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研究
0.00     定价 ¥ 7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8185685
  • 作      者:
    作者:姜超|责编:冯静//宋子莹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运用新制度主义的视角,以对学术职业核心内涵的理解为价值基础,将揭示大学教师发展中政府、高校和大学教师之间的角色关系作为研究制度创新的突破口。重点对如何确定三类主体的权力边界、主体以何种方式介入大学教师发展场域,以及如何相互协作和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本书认为,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实质是通过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原有的制度,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使大学教师在新的制度环境中能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履行学术职责,满足各类主体对学术职业的期待。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 大学教师发展: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
(二) 背景:政府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介入
(三) 回归学术“原点”:透过主体关系对制度创新的重新检视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视角的切入
(三) 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
一、大学教师发展
(一) 大学教师发展的多样定义
(二) 大学教师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 大学教师发展的实施方式
(四) 大学教师发展的有效性研究
二、新制度主义理论
(一) 新制度主义概述
(二) 制度及其构成
(三) 制度创新
三、新制度主义理论在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历史回顾
(二) 制度视角下大学教师发展的现实审视与改革趋向
(三) 对制度视角下大学教师发展研究的综合评述
第三章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理论界说
一、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概念诠释
(一)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概念界定
(二)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层次划分
(三)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与其他大学教师制度的关系
二、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主要功能
(一) 确定教师发展的现实空间
(二) 促进教师在发展中的合作
(三) 为大学教师发展提供稳定的激励
(四) 塑造大学教师发展的基本模式
三、大学教师发展的制度创新
(一) 制度创新的实质
(二)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主体
(三)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
第四章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双重路径
一、政府 型制度创新
(一) 制度逻辑
(二) 扩散机制
(三) 政府 型制度创新的价值与问题
二、教师 型制度创新
(一) 制度逻辑
(二) 扩散机制
(三) 教师 型制度创新的价值与问题
三、“双重路径”中的主体关系
(一) 主体关系分析模型
(二) 不同制度创新类型的现实境遇
(三) 行动集团理论下的三元主体
第五章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单主体困境”
一、“单主体困境”的成因
(一) 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诺思悖论”和“有限理性”
(二) 教师的“单位意识”和“平庸思想”
(三) 高校的“科层体制”
二、“单主体困境”的现实表现
(一) 主体行为的策略性背离
(二) 主体间关系的单向度约束
(三) 制度创新过程的线性特征
三、“单主体困境”的制度分析
(一) 制度的有效供给降低
(二) 制度创新的交易成本提高
(三) 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增强
四、对“单主体困境”的路径突破
(一)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双重“收益”
(二) 对学术职业的重新审视
(三) 对制度创新的理解转向
第六章 高校“三元主体协作”制度创新的建构
一、“三元主体协作”制度创新的内涵特征
(一) 制度创新主体的网络化结构
(二) 大学教师发展的分工式协作
二、“三元主体协作”制度创新的理论逻辑
(一) 以高等教育体系及师资结构的有序分化为前提
(二) 以实现有序分化基础上的协作发展为目标
(三) 以学术场域的组织变革为核心
(四) 以制度实践的整体性发展为观照
三、“三元主体协作”中制度要素的合法性构建
(一) 政策规制:确立教师发展的基本规则
(二) 规范引导:形成一致的约束性期待
(三) 文化培育:建构共同的信念体系和意义框架
四、“三元主体协作”制度创新的实现路径
(一) 政府:构建外部支持保障体系
(二) 高校:构建内部主体共生体系
(三) 大学教师:形成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结语
一、基本结论
(一) 政府、高校和大学教师共同推动制度创新
(二) 主体间关系决 度创新的方向和效果
(三) 制度创新具有“域性”特征
(四) 制度创新依托主体网络结构的自主协作而实现
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 需要弥补的研究局限
(二) 对“三元主体协作”制度创新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