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地区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6890021
  • 作      者:
    作者:肖潇|责编:王志刚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汉语言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传承、历史积淀,语言文化传播的历史表明,语言文化传播与国家区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其在彰显国家地区影响力的同时,也会带动其经济文化的发展;且语言文化研究投入产出比大,有持续性,加强此方面研究可惠及所有领域,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一体化建设加快,由地缘而关涉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东北亚区域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

本书从东北亚区域的实际出发,把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放到“一带一路”背景下,由汉字传播的经典案例反思影响区位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因素,由此进一步分析汉语言文化在东南北亚地区传播与交流的优势和劣势,凝聚东北亚地区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机制,提出东北亚地区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策略。


展开
作者简介

肖潇,女,1980 年生人,语言学博士,北华大学文学院教师。多年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化传播、中韩语言文化对比。主持教育部“‘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地区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策略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汉语言文化传播推动吉林文化强省战略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出版专著《中韩汉字词汇文化发展史对比研究——基于<才物谱> 的汉字词数据库建设》《姓名的力量》《周易详解》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目前学界已经意识到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软实力。 本课题由汉字历史上在朝鲜半岛传播的经典案例出发,反思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内在优势和外部影响因素,重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由此进一步分析汉语言文化在东北亚地区传播与交流的优势和劣势。对此,我们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在东北亚地区构建文化冲突协调机制,构建语言文化融通机制,构建多维度媒介融通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东北亚地区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策略:发挥官方主导作用、整合民间传播力量、以企业推进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以人才培养保障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真正实现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促进汉语言文化传播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深入探讨,为未来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绪论

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中国和周边国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不断加强。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全世界对汉语言文化的需求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人们渴望了解、学习、运用汉语言文化,参与其中的人不断增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本课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在国家开放发展大格局下,总结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经验,研究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新形势,从东北亚地区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实际出发,旨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实现汉语言文化传播的软实力和发展的硬实力,促进汉语言文化传播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深入探讨。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东北亚”的内涵

(一)“东北亚”的初始内涵

“东北亚”一词是日本考古学家乌居龙臧在对蒙古、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后,在1926年撰写的《东北亚洲搜访记》中最早提出。20世纪60年代,苏联一些考古学家、史学家使用了该词。我国最早使用“东北亚”一词则是在1984年,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制的《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中使用了该词,因而最初“东北亚”一词仅在史学界,主要用于考古研究。

(二)“东北亚”的地理内涵

“东北亚”作为一个区域概念,脱胎于“东亚”这一地理概念,属于次区域概念,诞生很晚,是随着该地区的国际影响力上升而独立的。“东北亚”主要指亚洲的东北部地区,主要包括俄罗斯的东部地区、蒙古的部分地区、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与西北部、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

(三)“东北亚”的综合内涵

“东北亚不仅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而且更主要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 a东北亚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学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研究“东北亚”。广义上,“东北亚”问题包含俄罗斯、蒙古国、朝鲜、韩国、日本、美国和我国各国情况;狭义上,“东北亚”问题仅指俄罗斯东部、蒙古国、朝鲜、韩国、日本北部与西北部、我国东北与华北地区的相关情况。

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东北亚”概念属于狭义理解,研究所涉及的范畴不局限于地理,而是与其综合内涵相关。

二、“一带一路”的内涵

(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内涵

历史上,“丝绸之路”主要指陆上“丝绸之路”,由出使西域的张骞开启。通过“丝绸之路”,汉文化从长安远播到了中亚、西亚、南亚,最终到达罗马,成为古代中国连接世界的桥梁,是汉语言文化传播史上的里程碑。实际上,除了这条途经西域的“西北丝绸之路”外,具有代表性的“丝绸之路”还有:“西南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成都,最后进入印度;“草原丝绸之路”,经蒙古高原、天山北麓,最后进入中亚;“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等沿海城市起,经南洋到阿拉伯海,直至非洲东海岸。“丝绸之路”不仅是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却是德国人费迪南·冯·李希霍芬总结概括的,他在著作《中国》中首次使用,此后“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通道的一个传统说法。

(二)现代“一带一路”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三部委在2015年初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做出了明确界定。文件包括“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国积极行动”和“共创美好未来”八个部分,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阐明了“一带一路”的目标、理念、原则、路线、重点等内容。《习近平谈“一带一路”》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强调,“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建设更加紧密的‘一带一路’伙伴关系,坚持走团结合作、互联互通、共同发展之路,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成为中国的开放窗口,是与其他国家开展经济、文化合作交流的纽带和平台。“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进一步向全世界敞开,在绝大多数国家产生积极热烈的反响,中国已经与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多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国内省份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重庆、广西、云南、新疆、西藏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东南亚、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一带一路”涉及东北亚国家的主要是北线,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海参崴—长吉图—蒙古—俄罗斯—欧洲腹地。我国对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定位是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东北亚的核心区域。

