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超人气心理咨询师倾情解读母女间的共生关系,震撼心灵之作
韩国备受来访者信赖的心理咨询师朴又兰,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数年,已成功完成1万多件咨询案例,给无数家庭带来温暖和抚慰。在本书中,她从母亲的情绪切入,深入剖析母亲和孩子情绪与行为背后的根源,帮我们认识到只有母亲先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才能给孩子带来受益终身的情绪价值。
★韩国上市首月热销20000本,出版至今蝉联畅销书榜,每个女儿都想让妈妈读读这本书
本书自出版以来,在韩国Yes24书店、韩国教保文库等好评如潮,博客来2022年度总榜百大好书,很多读者深感共鸣,被书里传达的爱意与温暖所打动,纷纷热情反馈:“这本书教会我养育女儿的道理。”“我希望全世界的女儿们都能读到它。”
★6大维度×触动万千母女的真实心理咨询案例,教你做赋能型妈妈,与孩子相互成全
为什么女儿比妈妈更早觉察她的状态?
为什么如果女儿仔细看自己,就能看见妈妈的影子?
为什么妈妈无法控制好自己的焦虑,作为最亲近的女儿将会付出代价?
妈妈的情绪越稳定和愉悦,越能促使孩子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本书收录了丰富的心理咨询故事,教你做赋能型妈妈,赋予孩子内心源源不断的能量,从而有自信,有活力,从容地应对人生中的一切挑战。
★女儿不是妈妈的附属品,妈妈先活出自我,孩子才能全然地绽放
许多母亲认为必须掌握孩子的一切,才能给予保护,但往往给孩子带来无形的伤害。母亲只有放下内心的牵绊,放下原生家庭的印痕,才能更敏锐地察觉孩子的状态,直至与孩子建立紧密的心理联结。
★金句频出!献给世上每位渴望得到母亲关爱的女儿、内心匮乏的母亲
·母亲情绪上的不安,女儿凭感觉立刻就能发现
·母亲将女儿视为自己的延伸,女儿便容易错失发展真正自我的机会
·随意对他人倾倒情绪垃圾的孩子,很可能在家就被母亲当成情绪垃圾桶
母亲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在长期进行精神分析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经验。在亚洲国家,许多女儿即使长大成人,婚前仍大多住在父母家里。即使已经独立生活的女儿,在三十岁前也总是被母亲牵着来到我的咨询室。母亲会带女儿来咨询室的原因各种各样,例如重度忧郁、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不和谐、严重的情绪起伏等。
当然,咨询费也大多由母亲支付,所以母亲们总是期待听到女儿心理状况的报告。她们借着协助咨询的理由,随时联系咨询师,想了解孩子的状况。看似理所当然,实则不然。她们有时会直接要求咨询师将孩子引导至自己期待的方向;有时表面绕着圈子说话,却又暗地里要求事情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严格来说,这也是一种经济权力的展现,经济大权掌握在母亲手里,所以任何事情都必须由她们发号施令。
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随着情感上的压抑逐渐释放,各种症状也开始一一浮现。此时,来访者可能表现出过去不曾有过的反抗与情绪,让家人感到十分错愕。
甚至母亲与女儿一起来到咨询室的第一天,就可能发生这类不舒服的情况。虽然我总会事先强调这需要一个过程,请耐心等待与坚持,但当真正目睹状况发生时,不少母亲仍会感到不安而立刻打电话或闯进咨询室里。她们虽然说愿意接受事实,实际上却仍未做好准备去面对自己不曾想象过的女儿陌生的模样。身为咨询师的我,虽然无法直接消除母亲的不安,却仍必须倾听她们的故事,尽可能地帮她们解决困惑。
在经历过这些较为普遍的现象之后,我发现了一个事实:当女儿遭遇心理上或社交上的困难时,母亲当然希望这些问题能得到解决,但前提是必须在母亲不会感到不舒服的范围内。换言之,母亲只希望女儿改变到自己期待的方式和程度为止。但是,这算是改变吗?
