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笔下流金(西方文字书写史)(精)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3106811
  • 作      者:
    作者:(英)埃万·克莱顿|责编:方程//王月梅|译者:张璐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本书全面介绍了西方文字和书写的历史,从罗马字母表的起源、罗马帝国文字、中世纪的文字和图书制作等,一直写到21世纪的计算机存储技术,内容详实,兼具学术价值和科普价值。

2. 书中配备了很多字体对比图,以及一些精美的彩图,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字书写的辉煌历史。

3. 作者在该领域颇具盛名,译稿由中央美术学院专业的字体设计专家审校把关,内容可靠。

4. 文风通俗,行文流畅,作者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述专业的知识,可读性强。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英] 埃万·克莱顿

桑德兰大学的艺术、设计及媒体学院教授,也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展出,在字体设计领域享有盛誉。连续多年担任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顾问,专注该中心的数字通信科技。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与书写相关的工艺史,重点介绍了罗马字母书写的发展过程,内容围绕书写和印刷字体,以及纸质和数字文件这两个大的方面展开,另外还考察了文本材料和文本表现方式。书写不单是语言的记录,它是一种关于形式和内容的生态,在文明发展和传承、个人自我表达和修养,以及人与世界的交流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今天,新的书写工具和文字载体不断涌现,文字书写正处于重要的转折点。在西方历史中,这种转折只出现过两次。一次发生在古代晚期,犊皮纸书取代了古本手卷;另一次发生在15世纪晚期,古腾堡印刷术改变了欧洲图书制作技术。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书写的前世今生,以自由塑造人与书写的关系,推动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书中,作者梳理了书写史上变化和发展的每一步,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包括:字母表的发明;罗马晚期纸莎草纸卷改为手抄本;中世纪读书和书写的传统;各种书体的演变与发展;古腾堡印刷术的发展;印刷工业化;现代主义如何影响书写;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文本数字化;等等。 本书取材广博,为读者呈现了一段跨越许多领域、内容相互关联的历史。书写史如满天繁星,不可尽拾,但有一条金色的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串起了西方文字字形发展中所有重要的事件,我们今天使用的各种形式的文字,也都能在其中找到对应节点。这便是西方文字书写史的闪光特质。 文字书写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历史。
展开
精彩书摘

读书的狂喜

提起学术时代,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现代思想,但我们也应看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旧时代最后的教学材料之一是圣维克托的休格的《知识论》,写于 1128 年前后。圣维克多修道院是巴黎郊区的一个小修道院,那里的牧师遵循共同的生活准则。后来尚佩的威廉隐居于此,于是该修道院逐步发展壮大。威廉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老师,这座修道院也是巴黎大学的前身之一。休格坚称,《知识论》是一本关于阅读艺术的手册,其目标是智慧本身。在一个相信上帝统治一切的世界,当时的人认为智慧是最完美的善,智慧是上帝。人们可以踏上探寻智慧之路,也可以在智慧中徜徉,它具有充实和治愈的圆满感。书除了可以快速获取信息,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盖源于此。

在当时,人们认为所有知识都起源于上帝,实践美德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谦卑的美德是智慧的开始。伊凡 · 伊里奇撰写了一部《在文本的葡萄园》,评论休格的《知识论》。伊里奇总结了休格对新学者的建议 :第一,严肃对待知识和写作 ;第二,请不要羞于向任何人学习 ;第三,一旦学习有了长进,不要看不起别人。休格鼓励学生将他们学到的知识存放在一个想象中的拱门里。那里有回廊一样两侧都是圆柱的通道,一直延伸到天际,读者可以在其中整理自己的知识。休格接受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演说家开创的记忆艺术,他没有将其应用在公开演讲上,而是用在阅读、寻求真理和善良上。《知识论》敦促资深学生在脑海中建造一座三维建筑,存储他们所有的知识。这座建筑物的结构参考了休格所知道的最伟大的故事《创世纪》,上帝通过造物而永存,以及在时间尽头达到圆满。这是中世纪的“万物至理”,学生学到的任何东西,都必须通往救赎。

