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中研究18世纪末19世纪初转型期奥斯曼帝国的改革与革命,视角独特,论点新颖,颠覆了将新与旧、变革与反动、西方与东方、中央与地方对立起来的传统史观。
2.荣获2016年美国图书馆学会杰出学术选择奖;由土耳其专业学者撰写,逻辑清晰、材料丰富、内容严谨;内含作者亲自参与测绘和拍摄的地图和照片。
3.中国与奥斯曼帝国,曾经的“亚洲双雄”,一度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身陷困厄,沦为“病夫”。研究奥斯曼帝国,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近代史,进而思考:有着相似过去的土耳其和中国,是如何回应现代性之挑战的?
4.波谲云诡的革命年代:
转型期向来是史学家的研究重点,而本书填补了奥斯曼研究乃至中东研究的这一重要缺口,不仅对奥斯曼帝国的革命年代做了创新、透彻的分析,还用独特的全球史视角展示了超越土耳其历史研究传统的结论。
5.破除西方中心主义:
本书摆脱了中央/帝国本位的叙述范式,赋予了社群和显要以同样的历史重要性。作为奥斯曼帝国体制的参与者,外省显要是平等的“伙伴”,并为奥斯曼帝国提供了帝国秩序以外的改革选择。
传统史观常将新与旧、变革与反动、西方与东方对立起来,并将现代化视作一种由旧到新的线性变迁,这种二元的线性描述忽视了转型期政治体制中的各种复杂冲突和参与者。然而,奥斯曼帝国不是一潭死水,被动等待“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西方活泉的注入;它是暗流涌动的大海,积蓄倾覆力量,尝试自体更新。
作者收集了大量材料,包括被英语世界所忽视的土耳其文献,还打破传统观点,提出独到见解;从研究过程到结论,无不挑战了传统的西方中心主义。
6.丰富的阅读体验:
本书围绕《同盟誓约》签订这一中心事件,以帝国、显要和社群为主要政治行动者,逻辑清晰,结构鲜明,语言简洁。作为一部学术专著,本书是面向学者的优秀材料,此外,不同于连篇累牍的土耳其通史,本书集中研究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秩序危机,这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更能吸引普通读者进入土耳其波澜壮阔的历史。
18世纪和19世纪初,改革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包括落入转型危机的奥斯曼帝国。为应对政治动荡、体制危机和民众叛乱,奥斯曼帝国设计了各种改革方案。帝国成了一个政治剧场,其中各种政治行动者发起了斗争、合作和竞争。
本书研究了三种相互竞争的秩序,“帝国的新秩序”“显要的秩序”和“社群的秩序”,或者说集权–官僚的、分权–契约的、参与–民主的。为了解决危机而签订的《同盟誓约》则意味着奥斯曼历史中的一种激进的、基于“伙伴关系”的可能性。这些探索在不脱离全球史框架的同时,对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叙事提出了质疑,放大了过去被忽略的地方政治文化实践,为我们进入土耳其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序 言 /ⅰ
导 论 / 1
第一章 帝国:秩序、危机与改革,1700—1806/ 17
第二章 显要:治理、权力与财富 / 71
第三章 社群:集体行动、领导与政治 / 130
第四章 危机:暴乱、阴谋与革命,1806—1808/ 174
第五章 解决:《同盟誓约》与信任的帝国(1808) / 229
结 语 / 271
缩略语 / 281
注 释 / 284
人名对照表 / 330
不仅是那些对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地区和中东历史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目,对关心全球史的读者来说也不容错过。
——谢夫凯特 帕慕克(Şevket Pamuk)
奥斯曼帝国经济史领域的研究先驱
《帝国的伙伴》是一部卓越的学术作品,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论点。作者不仅吸收了大量的第二手文献资料(包括有时被英语世界历史学家所忽视的土耳其文献),还天衣无缝地整合了自己的第一手学术成果。
——《布斯坦:中东书评》
《帝国的伙伴》在档案处理和概念构建方面体现了杰出的学术性,研究了人民主权和欧洲政治发展之相似性的基本问题。作者着重讲述了奥斯曼帝国的“外省阿扬”及其设想的“伙伴关系”,这对我们的知识出做出了重大贡献。
——《匈牙利历史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