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语词汇通史(西汉卷)(精)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0035928
  • 作      者:
    作者:丁雪妮|编者:杨端志|责编:章华荣//张弛
  • 出 版 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主编:杨端志,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山东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科点学术带头人,山东省汉语言文字学强化重点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985工程“汉语与汉语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兼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通信评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通信评委,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委,山东省国外语言学会符号学学会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等。出版专著《训诂学》《文言文基础知识》《汉语史论集》等20部(含合著),发表论文《周易古经韵考韵读》《论词义与词的区别》《试论确定汉语词的原则》《“误读”与新义》等70余篇。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汉语词汇通史”、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周易》语言学研究”等19项。曾获省部级等各类奖项20余个,其中《训诂学》获多个奖项的一等奖。

著者:丁雪妮,女,1979生,山东青岛人。山东大学文学院汉语史专业博士,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词汇史、现代汉语语法。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项,主持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课题1项。另外,在多家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汉自建立至灭亡,前后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在这两百多年间,西汉继承了前代旧词,产生了大量的新质要素,同时也衰亡了一些旧质要素。因此本书研究产生于西汉之前,消亡于西汉之后的西汉承古词、承古义;在“西汉新词语料库”的基础上,对西汉新词进行全面系统的共时描写,并通过与先秦时期、西汉之后汉语词汇的对比,从历时发展的角度揭示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进而探索西汉词汇面貌的成因;同时本书在“西汉消亡词语料库”的基础上,对西汉消亡词、消亡义进行描写与探究。
展开
精彩书摘

西周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从武王灭商,建都镐京,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为止,经历了十一代,共计十二个君主,大约三百年的历史。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曾说过:“中国政治与文化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西周在中国历史上突出的、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
    西周时期,各种奴隶制社会特征已经完善并且成熟。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所谓分封,就是周武王灭商之后,把土地和俘虏分给同姓兄弟、亲戚,以及一些在战争中有功劳的臣子,让他们成为诸侯,对西周进行分区管理。经济上,农业成为西周社会生产的核心,手工业、商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西周时期社会财富比起殷商时代大大增加,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别是青铜器的大量使用。由于青铜器的发展,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它突破了商代铭文内容单一的特点,在性质、内容、形式、数量以及书体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还出现了大量鸿篇巨制式的铭文。
    西周时期的语言更接近汉语原始语言,尚不属于典范文言文。这一时期的语言比殷商时期的语言更加规范,但又不及春秋时期语言类型丰富。此外,西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迅猛发展,对语言发展特别是词汇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语言必须进行适应这些要求的转变。因此,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西周词汇的发展也展现出其独特的面貌和特征。
                 第一节 西周词汇史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一、西周词汇史研究的意义
    罗宾斯说过:“语言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实际上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唯一的凭其符号作用而跟整个文化相关联的一部分。”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个要素。在这三个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也是最敏感的要素。词汇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就需要不断创新、充实和丰富。断代词汇史研究是词汇史研究的基础。然而,汉语词汇史研究一直是十分薄弱的。无论是汉语语音史还是语法史都有研究得比较全面的专著出版,而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专著不仅数量上比较少,而且从内容上看,又多是以概论性质为主,尚无全面地揭示汉语词汇发展的全貌的著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汉语词汇变化速度快,斯大林曾经说过:“语言的词汇对于变化是最敏感的,它处在几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另一方面是因为汉语词汇似乎缺乏像语音、语法那样的条理性。汉语专书词汇研究是断代词汇研究的基础,断代词汇研究又是词汇通史研究的基础。我们要研究词汇的发展史就要把从商代直到现代每个历史时期的词汇面貌描写清楚,做好断代词汇史的研究,才能进而做好整个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因此,断代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西周是继夏、商两代建立起的王朝,是汉语词汇史上重要一环,做好西周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西周时期的语言还不属于典范的文言文,它更接近汉语原始语言。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汉语中最古老的文字,从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来看,它已经是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了,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甲骨文出现之前一定还存在其他的语言形式。因此研究西周时期的语言,有助于我们寻找汉语发展的根源,从而展现汉语的原始语言的面貌。
    其次,汉语词汇史研究中,西周部分历来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汉语词汇史研究多是以甲骨文词汇作为源头论述的,然后是周秦词汇。西周传世文献比较少,加之先秦传世文献又大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周秦词汇实际上主要是指春秋战国词汇,而对西周词汇的全面研究尚属空缺。然而西周有约三百年的历史,词汇的发展变化必然很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西周词汇作单独的断代描写。
    最后,西周金文为研究西周词汇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正如前文所说,西周是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上较商代有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大量生产和使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因此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西周词汇史研究除了借助《汉语大词典》所涉及的西周传世文献资料以外,我们还要利用金文的材料,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汉语词汇史和西周词汇研究的现状
    (一)汉语词汇史研究的现状
    最早进行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是王力,他的《汉语词汇史》紧紧抓住汉语的基本词汇,并且将自然现象名称、肢体的名称、方位和时令的名称、亲属名称、生产词汇、物质文化词汇六个方面作为基本词汇分类,从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论述了汉语的词是怎样改变意义的,同时还包括对外来词的研究以及汉语对越南语、日语的影响。之后是潘允中的《汉语词汇史概要》和史存直的《汉语词汇史纲要》,他们把新词引入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但缺陷是仍以举例为主。向熹的《简明汉语史》对汉语新词的研究进行了新的尝试,除了从音节的角度来研究汉语单音词、复音词以外,还从聚合的角度关注了同义词的发展和反义词的发展。徐朝华的《上古汉语词汇史》将上古词汇分成三个阶段:殷商至春秋中期、春秋后期至战国末期、秦汉时期。一方面,其阐明了上古词汇 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词汇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构词法的发展等情况;另一方面,基本勾勒出上古时期词汇发展脉络,阐明这一时期词汇、词义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词汇、词义发展变化的语言内部的原因,总结了各个时期词汇发展的特点。


展开
目录

目 录


凡 例
绪 论
第一节 西周词汇史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第二节 西周词汇史研究的语料
第三节 西周词汇史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反映西周社会特征的标志性新词语场
第一节 反映政治特征的新词语场
第二节 反映经济特征的新词语场
第三节 反映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特征的新词语场
第二章 西周的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第一节 基本词汇
第二节 一般词汇
第三章 西周单音节新词
第一节 字和词
第二节 西周单音节新词的概况
第三节 单音节新词的产生方式

第四章 西周新复音词
第一节 复音词的判定标准
第二节 新复音单纯词
第三节 双音节新合成词(上)
第四节 双音节新合成词(下)
第五节 多音节新合成词
第五章 西周新熟语
第一节 新成语
第二节 新谚语
第六章 西周消亡词
第一节 西周消亡词的义域
第二节 西周消亡词的消亡原因
第七章 西周承古词
第一节 西周承古词的界定与基本类型
第二节 西周承古词的义域
第八章 西周词义的发展
第一节 西周新义位
第二节 西周消亡义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