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18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47464
  • 作      者:
    作者:侯成义//李辉//车阿大//张建卫//田庆锋等|责编:徐倩|总主编:丁烈云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交汇,对我国传统行业的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行业特色高校在引领行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发展路径,实现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挑战。本书以行业特色高校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逻辑起点,融合管理学、教育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扎根理论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制约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挑战,提出推动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对策建议,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本书可供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相关研究的学者、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治理模式
  与创新发展研究
  科学问题瓶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交汇,形成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进入新时代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了行业的巨大变革,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导致我国传统行业的发展战略发生重大变化;行业特色高校在引领行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破解行业特色高校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行业特色高校治理模式及创新发展路径,实现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成为新的瓶颈,急需运用新的理论与视角,结合行业特色高校面临的复杂外部环境,探索新的出路。
  突破瓶颈思路:运用治理理论和视角,以行业特色高校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逻辑起点,融合管理学、教育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聚类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扎根理论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制约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瓶颈。重点探索行业特色高校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明确战略定位与选择,厘清行业特色高校与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发展的路径,突破行业特色高校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复杂问题,推动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使其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第一节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发展与研究概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为高校构建治理模式提供了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②,这为行业特色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领域实现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行业特色高校具有因国家需要而建立、因国家需要而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所在行业存在很高的依存度和关联度,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难以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行业特色高校的新使命。因此,行业特色高校治理模式构建与创新发展路径的研究,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行业革新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该问题的解决,对行业特色高校更好地服务“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业融合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③行业特色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与国家国防、地质、冶金、机械、电子等行业产业共同发展进步,通过产教协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校企融合取得了众多领先科技成果。加快推进行业特色高校改革与建设,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行业特色高校要努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开拓者和主力军,努力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和示范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面向“十四五”的改革发展中,深入研究行业特色高校的基本概念、定位、作用及发展历程,有助于厘清行业特色高校治理模式构建和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模式路径,从而实现行业特色高校可持续发展,这是加快“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国家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行业特色高校的概念、定位与研究意义
  1.概念辨析
  现有文献从不同视角对行业特色高校进行界定:从人才培养的视角,潘懋元和车如山④将其定义为“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学或学院”;从专业领域的视角,王亚杰和张彦通⑤将其定义为“依托行业发展,在行业相关的专业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和显著特色的行业性专门高等院校”;从管理体制与特色的视角,钟秉林等⑥将其定义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前隶属于中央政府部门、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高等学校”,刘献君⑦将其较简洁、集成地定义为“具有行业背景、服务面向及相应学科特色的大学”;从隶属关系的视角,姚瑶⑧认为行业特色高校是指计划经济时代下,隶属中央某一业务部门,而后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被划转由教育部等部委或地方政府建设和管理的一批高校。依据上述定义,可以辨析行业特色高校具有的一些内涵:一是毕业生相对集中在某一行业;二是优势学科专业主要围绕该行业的需要;三是主要服务于该行业;四是曾经或依然归属于行业主管部门。尽管行业特色高校不是一个统计类型,加之数据来源不一,难以准确界定不同时期行业特色高校的数量,但依据上述特征,可以将综合大学、语言院校、财经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等排除在外,但农业、林业、医药、师范等相关院校的行业特色还有待进一步辨析。此外,以上分类描述基本反映出国内学者对行业特色高校内涵的定义,这些内涵界定主要依据行业特色高校的历史、办学特色及服务面向。进入新时代以来,行业特色高校面临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其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急需结合新时代元素重新界定与深入挖掘,为实现行业特色高校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国外并没有“行业特色高校”这一专门概念,但是有和中国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相似背景的高校,这些高校大多已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国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等⑨。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科技大学、大学校(高等专业学院)⑩、职业院校、社区学院等高等教育形式与我国的行业特色高校具备共同的基本特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办学模式和特色,因此也列入本书研究的“行业特色高校”之列,并将在研究中进一步明确其内涵。
  2.定位
  行业特色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适应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产物,肩负着引领行业发展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变强的重要使命。行业特色高校具有因国家需要而建立、应国家需要而发展的历史必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行业特色高校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与所在行业存在很高的依存度和关联性,这是专长和特色,但也可能成为利益藩篱和改革阻力。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经济社会发展由低收入阶段转向中等收入阶段、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已逐渐步入劳动力数量减少而人力资本加快积累的新阶段11;高等教育发展的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渴望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不全面的矛盾12,呈现出人民对多样、特色、优质的高等教育日益强烈的需求。此外,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与生态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上13。对于行业特色高校来讲,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更大贡献,就应不断深化对于高等教育逻辑和规律的认识,突破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的制约,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完善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率先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在“双一流”建设的引领下,行业特色高校要立足全球化视野,承载强国信念,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精准做好自身定位,明确发展目标,从而稳步推进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行业特色高校有以下三个定位。