站在女儿的立场,这不过是要求女儿改掉让母亲不舒服的问题而已。若是真正彻底进行精神分析,帮助女儿活出自我,或者顺利完成咨询,女儿最终找回自己的人生,并且
向理想的人生大步迈进,想必许多母亲会感到非常不安。其实这只是女儿在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而不是抛下母亲一走了之。然而,鲜有母亲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爱也好,恨也罢,事实是女儿和母亲在情感与情绪上的联结特别紧密。所以,有不少母亲最后试着从现实中寻找原因,提出看似合理的借口,企图结束女儿的心理精神分析,甚至直接中断女儿的咨询。为了女儿,母亲寻求咨询师的协助,却又成为女儿咨询过程中最大的阻碍,这个现象颇耐人寻味。如此看来,母亲委托专业人士对女儿进行心理治疗,大多不是为了女儿的改变,真正目的是要解决母亲本身的焦虑。
母亲的不安会传递给孩子
许久前,我看了一部电影《美丽人生》,深受感动。电影描述了一位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父亲,努力将集中营打造成游乐园,不让孩子感到恐惧的故事。这部电影令人心
痛而落泪,却也让我不时因主角的幽默风趣而捧腹大笑。我依然记得自己在又哭又笑的同时,内心掺杂着感动与悲痛的情绪。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孩子开心地玩着捉迷藏,丝毫不害怕的模样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父亲能够将集中营打造成游乐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已经完全接受自己被关入集中营的事实。如果连父母都无法接受自身的处境,那么不管他们如何美化集
中营的环境,努力说服孩子,也无法消除孩子心中的不安。因此,父母不逃避自己身处的任何情况或状态,积极接受现实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弗洛伊德的小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也曾说过,在伦敦大轰炸期间,母亲如何向孩子说明状况,将会决定孩子是否感到不安。据她观察,在伦敦大轰炸结束
后,有些孩子因为恐惧而夜不成眠,也有些孩子顺利克服战争的阴影,继续开心地玩耍。
最重要的是母亲照顾孩子的态度。母亲不安,孩子也会感到不安,甚至孩子们因不安而受到的冲击会比母亲更加强烈。所以母亲必须了解自身的不安,并妥善控制不安的情绪。尤其是母亲以什么样的态度接受不安、面对不安,将会成为决定孩子精神状态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但请不要误会,这并不是要大家逃避现实,为孩子植入过于美好的幻想,而是希望母亲先正视和接受目前发生的情况与现实,然后无所畏惧、坚定不移地牵起孩子的手。
前言
愧疚的心、委屈的心、感恩的心
——关于女性的情感联结
第yi章 女儿吸收妈妈的情绪长大
——关于母亲的情绪
给儿子关爱,却对女儿处处要求?
未被解决的情绪,一定会再度浮现
爱是自私的
母亲是孩子生命中最特别的存在
母亲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母亲抱蛋的欲望
不让孩子沦为情绪垃圾桶
第2章 我真的是孩子的好母亲吗
——关于母亲的目光
母亲只要过好自己的人生就行了
母亲的关注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尽力不让自己过得比母亲更幸福的女儿
孩子的任何情绪都没有错
第3章 我也想成为母亲疼爱的女儿
——关于母亲的匮乏
当想逃避的时候,不安就会紧随而来
如何治愈记忆中的创伤
没有“别人家的妈妈”,只有“我的妈妈”
如果仔细看自己,就能看见妈妈的影子
我也想成为母亲疼爱的女儿
爱随着嫉妒蔓延
连我也不知道的情绪反应,身体都知道
第4章 放下“为母则强”的偏执,才能有所得
——关于母亲的母性
不爱孩子的“罪恶感”
母亲是真心希望女儿幸福吗
浑身是伤的母亲,如何再爱人
母亲的不安未曾消失的原因
虽然没被爱过,但也能爱他人
第5章 父亲扮演好父亲,母亲扮演好母亲
——关于母亲的伴侣
育儿需要的是夫妻间的体谅与协作
丈夫的缺点,如何成为刺向女儿的匕首
填补父亲缺席的方法
母亲得体退出,父亲适时介入
父亲扮演好父亲,母亲扮演好母亲
第6章 放下母亲的身份,活出自我
——关于母亲的疗愈
接受孩子走出自己的怀抱,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母亲充满关爱的眼神,让孩子感到被爱
别将自己渴望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不只是女性,而是成为一个人
成为母亲,也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遇见全新的我
享受平凡生活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