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地之中文化探源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1113476
  • 作      者:
    作者:李红岩|责编:石更新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红岩,郑州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兼任文化部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库成员、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郑州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郑州图书馆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图书馆学和文献学的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中”的字形与含义出发,讨论了“中”在哲学与政治领域的思维和运用,考察了文献记载中诸多关于“天地之中”地望所在的讨论,阐释“天地之中”文化的内核和外延,概括其主要特征,论述其起源和发展,并从本地生态系统、本地早期文明和异地早期文明三个方面论述“天地之中”文化形成的原因,从文化土壤、文脉承续、文礼生发、文明根基四个角度论证“天地之中”文化为华夏文化的源头,同时考察“天地之中”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的联系与区别,论证“天地之中”文化的核心地位。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华夏文化绵延跌宕的五千年历程中,“天地之中”文化一直扮演着举足
    轻重的角色,是作为华夏民族与中华文明诞育的摇篮而存在的。 它历经沧
    桑,积厚流光,绚丽多姿,历久弥新。 若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条波涛
    汹涌、奇伟磅礴的巨龙大江,那么追根溯源,其主源必定肇端于“天地之中”
    文化。
    从裴李岗时期的原始农业到龙山时期的犁耕农业,中国农耕文化的基础
    在“天地之中”地区奠定;从贾湖遗址的刻画符号到殷商甲骨文字,中国最早
    的成系统的成熟文字在这里形成;从黄帝发明冶金术到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
    器铸造业,中国青铜文明的先河在此开启并达到顶峰;从黄帝建立“有熊国”
    (今新郑一带)到“禹都阳城”(今登封地区),中国历史上王朝时代的开创在
    “天地之中”地区完成。 代表文明发生的这些标志性产物大多最先于这里出
    现。 因此“天地之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体,“天地之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
    重要源头。一、文化的土壤:农耕文化
    农业是人类社会百业之首。 农业的兴起实现了社会生产力首次大飞跃
    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件跨时代的大事。 农业文明乃是中华文化植根的经
    济土壤,因而关于农业的起源,一直是学界热切讨论的问题。 “天地之中”地
    区拥有广袤的平原,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宜农的宝地。 据文献
    记载,古史传说中的神农氏时,该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这里曾是炎
    帝族的主要活动基地,炎帝神农氏的主要功绩之一就是教民耕稼。 《周易·
    系辞下》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① 《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 ②
    出土实物也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河南境内已有用作谷物收割工具的
    雏形。 如安阳小南海洞穴遗址和许昌灵井遗址中发现的弧背长刮器,与新石
    器时期石刀和石镰的形制相当接近,它的主要用途之一应该就是收获谷穗。 ③
    谷物加工和收获工具的出现,是采集经济向原始农业经济过渡的重要一环,
    这里面很可能包含着种植业萌芽的某种信息。
       (一)裴李岗文化的生产工具
    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天地之中”地区有了农耕实践。 在裴李岗文化时
    期,这里已成为农耕文化的中心。 裴李岗文化遗址主要以嵩山周围分布最为
    密集,遗址中发现有成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大量的谷物加工工具以及炭化的
    稻米、粟粒等遗存,表明此时期的先民已经开始从事农耕,并有了一定的发
    展。 出土的农具中,石斧、石铲、石镰、石磨盘和石磨棒在各遗址都有发现。
    石斧体形厚重,是开辟农地时用于伐树清障、加工木器的工具。 在远古时代,
    这是进行农业生产的第一步。 石铲体长面宽,较轻薄,适于在耕作时翻土松