第二节 东北亚区域汉语言文化研究的价值和目的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加强“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地区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研究,能充分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东北亚区域汉语言文化研究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多种体现,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国家“硬实力”可具象化,为人所熟知,而“软实力是一国的文化、价值理念、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其最高目标是实现本国的文化、价值理念、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在国际社会中的主体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除了加强内部建设,还有赖于文化的国际传播,因此本课题以汉语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为研究切入点。

以汉语言文化为基础,通过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单边或多边合作与交流,可维护国家形象,进而提升中国在东北亚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此外,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让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起到跨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的示范作用,重新焕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命力,从而使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心。

(二)有利于语言文化传播与区域协同发展

东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重要的一环,语言文化研究投入产出比大且有持续性,加强语言文化方面的研究不仅能在该领域产生效益,而且可惠及其他领域,且文化这种“软实力”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转化为“硬实力”。因此,本课题提出汉语言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与交流策略,并在调研中不断反思改进,提高策略的有效性,可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适应国家区域的发展需要。本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所提出的策略有针对性,为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东北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三)有利于推动学科交叉互融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特定区域内的某种语言文化是不能孤立发展的,区域语言文化研究具有开放性。从研究方法来说,要将汉语言文化与东北亚整个区域发展相结合进行研究;从研究内容来说,汉语言文化研究随着传播与交流空间的扩展而不断延展研究范畴,且区域语言文化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常展现多维度、多学科的交叉。因此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汉语言文化在东北亚地区传播的历史和现状中总结经验,并依据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将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研究置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这一宏观背景和东北亚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这一微观背景下进行探索研究,这将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有助于推动学科间的交叉、互动,并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语言文化研究成果。

二、东北亚区域汉语言文化传播研究的目的

(一)从“一带一路”角度研究汉语言文化

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加强。特别是和中国毗邻的东北亚地区国家,对汉文化的需求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习汉语言文化的人不断增多。但由于其本国语言文字与汉语汉字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给汉语言文化的传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课题从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等方面入手,找出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一带一路”框架内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

(二)从区域文化角度研究汉语言文化

汉语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历史积淀。历史表明,语言文化传播与国家区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目前学界已经意识到汉语言文化传播带来的软实力,但对其如何转化为硬实力,则研究后劲不足,有针对性的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更是少有关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念界定 ....................3

一、“东北亚”的内涵 ...................3

(一)“东北亚”的初始内涵 ...............

(二)“东北亚”的地理内涵 ...............

(三)“东北亚”的综合内涵 ...............

二、“一带一路”的内涵 ..................4

(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内涵 .............

(二)现代“一带一路”的内涵 .............

第二节 东北亚区域汉语言文化研究的价值和目的 ......7

一、东北亚区域汉语言文化研究的价值 ...........7

(一)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7

(二)有利于语言文化传播与区域协同发展 ........8

(三)有利于推动学科交叉互融研究 ...........

二、东北亚区域汉语言文化传播研究的目的 .........9

(一)从“一带一路”角度研究汉语言文化 ........9

(二)从区域文化角度研究汉语言文化 ..........9

第三节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0

一、东北亚地区新形势与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 ......10

(一)中国影响力日增 .................1

(二)大国竞争意识凸显 ................11

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与汉语言文化传播 ........12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文化建设的作用 .......2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分析 .........2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文化建设的路径 .......3

