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共第一次合作史(1924-1927)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1088485
  • 作      者:
    作者:黄黎//黄修荣|责编:林俊杰
  • 出 版 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书稿严格遵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决议,合理吸收新研究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上展示了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开始寻求合作、成功,最后走向分裂并对立的历程。《国共第一次合作史》使用大量原始和新研究资料,内容详实,是一部研究国共关系发展的佳作。
展开
作者简介
黄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博士毕业,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研究馆员。黄修荣曾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务委员、研究部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国共关系史、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共产靠前与中国革命问题的研究,著作颇丰,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记叙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携起手来,共同为民族的未来而奋斗的历史。它不仅记述了这个时期的军事斗争,还而且记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不仅记述了国共两党在国民革命洪流中创立的业绩及其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且也记述了共产国际和苏、美、英、日等国的对华方针及其对国民革命所持的态度。
展开
精彩书摘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进程,加快了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由此派生的社会矛盾、阶级关系、革命性质等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探索救亡图存、复兴中华的出路,无数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然而,多党制、议会制这一套从西方学来的东西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反而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呼唤着代表更先进阶级的政党出现,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走向独立、自主与富强的斗争。
  一、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危机
  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清朝的小农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和与之相对应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权,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如果没有外来势力的冲击,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然而,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此时的中国却仍然停滞在封建社会,直到19世纪中叶仍然对内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19世纪40年代,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已经逐步暴露,生产过剩危机不断发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激化。为转嫁国内矛盾,寻找新的原料产地和产品的销售市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上侵略扩张的殖民主义道路。
  为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和谋取更大的利润,这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列强依仗船坚炮利,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进行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对此,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罔,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中国,很快成为列强们垂涎和掠夺的目标。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以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等为主要内容的《南京条约》。自此,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接踵而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攫取了种种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权,肆意掠夺中国财富,残酷压迫中国人民。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的悲剧在过去之后,人们往往漠然麻木,悲剧只有在重演时,才会令人感到切肤之痛。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纵火焚毁了中国皇家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同.将园藏历代文化珍宝洗劫一空。法国作家雨果这样描述了这一暴行:“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
  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极大地扩充了在华特权。沙皇俄国先是通过武力威胁,强迫清政府于1858年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据为己有;后又通过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1864年,沙俄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部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1861年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标志,由清政府主导,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以“自强”“求富”为主张的洋务运动开始了。出现了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和新式学堂,清王朝有了些许的新气象。
  然而,在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苦心经营的中国新式陆海军完全溃败。根据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台湾,向日本支付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其中3000万两是作为赎回辽东半岛的偿金),日本还得到了西方列强在华已有的一切特权。甲午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中国的积贫积弱。“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诗句,喊出了当时中国有识之士的悲愤。
  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列强加大了瓜分中国的力度,德国以山东为势力范围,英国以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法国以云南、两广为势力范围,俄国以东北为势力范围,日本以福建为势力范围,还试图向中国内陆及东北发展。马克思曾这样评价近代中国:“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1900年,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先后攻陷天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狼狈逃往西安。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国共次合作的历史背景
一、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危机
二、辛亥革命与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四、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新生力量的成长

第二章 国共两党的创立及其早期活动
一、中国国民党的创立及其早期活动
二、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

第三章 共产国际的中国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一、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二、苏俄、共产国际与孙中山的早期接触
三、苏俄、共产国际在联合对象上的选择

第四章 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形成
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形成
二、孙中山联共政策的确立
三、孙中山着手改组中国国民党
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支持与帮助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共合作形式的思考
一、“民主联合战线”方针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党内合作”方针的酝酿
三、中国共产党选择国共“党内合作”的原因

第六章 国共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一、国共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二、国共次合作的共同纲领
三、国共次合作在各地的建立
四、国民党一大前后的国共关系

第七章 大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工农运动的复兴
二、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四、废除不平等条约与国民会议运动

第八章 掀起大革命的高潮
一、五卅运动与全国反帝怒潮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三、北方人民的革命斗争
四、国民军的兴起

第九章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一、决策北伐
二、北伐誓师
三、进军两湖
四、席卷江西
五、横扫东南

第十章 工农运动继续向前发展
一、工人运动的新高涨
二、翻天覆地的农村革命风暴
三、收复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斗争

第十一章 国共统一战线的分化与斗争
一、国民党内的分裂危机
二、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三、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
四、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五、中国国民党二大前后的国共关系

第十二章 国民党新右派的抬头与中共的退让
一、中山舰事件的发生与共产国际的妥协退让
二、整理党务案的提出与中国国民党内的反共暗流
三、“迁都之争”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
四、反对军事独裁与提高党权运动
五、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六、蒋介石从联共到反共的演变

第十三章 国共次合作的局部破裂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涉
二、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对策
三、蒋汪密谈与汪陈宣言的发表
四、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五、宁汉对立与中共的应对方针

第十四章 国共次合作的全面破裂
一、武汉国民政府的经济危机与汪精卫集团的右转
二、夏斗寅叛变与马日事变
三、宁汉合流的酝酿
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应急策略
五、汪精卫集团“分共”与国共次合作的全面破裂

第十五章 国共两个政权对立局面的形成
一、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和对中共镇压的加强
二、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