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第一章工程教育发展趋势与战略部署/
第一节工程教育创新发展趋势/
1. 工程教育环境发展趋势/
2. 工程教育体系发展趋势/
3. 工程教育研究发展趋势/
第二节国际组织工程教育发展战略动向/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工程支持可持续发展/
2. WFEO:强调工程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3. ACED:提倡更开放的多样化工程教育/
4. 4TU.CEE:面向未来工程师的创新教育/
第三节各国工程教育发展现状与战略部署/
1. 研究方法论/
2. 美国/
3. 德国/
4. 俄罗斯/
第二章工程教育模式创新探索/
第一节国际工程教育模式比较/
1. 基于工程实践/
2. 基于问题的学习/
3. 基于开环生态/
第二节我国工程教育模式探索/
1. 清华大学/
2. 浙江大学/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三章《中国工程教育2035》使命与理念/
第一节发展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指导思想与使命/
1. 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2. 支撑强国战略整体推进/
3. 瞄准工程科技发展前沿需求/
第三节基本理念与战略/
1. 坚持聚焦质量、激发活力,促进工程教育创新发展/
2. 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促进工程教育协调发展/
3. 坚持伦理教育、技术赋能,促进工程教育绿色发展/
4. 坚持扩大机会、加大投入,促进工程教育公平发展/
5. 坚持国际合作、共建共赢,促进工程教育开放发展/
第四章《中国工程教育2035》指标体系/
第一节中国工程教育2035指标体系构建/
1. 高等工程教育指标体系概念内涵/
2. 高等工程教育指标体系结构与数据标准/
第二节高等工程教育多维指标国际比较/
1. 中、美、德、俄四国工程教育结构与数据标准化/
2. 高等工程教育规模指标比较/
3. 高等工程教育结构指标比较/
4.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指标比较/
5. 国际比较的主要结论/
第五章《中国工程教育2035》目标及路线图/
第一节总体目标/
第二节规模目标/
1. 工科在校生数占比与工科毕业生数占比/
2. 工科在校生数/
3. 工科毕业生数/
4. 每万人中工科毕业生数/
第三节结构目标/
1. 工科毕业生层次结构/
2. 工科研究生毕业生类型结构/
3. 学科专业与产业的结构匹配性/
第四节质量目标/
1. ESI工程领域前1%学科机构数占比/
2. ESI工程领域篇均被引频次/
3. PCT专利数/
4. 产业收入/
5. 每百万居民中研发人员数/
第五节开放性目标/
1. 工程专业认证比/
2. 国际互认度/
第六节公平性目标/
1. 性别平衡度/
2. 地区均衡度/
第七节可持续性目标/
第八节工程教育2035预期目标与实施路线图/
第六章《中国工程教育2035》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节国外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展/
1. 美国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4. 英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5. 俄罗斯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6. 借鉴与启示/
第二节中国工程教育2035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
1. 我国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2. 新发展理念下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第七章中国工程教育2035支持性政策建议/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附录一WFEO《2030年工程计划》提要/
附录二ACED《工程塑造未来2035》提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