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和阶级觉悟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经过早期的自发斗争与痛苦摸索,在斗争中不断积累经验、增长觉悟,逐渐产生了对真正工人团体——工会组织的呼唤与渴求。正如列宁所言,工会是工人由散漫无力走向阶级联合的开端和过渡。在斗争中,工人逐渐有了阶级意识和团结的愿望,最终促成了告别散漫、走向联合。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