三、汉语言文化在东北亚地区传播与交流概况 .......13

(一)汉语言文化传播概况 ...............3

(二)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概况 ..............16

(三)汉语汉字传播的启示 ...............8

第二章 汉语言文化传播经典案例

——汉字在朝鲜半岛

第一节 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历史 ............21

一、传播初期 .....................21

(一)箕子时期 ....................21

(二)战国时期 ....................22

(三)汉四郡时期 ...................2

(四)三国前期 ....................23

二、传播本土化时期 ..................24

(一)三国后期 ....................24

(二)后高丽时期 ...................5

(三)朝鲜王朝前期 ..................26

三、汉字影响弱化时期 .................26

(一)谚文创制时期 ..................26

(二)混合体时期 ...................7

第二节 汉字在韩国传播的现状 ..............28

一、韩文专用时期 ...................28

(一)《韩文专用法律案》颁布 ..............28

(二)全面实行韩文专用 ................28

二、韩汉并用时期 ...................29

(一)汉字教育 ....................29

(二)政府推动 ....................29

(三)民间力量 ....................30

第三章 东北亚地区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思考与机遇

第一节 东北亚地区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思考 .........4

一、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内在优势 .............34

(一)汉语传播具有跨语音融合性 ............34

(二)汉字传播具有跨时空融合性 ............35

(三)汉文化传播具有跨民族融合性 ...........7

二、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外部影响因素 ...........43

(一)地理环境是天然优势 ...............3

(二)国家实力是决定因素 ...............4

(三)人才培养是传播基石 ...............5

(四)本土融合是发展方向 ...............7

(五)传播媒介是助推动力 ...............8

第二节 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新机遇 .............0

一、“一带一路”改变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态势 .......50

(一)汉语言文化传播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0

(二)“一带一路”拓宽了汉语言文化跨国传播的渠道 ....52

(三)“一带一路”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体化发展的土壤 .2

二、新媒体改变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格局 .........54

(一)汉语言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中衍化 ..........55

(二)新媒体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模式 .......7

第四章 汉语言文化在东北亚地区传播与交流的优势和劣势

第一节 汉语言文化在东北亚传播的优势 ..........63

一、地缘经济优势 ...................63

(一)水陆交通便捷 ..................63

(二)资源类型互补 ..................65

(三)经贸良性竞争 ..................67

二、历史文化优势 ...................68

(一)互融的文化背景 .................9

(二)共同的文化追求 .................5

第二节 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劣势 ..............77

一、内部文化传播不融合 ................77

(一)文化属性有差异 .................7

(二)价值取向有差异 .................9

二、外部传播环境不稳定 ................80

(一)发展路径差异 ..................80

(二)身份认同困境 ..................83

三、传播渠道不畅通 ..................84

(一)媒介对接不畅 ..................85

(二)语言对接不畅 ..................86

四、传播内容待整合 ..................87

(一)传播需求供给错位 ................87

(二)传播内容不规范 .................8

(三)传播内容挖掘力度不足 ..............88

五、后续传播动力不足 .................89

(一)人才培养缺乏 ..................89

(二)合作紧密程度低 .................0

第五章 东北亚地区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机制

第一节 构建文化合作交流机制 ..............93

一、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 ..............93

(一)遵循文化共同性原则 ...............3

(二)遵循文化共生性原则 ...............4

二、健全文化冲突协调机制 ...............97

(一)建立信任机制 ..................98

(二)协调贯穿冲突化解全过程 .............9

第二节 构建语言文化融通机制 .............01

一、整合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内容 .............101

(一)传播内容符合规范 ...............02

(二)传播内容贴近需求 ...............05

(三)传播内容展现中国特色 .............06

二、实现与本土文化对接融合 ..............107

(一)正视差别,实现对接 ..............107

(二)加强理解,实现融合 ..............108

第三节 构建多维度媒介融通机制 ............111

一、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传播机制 .........111

(一)利用两微一端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 ........112

(二)利用短视频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 .........14

(三)利用纸媒的海外版本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 .....17

二、构建官方媒体与自媒体融合传播机制 .........118

(一)发挥主流媒体主导作用 .............19

(二)发挥自媒体灵活作用 ..............121

(三)完善基础传媒设施建设 .............23

第六章 东北亚地区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路径

第一节 以政府主导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 ........127

一、做好顶层设计 ...................127

(一)出台方针政策 .................27

(二)制定制度法规 .................28

二、构建协商路径 ...................30

(一)构建高层协商路径 ...............30

(二)构建多边协商路径 ...............31

(三)构建分领域协商路径 ..............132

三、搭建传播平台 ...................33

(一)搭建高水平文化交流平台 ............133

(二)搭建国际智库交流平台 .............35

第二节 以民间力量辅助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 ......138

一、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138

(一)发挥行业性社会组织的作用 ...........39

(二)发挥网络社团的作用 ..............140

二、发挥民众个体的作用 ................141

(一)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独特优势 ..........141

(二)发挥跨界民族的独特优势 ............144

第三节 以企业推进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 ........146

一、企业产品的汉语言文化解读与增值 ..........147

(一)以汉语言文化解读产品 .............47

(二)以汉语言文化增值产品 .............47

二、企业员工的汉语言文化学习与培训 ..........148

(一)企业员工汉语言文化培训的必要性 ........149

(二)企业员工汉语言文化培训的内容 .........50

(三)企业员工汉语言文化培训的方式 .........52

三、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注入汉语言文化因素 ........154

(一)打造文化产业合作新模式 ............154

(二)孵化汉语言文化品牌产品 ............156

第四节 以人才培养保障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 ......160

一、调整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的标准框架 ..........160

(一)构建汉语言文化传播标准 ............160

(二)做好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61

(三)建立人才培养资助体系 .............62

二、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是人才培养主阵地 .........163

(一)设置汉语言文化专题课 .............63

(二)丰富文化活动主题 ...............64

三、海外孔子学院是重要辅助 ..............164

(一)加大文化宣传 .................65

(二)做好信息共享 .................66

四、以分层汉语言文化教育为实施重点 ..........166

(一)做好学段教育 .................66

(二)做好成人职业教育 ...............66

五、中外合作办学是汉语言文化人才培养推动力 ......167

(一)加大汉语言文化传播效力 ............167

(二)促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 .............68

六、新媒体教学是人才培养新势力 ............171

(一)依托丰富的技术手段培养人才 ..........171

(二)依托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人才 ..........172

结 语 ........................174

参考文献 .......................175

电子文献 .......................17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