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内容类型丰富
千百年来,福建积累下了大量的海丝文献,其内容涉及广泛,包含福建海丝活动和区域发展的各种情况,人文历史、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皆有所涵盖。福建海丝文献所反映的内容有着自身内在的有机联系,是对福建地域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方面的系统记录,是对福建地区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海丝文化现象的系统记录和描述,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资料。
福建海丝文献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海丝文本类型文献,包括地方志、谱牒、地方史籍、地方人士著述、地方资料汇编、地方丛书、地方年鉴、地方人物传记等;二是海丝非文本类型文献,包括碑刻、侨批、民间契约、舆图和书画等。海丝文献类型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彰显了福建历史变迁的各个领域,正是文献类型的多样化,使得福建海丝文献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例如,福建地区的族谱大多由当地具有名望的族人主持编撰,这是探索家族发展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其中的族人出洋资料更是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对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中,谱牒文献起着参考和支持作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福建海丝文献不仅类别多样,类下的种类也不同。以地方志为例,依据各地地方行政的划分和行政区域的隶属关系,就有一系列的府志、厅志、县志、州志等。不同主题的海丝文献类型也具有多样性,如妈祖文献类型有碑刻、诏诰、敕谕、御题、奏疏、题本、咨文、起居注、御祭文、诗词、散文、匾额、对联、经签、绘画等,皆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四 宗教信仰文献影响大
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影响下,与海丝沿线各国有着长期的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海外宗教首先进入福建沿海地区传播,进而覆盖福建全境,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其信众在福建各地均有分布。在明朝,莆田林兆恩还创立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三一教”。随着宗教在福建的传播,宗教文献大量产生,寺庙、道观、教堂林立,这些宗教机构均收藏相关宗教文献,部分宗教文献保留至今,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福建民间宗教信仰的类型比较多,由此出现了很多关于宗教信仰的地方文献,如经文、神话小说、神明传记等。此类文献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家祭、庙祭等均具有密切关系,这体现出福建民间信仰相关文献的多样性。其中反映海丝文化交流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信仰文献当数妈祖相关文献,其中典型文献有《天妃显圣录》《天后显圣录》《敕封天后志》《天后昭应录》《城北天后官志》等①。妈祖信仰是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宋代以来,福建地区沿海民众自发形成这一宗教文化。传说妈祖原名林默,是古代在莆田地区出生的官宦之家小姐,她可帮助通行于大陆和莆田湄洲岛之间的渔民平安出海。此外,还传说她可以帮助民众救命消灾,故被民众视为海上守护神。妈祖信仰与海丝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妈祖信徒分布在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地区,在日本、东南亚、中国台湾、中国广东、中国福建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大量民众信仰妈祖。信徒们将妈祖尊称为神女、天后、天妃等。与妈祖相关的传说,相当一部分以文献形式记载并流传至今,印证了海丝影响下的中外宗教信仰交流历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