这听起来很难,做起来却没有那么难。想象一座像沙特尔大教堂一样的建筑,北门的拱券上描绘着《创世纪》,南面则是《末日审判》,窗户讲述着先知、国王和《新约》作者的故事。实际上,这是一部巨大的百科全书,由石头、玻璃、木材和颜料共同构建在时空之中。想一想,我们巨细无遗地了解喜爱的电子游戏里的结构,房间和走廊、地窖、连廊、秘密入口,游戏里的各种物体、奇异的居民及其层级,等等,我们的大脑可以牢记这些细节。但是在中世纪的思想中,这些“记忆宫殿”是有意建造的,学生学到的知识要以符号和语录、关系、故事以及从一部分到另一部分的顺序,小心地放入其中,使个体的微观世界经验随着对宏观宇宙创造的智慧而增进,个人便是这一切的创造者。这是一种所有人都知道并且使用的极其复杂的方式。休格认同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40—604 年)的观点,描述了知识内化的三个阶段 :最开始是学习文字和历史事实,然后按照“救赎的过程”(休格称其为教会)思考它们的寓意,最后在持续不断的日常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

书以简单的结构和发人深思的插图,引导读者体验一种喜悦的、有涟漪效应的意义,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燃烧,而不仅是发现知识、获得信息带来的简单满足。我们今天的阅读对象中,最接近于此的文学体裁可能是小说。看小说时,我们进入一个虚构的世界,发现自己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并且,借用甘地的话,“他们体验的真理”让我们作为读者感同身受。

伊凡 · 伊里奇对休格作品的评论,描述了这种阅读的时代背景。修士终日与某些文字为伴(主要是神父的手稿和著述),并且在一年中按照顺序每天阅读。修道院的唱诗班每日在仪式中咏唱《旧约 · 诗篇》,每周都会把这 150 篇完整地唱一遍。阅读和吟唱内化为身体记忆,不仅像文字依附在书页上,而且无论是站在还是坐在唱诗队列里,还是在餐厅里,听到的歌、念的经文,都深深地渗入身体。人们会记住这些语句—或因为在某个季节吟唱 ;或因为某个具体的时刻,如初升太阳的光芒涌入教堂一扇特别的窗户 ;或在霜冻时听到教堂别样的回声 ;在燕子准备离开时 ;在盛宴或禁食期间……修士知道什么时候该进行什么样的“阅读”,守夜时愉悦的独处,和早餐之后晨祷之前的集体静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阅读和吟诵过程中会有鞠躬或跪拜的动作,指引人们转向不同的方向,时而朝向祭坛,时而面对自己的教友,时而双膝跪地,时而稳稳就座。人们会听到页面在特定位置翻动时发出的声响,看到泥金和色彩在烛光下、阳光里、雪地中呈现的不同光芒。公开朗诵要用特定的吟诵语调,朗诵福音是一种语调,朗诵使徒书或者预言书是另一种语调。所有这一切都会在经年累月中渗入身体,帮助修士形成记忆,构建联想。他们或越发睿智,或越发困惑,或越发坦然。作为一名曾经的修士,我深刻地知道这一点,我经历过。这不是理论,这就是阅读的方式。将自己浸入有限的几本书,与广泛涉猎知识的经验截然相反。

但是休格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刻,他所熟知的世界正在消失,他本人也在尝试适应新的生活模式。他生活的修道院没有遵循《本笃会规》,而是遵循《奥古斯丁会规》—这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神职人员的行为准则,最早出现于罗马晚期。休格生活的修道院位于巴黎市郊,而不是在孤立的山谷或人迹罕至的沙漠。他不仅教导新修士,也教导从欧洲各地蜂拥到巴黎的年轻人。讽刺的是,往往只有在这样的过渡时刻,当“既定”的东西开始让位于新事物时,人们才能更清晰、更明确地看到先前的秩序。

 

 


展开
目录

导 言       001

第一章 罗马体的诞生    007

第二章 便捷的册子本    043

第三章 书写与感官的表达   071

第四章 新世界 :手写和印刷   101

第五章 翻开新一页 :宗教改革与书写革新   137

第六章 手写回归   167

第七章 确立书写世界秩序   203

第八章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223

第九章 工业时代    257

第十章 艺术和印刷领域的革命   291

第十一章 殊途同归    329

第十二章 人工制品的物质属性    369

致 谢    394

尾 注   396

参考书目    414

插图来源    436

文字设计术语表    439

彩色插图    46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