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学,该是什么样子?
回答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因为大学的职能、众人的口味早
已随时日而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且,这些巨变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以至于就
连大学自身都快忘记了出发时的初心,更不用说“吃瓜群众”经常被商业排
行误导,时常被各类专家忽悠了。因此,真正到了要对大学进行判断并做出
选择时,往往是一头雾水,似乎只能听信“谗言”,偏听偏信。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
作为学生,到大学去的“宗”是什么? 不就是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
安心学习吗?! 显然,只需抓住这一点即可,即这所学校是不是在认认真真
地教导学生、培养学生! 大学是否通过自身所散发出来的育人魅力来吸引
并留住学生,而非通过自身对文凭的垄断,更非天马行空的学术鼓吹。自
然,好大学首要的是受学生青睐的大学、受毕业生爱戴的大学。
那,该怎样判断?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判定大学好坏、强弱一定不是那些五花八门排行榜
上的名次,也绝不只是标榜各种“帽子”、影响因子、奖项数量等硬邦邦的
显性数字! 而更多的是难以用数字、指标予以表达的学习氛围,难以用名
次、数字排队的精神气场。
这似乎更玄,因为这些更难判断。也许用学生的脚投票更靠谱———用招
生市场上一所大学所具有的号召力、竞争力来说话,即学生能否在悦、
远来!
在悦,在学的学生能否获得悦服的教育体验、能否获得悦服的健康成
长,绝不会因为读这所大学而感到懊悔,更没有退学、转校的念想。
0 08
远来,不在学的学生能否踊跃申请、纷至沓来。毕业生能否继续诚服于
当初所选择的那所大学的教育,即使毕业多年,校友们仍深深眷念、时时
想念。
具 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成长的大学
作为育人机构,很显然也天经地义,重视学生、重视学生成长乃大学的
生存之道、头等大事! 可是,环顾现实,大学的种种表现却总有些牵强,很
难得出如此结论! 反倒与学生越来越无关的那些活动似乎更加轰轰烈烈,被
大学置于更优先的位置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毫不讳言,我们大学在*近几十年临摹的*大标本是
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美国。在这场声势浩荡的拜师学艺过程中,我们过度
地追逐美国的模板,尤以美国所谓头部大学为光辉的典范,死心塌地地效仿
美国本来类型众多的大学中的那一个品种———研究型大学。我们的每一所大
学似乎都一心一意地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模样为范式,刻舟求剑地追逐所谓
世界一流的研究型模式,洋洋得意地以研究型大学而自居。
随之,在这些带头“大哥”理所当然的带动与主导之下,有了各种认
证、评估、比赛、排行,甚至是规格、标准也变本加厉地强化着这种范式之
无穷魔力,把几乎所有的、有无条件都要办一流的大学,一窝蜂地拽上了这
艘拥挤不堪、鱼龙混杂的“研究型”大学的大船,在一股飓风驱赶下向着
“研究型”的方向比拼式地摇晃。
总得显出个高低贵贱、分出个三六九等吧! *让人服气的等次、贵贱又
是什么呢? 显然,就是*便于比较、排列的各种量化指标了。似乎,也只有
这些醒目的数字才有利于冲入到各种排行榜的更高位次,也只有这些硬指标
能够立马拿出来与西方大学叫板、与其他大学拉开档次! 可谓是赚足了眼
球、戴上了帽子、赢得了谬赞,一举多得!
既然目标明确,大家就朝着同一个方向往前冲吧! 哪怕是身心疲惫、成
效低微的严重内卷,也得轰轰烈烈! 于是,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围绕着论文、
项目、奖项、经费、帽子、专利等显性的、硬邦邦的数字、比例、级别、数
量而拼着老命、挖空心思。硬生生地,把本该实实在在地办教育演变成了浮
什么是好大学?
0 09
光掠影地凑数字! 反倒,各种高度标准化、数字化、帽子化的所谓研究性学
术活动变成了大学真心实意的“头等大事”! 原本作为育人机构的大学,其
存在的教育本源就越来越远离育人的初心。大学及其教师的资源、精力与学
生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成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疏离,甚至越来越无
关,变成了活脱脱的两张皮。
作为学生,读大学不就是冲着那几颗以当红、明星教授为代表所组成的
教师队伍而去的吗? 可是等到了大学才发现,不要说那些学术明星,就是那
些稍带点儿“流量”的普通教授往往成了多点执业的“空中飞人” “社会活
动家”“流量网红”“当红主播”了。结果呢? 等到了大学毕业,常常是难得
见着这些招牌教师们长什么样、也不知身影在哪里。
如此这样,传说中的大小教授、所谓的高端学术又与学生、与学生的成
长有何关联! 明明看到大学公布有数亿、数十亿、数百亿的办学经费,可是
相比花在打造明星、购买版面、营造轰动等大场面上的费用,用于学生培
养、用于教与学过程中的投入就少之又少,十分吝啬。因为花在学生身上的
投入见效很慢,甚至短期根本就见不着什么效果! 渐渐地,大学纷纷深陷于
“失去灵魂的卓越”① 之困境,难以自己、不能自拔! 如此的大学繁荣,除泡
沫翻天的轰动之外,能够受到学生爱戴、社会认可吗? 遭遇学生不时的责
难、社会不断的责问,自然就理所当然!
事实上,即使是我们趋之若鹜的样板美国,那些长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的小型文理学院反倒备受学生追捧,这样的大学比那些所谓的研究型大学在
育人质量上更具社会认可度、竞争力! 这是值得深思的。想想看,作为学
生,读这样的“指标型”大学除了满足一下面子上的短暂虚荣,还能有什么
实质性的成长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