    土。 器形有两端有圆弧刃的、带柄有肩的、桂叶状的等,颇具特色。 最长的石
    铲竟达 42 厘米,在石质农具中较为先进。 石镰主要用于收割。 裴李岗文化时
    期的石镰,柄部都比较宽,其下打有缺口,用以捆缚木柄,刃部都带有锯齿,使
    之更容易割断谷穗,提高劳动效率。 这种石镰是裴李岗文化石器中最具特色
    的工具之一,在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均未见。 石磨盘、石磨棒是粮食
    加工工具。 二者均是用黄砂岩琢磨而成,石板的一面加工出磨盘用来盘面,
    另一面则作为盘底部琢磨出四条短圆柱状足。 盘体有大小长短的不同,形制


展开
目录

目录第一章 “中”的形义考察与“天地之中”的地理设定
    /
    001
    第一节 “中”的形义考察
    /
    002
    一、“中”的字形考
    /
    003
    二、“中”的释义考
    /
    010
    三、“中”在哲学与政治领域的思维与运用
    /
    015
    四、天地之“中”的表义与内涵
    /
    025
    第二节 “天地之中”的地理设定
    /
    027
    一、来源于神话的圣山中心说
    /
    028
    二、神权与王权结合的庙坛中心说
    /
    031
    三、附加宗教或政治色彩的城市中心说
    /
    033
    四、带有民族情怀的“中”国说
    /
    044
    五、中国独有的中心说
    /
    047
    六、“天地之中”的地域界定
    /
    054
    七、魏晋以前宇宙观略说
    /
    055
    第二章 “天地之中”文化肇端于远古初备于三代
    /
    059
    第一节 “天地之中”文化解读
    /
    061
    一、“天地之中”文化的概念
    /
    061
    二、“天地之中”文化的内涵
    /
    065
    三、“天地之中”文化圈
    /
    067
    四、“天地之中”文化的主要特征
    /
    071
    五、“天地之中”文化的发展序列
    /
    078
    第二节 “天地之中”文化发展源流考
    /
    084
    一、混沌初开期
    /
    085
    二、肇端萌芽期
    /
    087
    三、雏形显现期
    /
    095
    四、定型成熟期
    /
    099
    五、发展演变期
    /
    104
    第三节 “天地之中”文化初备于三代
    /
    105
    一、“中”文化定型于三代
    /
    106
    二、根源文化成熟于三代
    /
    128
    三、都城文化肇造于三代
    /
    134
    200 “天地之中”文化探源
    四、汉字文化发轫于三代
    /
    144
    五、初领风骚的“天地之中”文化
    /
    150
    第三章 多维度试析“天地之中”文化的成因
    /
    153
    第一节 本地生态系统对于“天地之中”文明出现的触发
    /
    154
    一、自然地理环境
    /
    154
    二、多样的生态环境
    /
    159
    三、生态环境与文明诞生
    /
    161
    第二节 本地早期文明对“天地之中”文化形成的推动
    /
    165
    一、经济发展形式
    /
    165
    二、社会居住形态
    /
    168
    三、精神文化生活
    /
    172
    第三节 异地早期文明给予“天地之中”文化形成的助力
    /
    177
    一、西侯度遗址与豫西旧石器遗存的关联
    /
    179
    二、良渚文化对于商代文化的影响
    /
    182
    三、马桥文化与夏商文化的互动
    /
    186
    四、岳石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
    /
    188
    五、“天地之中”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吸收
    /
    191
    六、早期“天地之中”文化核心地位的演进
    /
    194
    300  目录 
    第四章 “天地之中”文化的核心地位
    /
    197
    第一节 “天地之中”文化为华夏文化源头
    /
    198
    一、文化的土壤:农耕文化
    /
    200
    二、文脉的承续:汉字文化
    /
    205
    三、文礼的生发:青铜文化
    /
    212
    四、文明的根基:制度文化
    /
    218
    第二节 “天地之中”文化为区域文化核心
    /
    224
    一、新石器时代的区域文化格局
    /
    225
    二、区域格局内“天地之中”文化的地位
    /
    229
    三、准核心文化具备的各项优势
    /
    234
    四、核心地位的确立与新文化格局的形成
    /
    243
    参考资料
    /
    252
    后记
    /
    26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