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与童年的对谈(精)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3605566
  • 作      者:
    作者:钱理群//金波|责编:刘奎//张雪慧
  • 出 版 社 :
    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针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育儿焦虑,钱理群、金波提出“儿童文学新启蒙”。

所谓“儿童文学新启蒙”,是以家庭为出发点。父母尊重孩子阅读的选择,和孩子共读他喜欢的书籍,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提问、讨论,既锻炼孩子的表达、思辨能力,又形成了家庭文化交流的氛围。钱理群提倡读经典,与智者、大师进行精神对话:“千年之前、万里之外的经典作家,召之即来——一打开经典,就见面了;挥之即去——书一合拢,就走了。这是何等的自由与痛快!”

2. 重新审视“阅读”,提出小学阶段的阅读要重在培养对母语的热爱。

两位先生提出,阅读要“读”出声来,唯有如此才能充分体会汉语的文学性、音乐性和色彩画面感。钱理群用描写花儿的“醉红”一词来说明金波作品语言特点——“俗白中的精致”;金波以自身创作为例,每写一段,总要回过头放声朗诵,反复感受来确定是否适合给孩子阅读。

3. 否定纯粹功利性的教育思想,倡导让孩子亲近自然,给孩子游戏的权利。

孩子自有发现美的眼睛,比如,他们会特别关注雪地里一棵不起眼的绿草,认为它有不一样的生命。孩子对事物的新鲜感、好奇心、想象力弥足珍贵,它们渗透在孩子热爱大自然、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天性中,同时,孩子玩儿的过程,正是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

4. 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针对地进行“诗教”。

现在的父母对“诗教”非常陌生,然而诗教却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对于幼儿和低年级孩子来说,父母为他们读诗,声音大于意义,他们会有“被抱着的感觉”;中年级学生适合读叙事诗,让“声音之流伴随着感情之流一起流动”;高年级和初中孩子更适合读抒情诗、哲理诗,他们的“情感会更丰富,思考会更深刻”。

5. 在孩子的成长环境中,不能忽视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针对当今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钱理群提出少儿教育要培育“三个底子”:精神的底子,学习的底子,身体的底子。孩子要从“被爱”的中心逐渐转变为“爱他人”的主体,因为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自然会彼此相爱,形成一个生命共同体”。


展开
作者简介

钱理群,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黄子平、陈平原共同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影响深远。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我的精神自传》《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钱理群讲学录》《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等。其中,《我的精神自传》获第四届文津图书奖。

金 波,1935年生于北京。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诗集《我们去看海》《让太阳长上翅膀》)《推开窗子看见你》;幻想小说《开开的门》,小说《婷婷的树》;童话集《影子人》《乌丢丢的奇遇》《追踪小绿人》(三部曲)《蓝雪花》等多部;散文集《感谢往事》《和树谈心》《点亮小橘灯—金波80岁寄小读者》《昆虫印象》等。评论集《幼儿的启蒙文学》《能歌善舞的文字》等。选集有《“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15卷本)。作品曾多次获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与童年的对谈》是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针对当下儿童的成长环境,围绕儿童阅读与生命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自然教育、语言教育等家长、老师关注的主题进行对谈交流。二位名家从当今社会儿童的生活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儿童文学观等。该书突出儿童的主体性,教育的引领性和儿童文学的普及性,强调能动的儿童主体观、互动的家庭教育观和终身学习观,旨在丰富家长、教育者、儿童文学传播者的教育理念,缓解“教育焦虑”,是家长和老师引导孩子快乐成长和学习的实操指导书。
展开
目录
童年的梦与晚年圆梦
儿童文学启蒙从家庭开始
共享童年
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爱的教育
从好奇心到想象力
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生命教育
阅读的意义
诗教的智慧与思考
思辨能力
如何“写作”
“我”和“我们”
摄影中的童年记忆
返老还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