  一是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撑者。行业特色高校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为国家和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强大支撑者。以国防特色高校为例,国家安全是保障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基石,一方面,国防军工院校要瞄准世界新军事革命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开展高新武器装备的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攻关,有力支撑军事强国建设;另一方面,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此外,还要围绕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决策咨询研究和智库服务。
  二是行业领域创新发展的引领者。行业特色高校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从支撑服务行业发展转向引领驱动,主动思考、谋划和设计未来行业领域发展方向,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行业引领。
  三是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行业特色高校要注重强化鲜明的行业背景、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的特色学科体系等优势,努力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布局体系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4。
  3.研究意义
  在教育部公布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行业特色高校占1/3;公布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行业特色高校约占3/4。可见,行业特色高校已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应在新时代背景下,从治理视角加强对行业特色高校的研究。具体的研究意义如下。
  一是有助于丰富行业特色高校治理模式的内涵。新时代要求高校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健全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效率,这需要深入开展高校治理模式与创新发展研究。行业特色高校与社会联系密切,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因此,益发急需更为宏观、综合并且符合行业特色高校的“多元共治”理论体系与方法论,从而为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治理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二是有助于完善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新时代要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有共性标准,也有特色要求,行业特色高校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其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因此,需要进一步厘清行业特色高校与政府、市场及社会“四元”关系,构建多元协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为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三是有助于促进行业特色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部署。新时代要求高校必须服务国家战略,行业特色高校更要进一步弘扬服务国家战略的传统和优势,使学校的教育结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体制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和要求。因此,聚焦新时代与行业特色高校治理模式相适应的战略管理开展研究,对行业特色高校传承弘扬办学理念、持续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行业特色高校及其治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尽管行业特色高校不是一个统计类型,加之数据来源不一,难以准确界定不同时期行业特色高校的数量,但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打基础(1949~1976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和工业体系的构建,专门技术人才缺乏, 国家新设了钢铁、地质、矿冶、水利等12个相关工业专门学院15,以此奠定了 行业特色高校的基础。1952年院系调整也主要按照专业大类设置专门高校,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重构16,全国有近百所高校被划分到或委托中央某一行业部门管理17。例如,同济大学当时就集中了华东地区10余所高校的土木建筑类学科18。1954年,该校由高教部划归城建部和建筑工程部双重领导,一度成为全国土木建筑类高校中规模*大、学科*全、人才*多的学校19。1956年,全国普通高校227所,其中综合性大学减少到15所,而单科性院校占到90%以上20,包括一批行业特色高校。1965~1970年,普通高校数量稳定在434所,但隶属关系有所变化,如上海交通大学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1971年,普通高校的数量下降到328所,1976年又恢复到392所21,其中行业特色高校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见,改革开放前,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办学规模较小、学科专业单一、受苏联办学模式束缚等问题。
  大学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主要是大学决策权由谁掌握的问题。一般而言,如果是党委领导,就是党委掌握决策权,但我国大学治理演进过程中也存在党委领导但不掌握大学决策权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决策权集中在校长领导的校务委员会。1958年,针对苏联模式存在的一定程度上忽视政治、忽视党的领导等弊端,按照党中央的统一要求,我国大学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然而,校务委员会是在校长的主持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治理模式与创新发展研究 1
第一节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发展与研究概况 1
第二节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的治理模式 33
第三节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的战略管理 64
第四节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71
第五节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发展机制 84
第二章 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路径研究 128
第一节 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评价维度研究 128
第二节 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135
第三节 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51
第三章 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163
第一节 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概念界定 163
第二节 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状况与问题 164
第三节 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胜任素质模型分析与构建 172
第四节 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79
第五节 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184
第四章 行业特色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19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191
第二节 行业特色高校师资队伍状况及问题分析 191
第三节 行业特色高校激发师资队伍活力的体制机制创新方法 198
第四节 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分类评价 206
第五节 行业特色高校提升师资队伍素质能力的路径研究 212
第五章 供给视角下典型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22
第一节 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制度的变迁逻辑 222
第二节 国防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机理 234
第三节 教师视角下国防特色高校的铸魂育才研究 243
第四节 国防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251
第六章 需求视角下典型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 263
第一节 典型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状况和问题 263
第二节 典型行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 268
第三节 典型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84
第四节 典型行业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294
第七章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评估体系研究 302
第一节 行业特色高校:新时代、新使命、新评估 302
第二节 行业特色高校评估的理论探究 313
第三节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20
第四节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评估的实施策略 329
附录: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第六章问卷) 333
第一部分 单位基本信息调查 333
第二部分 个人基本信息调查 33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