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产业集群的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657549
  • 作      者:
    作者:项勇//雷雨桐//黄佳祯//向勇|责编:张利影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紧贴新阶段产学研发展要求,探索建设高校、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对推进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业行业的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项勇,重庆人,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目前,担任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住房与建设部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专家、四川省建设厅科技评审专家、四川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评标专家、四川省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任理事。主编《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经济》《工程财务》《建设法规》大学本科专业主干教材4部,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来源于国家、建设部、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厅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70余项。主要从事建筑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城市治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雷雨桐,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出版专著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编写教材2部,获得“全国大学生房地产大赛”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 黄佳祯,辽宁人,工学硕士,副教授,现任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出版专著2部,参编大学本科主干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10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四川省教育厅、企业委托等科研课题7项。 向勇,副教授,现任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分调研员,四川省建设科技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建筑节能方面的科研项目研究,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主要参与人承担了地厅级、省部级项目4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高等教育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而且可以助力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校企的深层合作与共赢发展。研究产学研合作机制,对促进高校服务经济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基于当前地方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运用博弈模型、价值交换模型、委托代理模型、协同机制等理论和方法,研究地方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均衡、利益分配机制、技术创新扩散机制、运行机制以及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评价机制。从地方高校的政策调控、政策制度环境创造、高校组织管理,企业外部的核心合作模式、内部的合作力量,政府的法律保障、政策制定和完善、资金投入保障、完善中介服务、机制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本书的理论模型研究结论和提出的建设性策略对地方高校推进产学研合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地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反映了企业与地方高校等创新服务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企业与地方高校之间存在的物质、能量交流。虽然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研究比发达国家晚,但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关于地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合作形式、合作目标、契约关系、主体地位和数量、影响因素等,按照其分类依据形成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与验证。但是我国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率仅为30%左右,这阻碍了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现实中,我国多数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还停留在技术成果转化以及项目委托开发层面,存在合作成功率低、过于注重形式以及合作同质化等问题,未能有效实现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
本书结合我国当前地方高校的发展变化和产业集群发展现实情况,介绍了国内外对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的现状和国外典型性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而研究了地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与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控制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扩散机制、产学研合作过程的运行机制以及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评价,并提出了建议。本书通过研究表明:
(1)针对技术交易模式,地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博弈过程中,企业和地方高校在合作对象选择上产生了不同的标准,其原因是双方在利益诉求和能力要求方面产生的差异。针对商业性交易模式,双方共担风险,共享成果转化利润。企业希望选择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较强的地方高校,而地方高校希望选择的合作方是成果转化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对于商业性交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地方高校和企业在合作方选择要求上具有一致性,均需要成果转化能力和技术研究能力强的合作方。
(2)对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控制机制,其控制方法是引入第三方机构收集产学研合作中地方高校和企业的相关信息并提供资格认证,通过信誉认可及监督作用,对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预防和约束。而对实施控制的第三方机构,在不同阶段、不同模式下,其承担的职责不同,但在控制机制中的作用相似。实际中第三方机构可能由不同的政府机构、金融组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共同承担。
(3)对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模式,首先,在技术成果研发阶段地方高校占主导地位,形成的成果以公有属性成果为主。在固定支付和混合支付两种模式下,利益分配模式对地方高校和企业的效用均存在差异。企业对利益分配方式的选择受自身和地方高校效用系数、支付额度和利益分配比例的影响;地方高校对利益分配方式的选择受支付额度和利益分配比例的影响。其次,在技术成果商业转化阶段,地方高校对利益分配方式的选择受效用系数、支付额度、利益分配比例的影响。企业对利益分配方式的选择受其私有属性成果效用系数、支付额度和分配比例的影响。
(4)建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协同机制要符合双方合作的战略需求,是在政策、制度和市场等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在开展产学研的各个环节予以实现。技术创新的要素协同贯穿于产学研合作的每个环节,同时为过程协同创造条件与背景;过程协同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发展而取得较好的合作绩效,因此要素协同与过程协同是互相支持、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合作过程中,产学研合作各方还应对合作的绩效进行评价,从而形成系统创新的有序结构。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的舒波院长、舒志乐副院长、王辉副院长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同行和同事卢立宇老师、郝利花老师、徐姣姣老师、谭璐薇老师、张志盈博士的帮助和建议。感谢熊仁凯、曹武文和冷超三位同学参与完成调研数据收集与整理、文献资料的归纳和分析、软件信息处理等所做的大量基础性工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汲取了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使本书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在此对这些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特别要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张利影编辑,在本书的选题、立项申报以及编写过程中给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
展开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发展情况1
第一节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的分布情况 1
第二节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发展的政策 3
第三节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发展的现实情况 11

第二章 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情况15
第一节 产业集群及相关政策 15
第二节 国外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23
第三节 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24

第三章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研究现状评述26
第一节 国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合作模式的研究现状 26
第二节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现状 31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36

第四章 国外典型性产学研合作模式介绍39
第一节 国外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 39
第二节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启示 46


第五章 地方高校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及合作机制框架48
第一节 地方高校与产业集群关系的理论基础及职能 48
第二节 基于产业集群的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框架 57

第六章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博弈分析博弈分析61
第一节 我国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 61
第二节 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 68

第七章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机会主义行为控制机制控制机制77
第一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概述 77
第二节 机会主义行为控制机制框架概述 82
第三节 构建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前期控制机制 85
第四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控制机制 88
第五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控制机制的策略分析 95

第八章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98
第一节 利益分配机制概述 98
第二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模式 101
第三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委托代理模型 104
第四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模式结论分析 111

第九章 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扩散机制技术创新扩散机制114
第一节 产业集群中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扩散 114
第二节 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及扩散过程 118
第三节 基于神经网络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扩散研究 124
第四节 基于神经网络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扩散平台扩散平台 134

第十章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141
第一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系统构成 141
第二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机制协同机制的运行机理及作用方式 145
第三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学习机制的学习机制运行机理 152
第四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调查分析调查分析 155

第十一章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评价162
第一节 影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因素 162
第二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 165
第三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模糊积分评价法 172
第四节 案例分析——四川省产学研合作效果评价 177

第十二章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策略建设策略181
第一节 基于地方高校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策略建议 181
第二节 基于企业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策略建议 185
第三节 基于政府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策略建议 189

参考文献199

附录: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及合作绩效调研问卷212

重要术语索引表21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